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近一段时间来,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不论是菜饼、豆粕、小麦等传统养鱼饲料的价格,还是水产配合饲料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饲料成本在养鱼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也逐渐上升,而鱼价却普遍疲软,这一升一软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部分养殖户甚至出现亏损。因此,如何降低饲料成本,成了  相似文献   
42.
杨正锋 《河北渔业》2010,(5):19-20,61
从虾种放养、水草种植、水质调控、饵料投喂、病害防治和均衡上市等六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淡水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容易导致失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3.
为节省成本支出,通过人工培育高蛋白的优质蝇蛆,用于黄鳝人工养殖的饵料,以部分替代较为昂贵的配合饵料。  相似文献   
4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营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鳖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熟知和推崇,一方面鳖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野生资源日益稀缺,面对这一供需矛盾,鳖的人工养殖成为必由之路,但无论是工厂化温室养殖还是在池塘中搭配仿生态混养鳖的种苗供应始终是一个瓶颈与制约因素。所以如何来利用好有限的鳖卵资源,提高其孵化率,降低养鳖的种苗成本,也就成为摆在广大鳖类养殖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下面就鳖卵的人工孵化的技术要点作一简单介绍。1鳖卵的生产与收集1.1亲鳖的挑选池塘养殖中用于产卵繁殖的亲鳖一般选用龄以上,个体重1.25kg以上为好,雌雄比例为41或3:1,要求健壮有力、反应灵敏,剔除有伤病或体内有钓钩的鳖,以保证所产鳖卵的质量。1.2鳖卵的生产在苏南一带每年的5月15日到8月20日前后为繁殖季节,产卵大多在夜间临近凌晨时分,故养殖户应在每天早晨起床以后,依据亲鳖的爪痕或是潮湿的印迹、凹陷等特征,在池边仔细寻找表层泥土的新鲜翻松之处,用手小心扒开,若发现内有鳖卵,即重新覆土,并用短竹签插入旁边泥土中作为标记。1.3鳖卵的收集收集时需注意的首要一点是取卵的时机,在发现卵穴后不能马上捡拾,原因是此时其胚...  相似文献   
45.
水产颗粒饲料质量优劣的简易辨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会达  顾建新  杨正锋 《农技服务》2008,25(11):104-104
重点从眼看、鼻嗅、手摸、口尝等8个方面提出了水产颗粒饲料质量优劣的简易辨别方法。  相似文献   
46.
随着休闲垂钓场所的日益增多,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对垂钓品的内在品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本文试图通过对放养模式、饵料投喂、水质调控和鱼病防治等诸环节的分析来探究提高垂钓用草鱼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47.
苏丹草系一年生禾本科高粱属植物,形态类似于高粱,株高可达2~3米,是一种适宜本地种植、产量高、能在夏秋季利用的优质牧草,亩产可达1万~1.5万千克,在抽穗期的粗蛋白含量为15.3%,适口性也较好,十分适合草鱼、鳊鱼等草食  相似文献   
48.
正2015年初,江苏省张家港市旺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应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提供的底栖饵料生物增殖专利技术,使用牛粪、羊粪、酒糟等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发酵,并加入多种有益生物菌生产出底栖生物培养基,成功应用于合作社河蟹塘养殖生产中。通过近一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应用该底栖生物培养基具有  相似文献   
49.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生长迅速、食性杂、抗病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快速攀升,受环境恶化和滥渔酷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野生资源大幅衰减,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售价也水涨船高,在此情形下,各地人工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看养殖单产普遍不高,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经济效益不佳。为探索克氏原螯虾养殖优质高产之路,2012年我们在本市凤凰镇夏市村实施了江苏省三项工程项目——池塘克氏原螯虾设施化养殖技术研究示范与应用。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攀升,传统的种草养鱼的生态养殖呈现出逐年萎缩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改用省工省时的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尤其是部分集约化程度较高的高产精养塘,甚至100%完全依赖于品种较为单一的配合饲料.由于长年不投喂青绿草料,人为地改变了草鱼有的食草习性,造成草鱼肝胆疾病的多发与流行,而且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