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试验旨在研究角质和粉质小麦杜泊羊的瘤胃降解特性。选用4头体重相近(55.10±1.24 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杜泊公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对角质小麦(潍麦8号、BD100、济麦22、山农5849、山农22、紫麦1号)和粉质小麦(山农8355、D800、6405)的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角质小麦0~24 h的DM和OM降解率显著高于粉质小麦(P0.05);角质小麦12~24 h的CP降解率显著高于粉质小麦(P 0.05);粉质小麦24 h后的NDF和ADF降解率显著高于角质小麦(P0.05)。角质小麦的DM和OM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粉质小麦(P0.05),而粉质小麦NDF和ADF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角质小麦(P 0.05)。由此可见,角质小麦和粉质小麦的降解特性不同,角质小麦DM、OM和CP的降解率均高于粉质小麦,而粉质小麦NDF和ADF的降解率高于角质小麦。  相似文献   
22.
正稻田稳粮增渔环保综合种养技术的实施,实现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使环境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提高,达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通过对盐城市盐都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历史与现状的回顾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3.
以NT为基本培养基,以雷公藤不定根为材料,研究NT培养基中氮总量、硝态氮和铵态氮之比、磷酸盐、钾盐、钙盐、镁盐、铁盐浓度对雷公藤不定根生长及雷公藤甲素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雷公藤不定根生长的培养基中氮含量为NT培养基的1.7倍,NO-3/NH+4为9∶1,PO3-4浓度、K+浓度、Ca2+浓度、Mg2+浓度为NT培养基的2倍,Fe2+浓度不变。NT培养基中原有的Mg2+浓度、总氮浓度及其比例,1.7倍的PO3-4浓度,1.3倍的K+浓度,2/3的Ca2+浓度,1/3的Fe2+浓度比较适合雷公藤甲素的积累。而对雷公藤总生物碱的积累各成分的最佳浓度为:NT培养基中原有的PO3-4,K+,Ca2+,Mg2+浓度,将硝态氮全部换成铵态氮以及1/3的Fe2+浓度。  相似文献   
24.
70年代以来,水稻稻曲病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普遍发生,到90年代后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可感染籼、粳、糯稻,杂交晚稻发病尤为严重.受稻曲病为害的水稻除减产10~30%外,还会引起粒重下降、秕谷增加,影响稻米品质.为筛选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的药剂,1999年我们引进3种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农药新品种,以25%多菌灵可湿粉为对照药剂,于水稻破口期前后进行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25.
不同除草剂防除小麦田杂草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用15%炔草酯厢60g/667m^2。出现药害、施用120g/667nl。药害加重。药害症状:麦苗叶片上产上褪绿斑块,严重的麦苗稍矮黄化、生长停滞,药后35d左右逐渐消失症状。施用15%炔草酯30ml/667m^2以上,对看麦娘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建议春季用15%炔草酯30~60ml/667111。为宜;冬季及早春施用15%炔革酯30ml/667m。即可,并且要掌握在寒潮之后、气温回升时施药。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在水稻直播条件下肥料的施用量及配施比例对直播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寻求直播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肥料管理模式与技术措施,于2011年在大田条件下以淮稻5号为材料比较研究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施肥比例对直播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N0~450kg/hm^2范围内,随施N量的增加,穗数明显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下降的趋势,产量表现为随施N量的增加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270kg/hm^2达到最高值;不同N肥运筹以(基肥+分蘖肥):(穗肥):6:4产量最高;增加P、K肥比例,显著提高直播水稻产量;在施N量270kg/hm^2和N肥运筹为(基肥+分蘖肥):(穗肥)=6:4的处理条件下,能显著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进而提高直播水稻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和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直播水稻品质有变劣趋势。由试验可知,在江苏里下河稻区直播水稻,施N量270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6:4,增加P、K肥比例,有利于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27.
通过近5年来对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技术探讨,结合生产实际,总结了盐都区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分析了直播稻田杂草重发原因及化除影响因素,以供交流和参考。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旨在对重庆地区羊口疮病毒(ORFV)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研究其F1L基因序列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利用MDBK细胞对疑似ORFV感染的羔羊痂皮中的病毒进行分离培养;对F1L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引入限制性内切酶NotⅠ和EcoRⅠ,构建重组质粒pET-32a-F1L,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菌株后,对阳性菌株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毒株为ORFV,其F1L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大小约为57.4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5 h为最佳诱导表达时间,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标记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6个群体(长岛底播增殖群、海洋岛底播增殖群、獐子岛底播增殖群、旅顺自然群、"獐子红"人工选育群以及日本青森陆奥湾群)进行种质状况评估,研究结果表明,6个群体120个个体的Cyt b基因序列共检测到20种单倍型,其中"獐子红"人工选育群单倍型最少,日本群体单倍型最为丰富,两者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000和0.88400。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日本群体与中国群体间变异百分比为15.34%,明显高于作为一个基因池时群体间遗传变异水平;就中国组群而言,其83.4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部,组内群体间的变异只占1.52%,说明中国群体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远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F_(st)分析显示,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之间发生了中等水平的遗传分化(0.07455~0.17895,Fst0.05)。以遗传距离矩阵构建群体间分子系统树(UPGMA树),拓扑结构图显示中国5个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日本群体聚为一支。由此可见,中国养殖区的虾夷扇贝与日本原产地群体间已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且虾夷扇贝中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近几年种业新政策的实施,玉米种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育种研发主体从以国有科教机构为主转向以企业为主,供求关系从公司供给主导转变为农民需求引导,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服务。以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玉米品种为例,分析了品种生命周期及其与营销策略制定之间的关系,营销策略应服从于品种的生命周期,并提出应从品种生命周期长久、价格稳定、渠道畅通、营销有力、服务加强等5个方面综合选择营销策略,提升营销水平,以应对种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而增加企业创收,为农民创造价值,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