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47篇
  98篇
综合类   222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91.
592.
摘要:为保障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的珍稀食用菌金耳和羊肚菌的生长环境,促进人工栽培,发展珍稀食用菌产业,简述了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对金耳和羊肚菌生长的影响及相应栽培措施,同时指出当前业界存在的缺乏更深层次关于环境因子对2种食用菌生长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等问题。今后应注重环境因子对2种食用菌生长影响的生理生化研究与分子机制研究同步推进,以更好地为金耳和羊肚菌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93.
以天然黄茧"金丝1号"茧丝为对象,制备蚕丝蛋白液,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得到蚕丝蛋白多肽,测定其清除DPPH、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能力,探讨蚕丝蛋白多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解3.5h时,其对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达最佳,分别为58.3%和87.3%;酶解4h时对超氧自由基清除率最大,为43.0%;酶解3.5h的天然黄茧蚕丝蛋白多肽液抗氧化性由于BHT和VC。为天然黄茧的高附加值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94.
【目的】以‘蜜脆’苹果为试材,通过幼果期喷施不同钙肥以及钙肥混施激素(IAA和GA3),筛选出补钙效果较好的钙肥以及适宜的激素浓度,为生产上苹果果实补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地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旬邑苹果试验站,2019年,通过分别喷施氨基酸钙和糖醇钙,同时配合施用不同浓度激素(IAA和GA3),设置1个对照,糖醇钙800倍液、氨基酸钙800倍液及氨基酸钙800倍液分别混施10mg/LGA3、20mg/LGA3、30mg/LGA3、10mg/LIAA、20mg/LIAA和30mg/LIAA 8个处理,分别按照配方浓度以及组合方案进行叶面和果面喷施,从盛花期后15天,苹果坐果(4月下旬)开始,每隔10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2020年对2019年筛选的有效处理进行重复验证,并增加糖醇钙800倍液混施20mg/LGA3和20mg/LIAA,0.5%硝酸钙和0.5%氯化钙4个处理。果实采收后,测定果实钙含量以及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2019年试验筛选出糖...  相似文献   
595.
为了探索露天矿区褐土层适宜的改良剂配方,选择蛭石、改性秸秆和腐殖酸3种改良剂,每种改良剂设置3个添加量梯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当地表土为对照,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分枝期紫花苜蓿生长性能和抗逆性能对不同改良剂组合改良后褐土的响应。结果表明,空白组分枝期紫花苜蓿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改良剂组合改良后褐土组分枝期紫花苜蓿叶片SPAD值没有得到显著改进,叶面积、株高、根长、生物量等生产性能和叶片SOD、POD、CAT活性等抗逆性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分枝期紫花苜蓿在m(蛭石)∶m(秸秆)∶m(腐殖酸)=10∶30∶1.5时生产性能最佳,m(蛭石)∶m(秸秆)∶m(腐殖酸)=50∶50∶0.5(质量比)时抗逆性能最佳。可见:不同改良剂组合对褐土的改良效果存在差异,m(蛭石)∶m(秸秆)∶m(腐殖酸)=50∶50∶0.5对褐土进行改良后作为表土替代材料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596.
为了制备纯度高、特异性强的塞内卡病毒(SVA)多克隆抗体并研究其在免疫组织化学(IHC)中的应用,本试验用甲醛溶液灭活SVA,将其与矿物油佐剂充分混合乳化后,接种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测定中和抗体效价,经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纯化,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抗体纯度,用斑点杂交法(Dot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以该抗体作为一抗,应用IHC技术检测SVA感染猪的蹄部组织切片中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制备的SVA多克隆抗体中和抗体效价为1∶1 024,纯化后的抗体经SDS-PAGE鉴定仅有分子量约55 kDa和25 kDa两条目的蛋白条带;Dot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特异性强,最低检测浓度为0.15μg/mL;IHC结果显示,该抗体在1∶500稀释时能够检测到组织切片中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SVA多克隆抗体符合IHC技术要求,可为下一步SVA致病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597.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高校是孕育新型农业人才的摇篮。鉴于导学共同体构建及其培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涉农型研究生特征,将CIPP模型引入导学共同体的构建中,进而建立基于CIPP模型的涉农型研究生导学共同体评估指标体系。首先,通过梳理一般性研究生培养的导学共同体评估要求,并结合“新农科”背景,构建涉农型研究生导学共同体综合评估体系。进而,通过问卷进行相关者态度测评,利用有序比值法赋予指标权重以确定评估指标重要性。最后,将指标体系应用于具体案例,提出构建涉农型研究生导学共同体评估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8.
全面深入地了解青藏高原蒸散发与植被退化的关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MODIS16A2数据分析青藏高原及其14 个子流域蒸散发的时空格局,同时选用MODIS NDVI及GIMMS NDVI3g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度,进而识别青藏高原植被退化梯度和植被变化区,以此探究2001—2020 年青藏高原不同退化梯度和不同植被变化区蒸散发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1—2020 年青藏高原蒸散发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中部低,东南高的态势,14 个子流域中羌塘高原区的蒸散发最高,黄河流域的蒸散发最低,同时大部分地区蒸散发未来将呈现下降趋势。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中灌木的蒸散发最高,其次是森林和草地。2001—2020 年青藏高原植被退化不断减弱,各退化区蒸散发的均值排序为:未退化区>轻度退化区>极重度退化区>中度退化区>重度退化区。青藏高原植被恢复区集中在青海湖和柴达木盆地周边区域且植被恢复区面积高于植被恶化区,各植被变化区的年均蒸散发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呈植被恢复区>植被不变区>植被恶化区。识别青藏高原植被退化梯度及植被蒸散发的时空特征能为当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高寒植被退化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9.
为探究不同烘烤工艺对上部烟叶品质影响,明确烘烤工艺对上部烟叶烟叶、酸酚含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程度,揭示烟叶褐变发生机制提供数据支撑,通过试验对比了2种烘烤工艺处理下烟叶超微结构、干燥特征、烟叶、脂肪酸酚类含量及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超微结构、干燥特性、颜色、化学成分均有影响,其中高温中湿烘烤工艺处理下的烟叶角质层、细胞质膜减少,瓦解速度缓慢,叶片与主脉干燥速率降低,利于变黄失水协调,同时提升了L*、b*颜色值,促进叶绿素降解,抑制烟叶褐变。烘烤前期高温处理能有效降低烟叶棕榈酸(C16∶0)、油酸和亚麻酸(C18∶1、C18∶3)、莨菪葶与绿原酸含量,烟叶香气特征突出,杂气减轻,中上等烟及轻度褐变比例提高。高温中湿烘烤工艺处理下上部烟叶具备更好品质,该结果为上部叶烘烤工艺的选择和品质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600.
单板穿孔缺陷会影响其胶合过程的质量,是单板分选过程中主要的识别目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图像分割算法将穿孔缺陷区域与背景区域准确地分开是自动分选的重要前提。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阈值分割的单板穿孔缺陷识别方法,首先基于彩色图像的RGB空间将采集的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并输出R分量灰度图,采用二维中值滤波处理滤除非线性噪声,最后采用阈值分割和连通域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将背景与目标区域分离。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的最大熵阈值法选取的阈值和试验时间均优于其余3种(迭代阈值法、大津阈值法、最大熵阈值法)算法,结合连通域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单板中的穿孔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