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北京市怀柔水产养殖场今年鱼种生产大面积丰收,全场共有298亩养鱼水面,其中养鱼种82亩,共生产鱼种92250公斤,平均亩产1150公斤,平均规格1.25克以上,总产量和平均规格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2.
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绿色食品厚皮甜瓜是指获得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厚皮甜瓜。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经过两年的研究,制定了《绿溢莲湖牌厚皮甜瓜质量标准》Q/LLY05—2002,并经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相似文献   
23.
北京市海淀水产养殖场,根据家禽在摄食过程中,常有部分精饲料未被完全消化吸收即随粪便排出体外的情况,将鸡粪加工处理后,与其他精饲料混合,制成颗粒饲料,进行饲养优质鱼试验,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给饵后,草、鲤、鲂鱼摄食旺盛,生长迅速。出塘的鱼增肉倍数高,鱼体肥满健壮。该试  相似文献   
24.
四种微藻对缢蛏稚贝暂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结果表明:在20 d的实验时间内,4种单胞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成活率为小球藻(0.91±0.05)>亚心形扁藻(0.80±0.06)>牟氏角毛藻(0.79±0.05)>绿色巴夫藻(0.76±0.09),方差分析表明终末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稚贝的仞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终壳长差异显著(P<0.05),就日生长率而言,绿色巴夫藻明显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P<0.05).牟氏角毛藻和小球藻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问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绿色巴夫藻和牟氏角毛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  相似文献   
25.
香菇废菌棒作栽培基质在樱桃番茄上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柑桔黄龙病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是柑桔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全市柑桔种植面积34.26万亩,其中温洲蜜柑16.06万,peng柑12.45万亩,甜橙4.17万亩,柚0.36万亩,杂柑1.32万亩。年产量在22万吨左右,是我市广大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至2004年全市共计有36个乡镇发生黄龙病,严重影响我市柑桔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27.
缢蛏ScHsc70 cDNA的分子特性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条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同源序列,采用EST扩增和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扩增方法获得全长cDNA序列,共2 335 bp,包括76 bp的5′非翻译区和309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1 950 bp的开放阅读框。阅读框共编码649个氨基酸,推算的分子量约为70.89 kD,理论等电点为5.28。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含有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2个糖基化位点,1个ATP-GTP结合位点,且C末端具有GGXP四肽重复序列以及细胞质特异性调控基序EEVD。该基因是组成型HSC70(Heat shock cognate 70)亚家族基因成员,被命名为ScHsc70。基于氨基酸序列的双壳贝类聚类分析表明,缢蛏与南极帽贝(Laternula elliptica)、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表达分析显示,ScHsc70 mRNA在缢蛏水管、鳃、斧足、外套膜、肝和性腺等组织中以不同水平存在,其中在外套膜中的表达量最低,而在水管和肝中的表达量最高。经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副鳗弧菌(V.anguillarum)诱导后,ScHsc70 mRNA在缢蛏肝中的水平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分别在感染后的第20小时和第30小时达到最高。结果提示,缢蛏ScHsc70基因可能参与了对细菌感染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28.
三、四月是北京地区池塘养鱼春放季节,合理的放养是提高池塘产量重要措施之一。在单位面积里放养密度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密,过稀浪费水面、饵料和肥料,不能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产量不高,过密,水中溶氧过低影响鱼类个体生长发育,遇到天气变化,容易引起缺氧泛塘,并且养成的鱼体质瘦小,达不到商品鱼规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9.
鬼鲉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与饥饿致死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和仔鱼饥饿致死时间.结果表明,仔鱼和营游泳生活的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并以白天摄食为主,6日龄仔鱼、17日龄营游泳生活稚鱼的摄食率高峰为10:00和14:00.随着生活习性的转变,其摄食节律也发生明显变化,稚鱼和幼鱼在营底栖生活方式的阶段,以夜间摄食为主,另一摄食小高峰出现在早晨.进入底栖生活阶段的29日龄稚鱼、40日龄幼鱼的摄食高峰为22:00和6:00.鬼鲉仔、稚、幼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6日龄仔鱼69.7%,17日龄稚鱼57.7%,29日龄稚鱼42.3%,40日龄幼鱼17.7%.在饥饿条件下鬼鲉初孵仔鱼、1、3、5、8和10日龄仔鱼的全部死亡时间分别为192 h、216 h、168 h、80 h、178 h和264 h,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144h、120 h、120h、60h、108 h和144h,说明5日龄仔鱼是鬼鲉早期发育中最为敏感的阶段.饥饿仔鱼呈现头大、体短、身瘦、体色发白等形态特征,行为上表现为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和静卧底部.长期饥饿后仔鱼脑后部下陷明显,其形态特征可作为判断仔鱼饥饿致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缢蛏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利用SMART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成功构建了缢蛏肝脏组织的标准化cDNA文库。对随机选取的5 679个克隆进行随机测序,比对、筛选出2条β-actin同源序列,对其中一条EST序列两端进行扩增、测序,然后进行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扩增、测序,拼接得到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β-ACTIN 1。该序列全长为1 552 bp,包括73 bp的5′非翻译区和348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1 131 bp的开放阅读框。阅读框共编码376个氨基酸,推算分子量约为41.95 ku,理论等电点为5.23。与其他7种软体动物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β-ACTIN 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中Ile179、Glu229、Ser232、Pro236、Ile248、Asn272、Cys273、Val283、Ser320、Ser325、Val330、Pro339等12个氨基酸残基具有特异性;同时发现缢蛏β-ACTIN 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软体动物的相似性高达97%以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缢蛏首先与软体动物聚在一起,然后与节肢动物聚在一起,再依次与鱼类、两栖类、哺乳类聚在一起。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β-ACTIN 1基因在缢蛏各组织中的表达及鳗弧菌诱导后的表达均不稳定,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