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3篇
  4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温室蔬菜秋冬茬栽培、大棚蔬菜秋延后栽培和露地蔬菜秋茬栽培,这些茬口的育苗时间都在夏季,但夏季的高温、暴雨、强光和高发的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常常给培育壮苗带来许多困难,如果没有高水平的育苗经验,也不熟悉育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育出的种苗质量不会很好,要想在夏季育苗生产中克服以上的不利因素,从而培育出高质量壮苗,应掌握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162.
为研究脂肪酸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形成及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以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为对照,设置0.01、0.1、1、5 mg/L的棕榈酸(十六烷酸)、硬脂酸(十八烷酸)、油酸(十八烯酸)及3种脂肪酸混合物添加到菌液中共同形成生物被膜,并检测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同时选取诱导效果较好的3种脂肪酸混合物组对其生物被膜的密度、膜厚及胞外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脂肪酸与细菌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使幼虫的附着变态率显著上升(P<0.05),通过对混合脂肪酸组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随着混合脂肪酸物浓度的增加,相比海假交替单胞菌单一生物被膜,其细菌密度和膜厚度显著降低(P<0.05),细菌更加分散,胞外脂类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则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表明,脂肪酸是通过促进生物被膜胞外脂的产生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163.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地水稻肥料使用习惯上“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重施氮肥、轻施钾肥,重施表面肥、轻施机前肥”的现象,2005年我镇在市农林局土肥站指导下,选择水家港、新和村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村,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大田示范,并与常规施肥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示范点选择在我镇水家港、新和两个示范村中,选技术接受能力较强的1000户农户,计1850亩水稻田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大田示范,并在水家港村18、19、20组建立300亩镇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1.2示范点土壤测定结果1.2.1土壤名称。亚类:脱潜型水稻土;土属:白土;土种:高…  相似文献   
164.
棚室斑潜蝇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潜蝇是食性杂、危害大、分布广、传播快和防治难的检疫性害虫,喜欢为害菜豆、芸豆、黄瓜、丝瓜、番茄、茄子、白菜等蔬菜,已成为北方地区棚室内的重要害虫,并有继续扩散蔓延的趋势.受害严重的豆类、黄瓜、番茄、茄子等虫株率达100%,叶片受害率达700%,一般每叶有虫20~30头,最多时达150头,一般损失产量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又到了斑潜蝇盛发期,应抓紧及时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5.
为探讨存在于人工鱼礁表面的海洋细菌与贝类附着之间的互作关系,本研究从自然海域中的人工鱼礁表面上分离了9株海洋细菌,并分别构建单一细菌生物被膜,探索不同细菌种属形成的生物被膜特性与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9株人工鱼礁表面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诱导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Mesoflavibacter sp.2对稚贝附着的诱导活性最高,Phaeobacter sp.2的诱导活性最低。Sutcliffiella sp.1和Jeotgalibacillus sp.1的细菌密度与诱导活性呈显著正相关,Cytobacillus sp.1和Phaeobacter sp.2的细菌密度与诱导活性呈显著负相关。通过比较分析Mesoflavibacter sp.2和Phaeobacter sp.2生物被膜的蛋白质及多糖含量发现,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诱导活性与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本研究初步探索了人工鱼礁表面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为后续在自然海区进一步解析人工鱼礁表面生物被膜与海洋无脊椎动物附着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理论研究意义,同时,对于人工鱼礁表面海洋生物附着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6.
拮抗菌Ⅱ号复配生物农药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6-1998年在吴江市多点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亩用拮抗菌Ⅱ号250ml,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到85% ̄90%,药后15d仍有85.2%的防效。  相似文献   
167.
美国甜玉米试种初析杨金龙陈笃江朱建明吕守怀谢绪定杨钟华谈海红邢宗顺1997年,句容市下蜀镇裕裸村和茅山镇茅山村首次从农业部引种了美国甜玉米一、二、三号品种。下蜀镇裕裸村属沿江洲地,地力中等偏上,茅山镇茅山村,地力偏差,两试点均无隔离条件。1甜玉米的生...  相似文献   
168.
为研究海洋细菌的运动性在生物被膜形成和贝类附着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厚壳贻贝(Mytiluscoruscus)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marina)野生型菌株和ΔcheW菌株不同时间段的运动性能分析,调查了运动性能不同的细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膜厚、细菌密度以及胞外产物的动态变化,探究了其生物被膜的动态演替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研究发现,野生型菌株和ΔcheW菌株在6、12、24、48、72和96h等不同时间的运动性能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2株菌株形成菌圈的半径进行测量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菌圈的半径不断增加,均在96h达到最大。整体上,野生型菌株在不同时间段形成的菌圈大于ΔcheW菌株。在运动性的作用下,2株菌株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及膜厚在48h达到最大值,在72h后开始扩散。在运动性的影响下,野生型菌株在不同时间段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附着诱导效果显著高于ΔcheW菌株。在运动性介导下,2株菌株形成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率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在48 h达到最高,在72 h后开始降低,这一...  相似文献   
169.
软化菊苣是指菊苣经过两次栽培获得的软化芽球,其品质好,苦中带甜,具有清肝利胆,开胃健脾的功效,其根株栽培非常容易,只是软化技术有一些特殊,此茬中主芽球收获时正值春节前,侧芽球一直收获至4~5月份,每m2收益在800元左右,培养667 m2种株在温室软化只需占地50 m2,是一种适于温室生产的高效栽培形式,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70.
为探究脂多糖(LPS)对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海洋贝类幼虫变态所产生的作用,深入了解影响厚壳贻贝附着变态的因素,本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的LPS直接刺激厚壳贻贝幼虫,观察其对幼虫附着变态的直接作用;同时在海假交替单胞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PS,分析生物被膜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及变化后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浓度的LPS均可直接诱导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10.0mg/L浓度LPS处理后的生物被膜其细菌密度、膜厚度明显降低,且膜厚度降低了12.1%,胞外产物中多糖、脂类显著增加,其中代表性多糖可拉酸的含量增加了35.4%,同时其对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也提高了53.3%。因而,在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过程中,LPS具有直接诱导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控生物被膜胞外物质,特别是可拉酸的生成,间接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本研究成果对海洋细菌互作关系研究、厚壳贻贝养殖产业的改善以及海洋防污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推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