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笔者在昌图镇北山顺源生态猪场进行(洛东)微生物发酵床制作和育肥猪试验.具体制作方法、试验结果如下. 1基本概况阐述 该猪场建于1992年,为居民较密集的居住地.猪场坐北朝南、地势高,圈舍为塑料拱棚.  相似文献   
42.
251份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及抗性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瘟病菌22个鉴别菌株对251份水稻品种(系)进行了抗病性测定,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基因型推导。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51份品种(系)对鉴别菌株表现出的抗谱类型存在明显的多样性。根据供试品种(系)对鉴别菌株的抗感反应型,可将其划分为12个组,各组的品种(系)对鉴别菌株的反应型和抗性频率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推导结果表明,在251份品种(系)中,70份品种涉及14个抗瘟基因,181份品种(系)不含有待测基因中的任何一个,但都含有其他抗瘟基因。聚类分析结果与基因型推导结果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珍科等10份品种(系)可作为田间抗瘟性筛选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43.
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毒素化学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从分子水平上明确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其B 型毒素化学型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对2008 年度采自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河南6 省33 县市的赤霉病穗上分离获得的433 个镰刀菌单孢菌株,用鉴定种和鉴定B 型毒素化学型的特异性引物进行了鉴定分析。致病种检测结果表明,四川病穗检测到Fusarium asiaticum、F. graminearum、F.avenaceum 和F. meridionale 4 个镰刀菌种,重庆、湖北、安徽和江苏病穗检测到F. asiaticum 和F. graminearum 2 个种,河南病穗仅检测到F. graminearum 1 个种。毒素化学型检测结果表明,Nivalenol(NIV)是四川和重庆镰刀菌主要毒素化学型,Deoxynivalenol(DON)是湖北、河南、安徽和江苏镰刀菌主要毒素化学型;将DON 化学型进一步划分为3-AcDON 和15-AcDON 显示,四川、湖北、江苏镰刀菌毒素以3-AcDON 为主,安徽镰刀菌毒素为3-AcDON 和15-AcDON 两者参半,河南镰刀菌全部产生15-AcDON。结果揭示,F. asiaticum 是四川、重庆、湖北和江苏等赤霉病流行麦区的优势致病种;镰刀菌产生的DON 和NIV 毒素化学型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长江上游的麦区以NIV 为优势化学型,长江中下游麦区以DON 为优势化学型;镰刀菌致病种与DON 毒素的化学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的群体结构、变异动态和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病性,为病害流行预测、防治以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02—2014年从陕西省8个市(区)的28个县(区)和毗邻的甘肃省、四川省和湖北省部分地区共采集鉴定小麦条锈菌标样2 779份,监测到条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45个,其中,CYR33和CYR32为目前陕西省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新致病类型G22-9和G22-14虽然目前出现频率不高,但对贵农系列、92R系列以及Moro均有毒性,且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小麦条锈菌群体中Hybrid46致病类群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绝对优势,这与我国小麦品种抗病基因单一化有较大关系,应加强开发和利用新的、多元化的抗源材料。对2 952份陕西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抗病性测试结果表明,其整体抗性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和抗病性分析结果,目前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应以抗CYR33和CYR32为主,同时注意对G22-9和G22-14的抗病性研究。  相似文献   
45.
防止产生桑蚕次茧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养桑蚕,选择多产优质蚕茧是丰产丰收的关键.在饲蚕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会产生很多次茧而降低养蚕效益.为了避免产生次茧,提高上茧率,降低次茧率是进一步增加养蚕户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现将预防产生次茧的相关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6.
松果梢斑螟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扫描电镜对松果梢斑螟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存在着7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感器、锥形感器、鳞形感器、耳形感器和钟形感器。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为Ⅰ型和Ⅱ型;腔锥形感器分为无缘毛腔锥感器和具缘毛腔锥感器。并对雌雄触角上感器种类和数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7.
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菌丝融合群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7~1999年从湖北省襄樊、黄冈、荆州、宜昌等各主要麦区小麦纹枯病病株样上分离出丝核菌65株,其中双核丝核菌43株,多核丝核菌22株。分别与双核和多核丝核菌融合群国际标准准菌株进行测试表明,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属于Rhizoctonia AGD(CAG1)和R.solani AG5、AG4 、AG2-2IIIB、AG1-IC,相应菌株数分别为43、12、6、2、2,出现频率分别为66.2%、18.5%、9.2%、3.1%、3.1%。  相似文献   
48.
文章旨在探讨火龙果加工副产物对鸸鹋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对火龙果皮进行发酵,对发酵产物进行感官评测和营养成分测定,同时将20只同批次身高、体重接近的7月龄健康鸸鹋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进行试验,对照组鸸鹋饲喂基础饲料和青绿饲料,试验各组分别用发酵火龙果皮饲料代替10%、20%、30%的基础饲料,其他条件相同,试验结束后对各组鸸鹋进行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显示,发酵火龙果皮饲料为优良等级;发酵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 <0.05);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各试验组鸸鹋的平均日采食量、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料重比显著下降(P <0.05);各试验组鸸鹋的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不大;血清T-AOC、GSH-Px、SOD显著提高(P <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结论 :发酵火龙果皮饲料能显著提高鸸鹋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可开发为鸸鹋饲料。  相似文献   
49.
黑龙江省宜蚕柞林资源丰富,龙蚕1号品种卵粒大且品质好,十分适合繁殖赤眼蜂。本文概述了柞蚕在农田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利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田害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增强技术标准化与生产现代化、重视基础科研和团队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