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2 毫秒
21.
云南早秋地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是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粮食生产要实现自求平衡必须重视冬季粮食生产。云南山区、半山区的旱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云南3/4的小麦都种植在无灌溉和施肥条件的旱地上,基本是雨养农业,但云南冬春干旱少雨,麦熟时又常伴随高温的发生,严重制约云南小麦生产的发展。早秋地麦种植时间较早,能有效利用秋冬丰富的雨热资源,避过或减轻常规地麦面临  相似文献   
22.
小麦新品种“云麦5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选育经过 小麦新品种云麦56原编号"楚麦11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采用穿梭育种方法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932-625/822-16-7-3。该品系于1997年至2003年在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的杂种和选种圃试验。  相似文献   
23.
云南小麦隐性自然灾害成因及防控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三大麦区的调查,发现季节性干旱、倒春寒、烂场雨、干热风是云南小麦种植的主要隐性自然灾害。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结合云南小麦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云南小麦隐性自然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4.
云麦67,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进行杂交,经过6年加代繁育筛选以及多点鉴定,并参加云南省区试,2013年通过该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广适、抗病、耐旱、耐寒等特点。  相似文献   
25.
为了明确云南铁壳麦亚种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作用,用单籽粒谷糖硬度测定仪对36份云南铁壳麦的籽粒硬度及其单籽粒硬度的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铁壳麦籽粒硬度变幅为7.3±15.9~70.9±19.6,其中硬质麦31份(1级17份、2级14份)、混合麦2份(2级1份,3级1份)、软质麦3份(均为5级),硬质、混合和软质麦类型比例分别为86.1%、5.6%和8.3%;硬质类型云南铁壳麦的平均硬度为62.0,没有极硬的类型;有2份临沧铁壳麦(A14,A21)属极软类型.籽粒硬度的分类与不同硬度范围单籽粒频率分布及硬度均值有关,硬质云南铁壳麦硬度低于46的籽粒占5%~20%,高于47的籽粒比例为74%~95%,硬度均值55.7±14.0~70.9±19.6,绝大部分一致性较好;2份混合型云南铁壳麦(云0005、云0007)硬度指数低于46的籽粒分别占29%和30%,高于47的籽粒分别占70%和71%,硬度值为53.7±17.2和55.7±17.8,一致性最差;软质麦硬度指数低于46的籽粒占98%~100%,高于47的籽粒占0~2%,硬度均值为7.3±15.9~16.6±13.5,一致性最好.籽粒硬度分析表明,云南铁壳麦中既具有加工优质面条、馒头等所需的硬度等级,又具有软质小麦改良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6.
采用顶芽滴液法和种子浸泡法进行悬铃木多倍体诱导,比较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出苗率和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2%秋水仙素对种子进行浸泡,染色体未出现加倍,而0.3%秋水仙素对子叶进行连续7天的处理,诱导加倍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27.
云南省旱地小麦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是云南省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70万ha,其中旱地小麦面积约50万ha,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70%左右,由于无灌水条件,耕作粗放,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年冬春气候条件所制约,一般每公顷产量1500~2250kg。本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云南省1995~1997年度旱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分析,以利于制订和改进云南省旱地小麦育种策略和高产栽培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和数据来源 分析所用数据取自1995~1997年度省地麦良种区域试验总结。参试品种共计8个,其中9 2D2-1、92D2-69、94D4-11由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提供,9116、917由曲靖市农科所提供,YV93-105由云南省农科院品资站提供,8805由楚雄州农科所提供,内乡5 号为对照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由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和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共同主持,试验点有昆明(海拔1960m)、楚雄(海拔1775m)、曲靖(海拔1860m)、文山(海拔1260m)、大理(海拔1998m)、蒙自(海拔1704m )、昭通(海拔1917m)、会泽(海拔2109m)、凤庆(海拔1580m)、易门(海拔1800m)、思茅(海拔 1200m)、镇雄(海拔1850m)等12个。  相似文献   
28.
通过理论研究,以滇刺枣为砧木嫁接中国红枣,获得愈伤组织形成快、接口平滑、亲合力好、嫁接成活率高,嫁接后的中国红枣具有树体生长速度快、早实、丰产和果实品质好的良好效果.该技术,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滇刺枣资源发展枣产业,对推动其规模化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云南铁壳麦是云南省独有的宝贵麦类种质资源。文章应用云南省6个主要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对云南铁壳麦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之前收集保存的对当时流行生理小种感病的34份铁壳麦对现在的生理小种依然感病。从新收集的5份铁壳麦中鉴定出3份抗性材料,其中A13和A14对6个生理小种反应型为高抗,A21为近免疫。通过对云南铁壳麦A21与铭贤169杂交的F1、F2、BC1群体进行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表明,云南铁壳麦A21对条中32、水-7两个生理小种的抗性均由核基因组的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