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6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研究了采用蓝网、白纱、绿纱、编布、瓦片、石头制成的各种人工参礁对刺参池塘生态系统中底栖藻类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底层溶氧和营养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颜色较深的蓝网与绿纱附着底栖藻类的生物量较大;水深小于150cm时附着生物量较大;小型底栖藻类在编布、瓦片上的生物量较大;大型底栖硅藻在蓝网、绿纱、白纱等有孔网片上的生物量较大。NO3--N远远大于NH4+-N并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极小;而底层NH4+-N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为0.7176;PO43--P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介于二者之间。人工参礁的材料、设置方式与水深是刺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条件,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242.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干旱棚内排除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随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增加而增加;灌水量相同,拔节水的产量较孕穗水高,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水量的增加与时间后移,廷缓了花后叶面积指数的减少,整个灌浆时期,各处理叶面积指数的大小顺序是:拔节水60mm+孕穗水60ram+开花10d灌水45mm〉拔节水60mm+孕穗水60mm〉孕穗水60mm〉拔节水60mm〉不灌水(CK);并且提高了旗叶荧光参数Fv/Fo、Fv/Fm的值和叶绿素含量,减少了丙二醛的含量。  相似文献   
243.
对2组60只体况相近的初生欧拉羊母羔羊采取不同方式培育,通过对饲养18月龄以来体重、体尺等主要表型性状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初生到18月龄生长发育呈持续增长态势。断奶、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15 kg、5.58 kg、6.31 kg、6.86 kg,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体高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15 cm、2.24 cm、2.16 cm、2.37 cm,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体长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68 cm、3.17 cm、3.41 cm、4.16 cm,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胸围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63 cm、2.72 cm,3.78 cm、4.43 cm,除断奶平均胸围指标差异显著(P<0.05)外,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差异均极显著(P<0.01)。胸深、胸宽两项指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12 cm、1.27 cm、1.35 cm、1.29 cm,1.84 cm、1.60 cm、1.10 cm、1.89 cm,差异显著(P<0.05)。日增重、断奶成活率、周岁成活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羊主要生产性能达到《欧拉羊》DB62/T490品种标准中特、一级羊水平,种用价值高,培育效果显著,对照组羊主要生产性能只达到3级羊标准,不能选留为种用。因此,“放牧+有效补饲”培育是高寒牧区藏羊资源优化利用较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244.
旱坡地麦田夏闲期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麦田夏闲期末 ,免耕覆盖和深松留高茬处理的土壤蓄水量各增加 12~ 33和 9~ 2 4mm。土壤水分蒸发量(E)在 1999和 2 0 0 1年夏休闲期间分别减少 7~ 8和 34~ 36mm ,然而 ,小麦生育期的水分蒸散量 (ET) ,尤其是在2 0 0 0~ 2 0 0 1年期间较传统耕翻处理提高约 4 7mm。连续采用保持耕作措施的第 2年冬小麦产量增加 ,少耕、免耕和深松处理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 3%、5 %和 8%。深松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 ;免耕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采用保持耕作措施 ,尤其免耕和深松 ,对于增加土壤蓄水、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分有效性、节省能耗以及改善作物产量显示出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5.
播种期对洛稻998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6年在河南洛阳,探讨了旱地直播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对洛稻998产量和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为6月3日的产量最高,且产量结构合理,产量为6 205.5 kg/hm2,其次为6月8日播种的,与6月3日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晚播对产量影响较大.各播期的叶面积曲线均为单峰曲线,至抽穗期达到高峰值,以6月3日播种的LAI峰值最高,为10.18,其次是6月8日的LAI峰值为9.71;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正相关,呈"S"形曲线,其中播期为6月3日和6月8日的干物质积累较多;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在抽穗期之前呈现快-慢-快的现象,至抽穗期达到峰值,以播期为6月3日和6月8日的峰值较大,抽穗以后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较其它播期缓和.洛稻998的适播期在6月3日至6月8日.  相似文献   
246.
为明确河南省洛阳市测报灯下昆虫的种群结构和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动态,在2018—2022年连续5a利用佳多智能自动虫情测报灯对诱集到的昆虫种群结构和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 a共诱集到昆虫239 793头,分属6目22科133种,其中,农作物害虫228 637头,分属4目17科96种,天敌昆虫11 156头,分属3目5科37种,就个体数量而言,害益比为95.34∶4.66。诱集到的农作物害虫以鳞翅目昆虫最多,占诱虫总量的60.56%,其中夜蛾科和螟蛾科为优势科,二点委夜蛾、甜菜夜蛾为优势种,东方黏虫、劳氏黏虫为丰盛种,银纹夜蛾、棉铃虫、小地老虎、双委夜蛾、玉米螟、桃蛀螟、黄地老虎、斜纹夜蛾和灰歹夜蛾为常见种;其次是鞘翅目昆虫,占诱虫总量的33.56%,其中丽金龟科为优势科,铜绿丽金龟为优势种,暗黑鳃金龟、大黑鳃金龟为常见种。优势种、丰盛种发生盛期分别为:铜绿丽金龟5月下旬—6月中下旬、二点委夜蛾6月中旬—9月中旬、甜菜夜蛾6月中旬—9月下旬、东方黏虫5月下旬—8月下旬、劳氏黏虫6月上旬—10月中旬。根据害虫优势种的发生动态,可在不同时间对优势种进行重点精准测报和防控...  相似文献   
247.
采用丹霞梧桐种子和苗木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灭菌方式、不同培养基对丹霞梧桐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用0.1%的升汞处理8 min或15%的次氯酸钠处理8 min,两种消毒方式升汞消毒效果最佳。顶芽、嫩茎用0.1%的升汞分三次(4 min+3 min+1 min),每次间隔用无菌水冲洗1次消毒效果最佳。初代培养基配方:MS+6-BA1.0 mg/L+NAA0.5 mg/L+蔗糖30 g/L+琼脂5 g/L.MS+6-BA0.5 mg/L+NAA0.5 mg/L+糖30 g/L+活性炭0.5 g/L+琼脂5 g/L诱导发芽率达90~95%、继代培养基:MS+6-BA1.0 mg/L+GA3 0.5 g/L+蔗糖30 g/L+琼脂5 g/L,增值倍数为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