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1.
饥饿和再投喂对哲罗鱼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进行7 d、14 d、21 d和28 d的饥饿处理后恢复投喂,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其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影响,各组实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哲罗鱼幼鱼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上升(P<0.05),21 d后则开始下降;饥饿7 d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趋于稳定;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在饥饿的第21天、28天和7天后与饥饿前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分别在饥饿7 d和14 d后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下降(P<0.05);碱性磷酸酶在饥饿7 d后显著下降(P<0.05);饥饿7 d后Na+和Cl-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均显著回升(P<0.05);Ca2+浓度在饥饿14 d后显著升高(P<0.05),28 d后显著降低(P<0.05);K+浓度在饥饿后升高,但与饥饿处理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恢复投喂结束后,哲罗鱼幼鱼血液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金鳟(Oneorbynchusmykiss)原产美国,属鲑科冷水性鱼类,是美国学者从鱼群中发现的身体呈金黄色的突变品种,2001年引进中国,其肉质鲜嫩、味美、无腥,集观赏、游钓和食用于一体,适合有冷水水源的地区养殖。我所2001年7月利用地下井水养殖金鳟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鱼池室内长方型水泥池2个,池长9.5米、宽1.7米,水深0.6~1.0米,鱼苗至鱼种阶段只用一个鱼池。引用地下水,池内设置增氧机进行曝气。曝气后的水经水箱进入养鱼池。1.2鱼苗放养试验用鱼苗引自黑龙江省水产研究所,20…  相似文献   
13.
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养殖业常常面临寄生性原虫的困扰,其中小瓜虫是致病性最强的原虫之一。小瓜虫是一种遍生性(周身遍布纤毛)纤毛虫,通常寄生于淡水鱼类的体表、鳍和鳃上,形成小白点,所以在生产上称之为“白点病”。在自然水体中,鱼类的聚集密度不高,水质环境较好,小瓜虫不易大量繁殖,因此,野生的淡水鱼类很少受到小瓜虫的严重感染。然而在水泥池、室内的水族箱或渔排网箱等高密度鱼类养殖场所,  相似文献   
14.
植酸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国巴斯夫植酸酶为对象,研究了pH、温度以及热处理对其活性的影响。实验显示:该植酸酶在pH4.5~6的范围内均有80%以上的酶活性,最适pH为5.5;在温度30~50℃之间具有5 000 U/g以上的酶活性,最适温度为40℃;在80℃热处理20 min可保持90%以上的酶活,在90℃热处理20 min仅剩51.04%酶活。结果表明:pH、温度、热处理对植酸酶均有一定影响,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市场分析: 本项目可开发不同用途,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不同产品,本专利技术主要是用于装饰工程油工喷漆专用防护膜,市场前景不可估量.在建筑装璜施工中,该防护膜是室内装修喷漆环节上必须使用的材料.过去只是喷油性漆作防护用,现在喷墙面乳胶漆也都用它进行防护,消耗大增.  相似文献   
16.
金鳟幼鱼小瓜虫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子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治疗小瓜虫病单纯使用福尔马林杀体表的虫体效果不理想;辣椒和生姜合剂以及中草药等对小瓜虫的效果又太缓慢;福尔马林、盐和瓜虫灵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杀灭小瓜虫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三年间水产分院自行孵化史氏鲟及杂交鲟(史氏鲟·达氏鲟)发眼卵350万粒,三年共获仔鱼水花242万尾,销售水花6.65万尾,培育7—10cm幼鱼1803万尾,其中销售已转口幼鱼159.8万尾,转口率72—88。未转口幼鱼20.5万尾。经过三年大规模养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匙吻鲟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测定了10尾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含肉率、肌肉营养成分及其氨基酸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匙吻鲟含肉率达62.72%;鱼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5.55%,脂肪为11.06%,灰分为1.28%,水分为72.08%,无氮浸出物为0.43%;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5.04%(鲜样),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5.37%。  相似文献   
19.
哲罗鱼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平均初始体重为80 g的哲罗鱼(Hucho taimen)进行了8周养殖实验,以检验其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实验共设5个处理组,4组鱼分别被饥饿1周、2周、3周、4周后再恢复正常投喂,1组正常投喂作为对照,分别用S1、S2、S3、S4、C表示。实验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各饥饿组鱼体重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饥饿结束时S2、S3、S4组鱼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结束时S1、S2、S3组鱼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S4组鱼体重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恢复投喂期间除S1组外其他饥饿组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饥饿过程中,其耗氧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恢复投喂后逐渐上升,其中S1、S2、S3组在各自恢复投喂后5 d、9 d、12 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S4组则在其恢复投喂后24 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导致鱼躯干脂肪含量下降,躯干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恢复投喂结束时各饥饿组鱼躯干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躯干灰分含量除S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哲罗鱼饥饿1~3周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饥饿4周表现出部分补偿生长。恢复投喂期间各饥饿组鱼对食物的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表明哲罗鱼恢复生长中出现的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摄食水平和食物转化率共同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鲑鳟鱼是优质的冷水鱼类 ,欧美国家养殖极为普遍。我国从上世纪 5 0年代开始养殖虹鳟 ,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随着渔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鲑鳟鱼类的养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养殖品种也由单一的虹鳟扩大到金鳟、银鲑、大西洋鲑等。但在养殖过程中鲑鳟鱼常常因病害造成大批死亡 ,经济损失较大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坚持无病先防 ,有病早治 ,防重于治的原则。现将近几年来在养殖过程中积累的防治经验简述如下 :1 工具消毒 :鲑鳟鱼养殖常用工具消毒非常重要 ,如果病鱼用过的工具不经过消毒而使用就会把病原体带入鱼池 ,引起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