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沿海的山东胶南(JN)、江苏南通(NT)、浙江台州(TZ)、福建福州(FZ)、广西北海(BH)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对其斧足、外套膜和肝脏组织进行了13种同工酶的比较实验,最后选择肝脏作为西施舌的等位酶研究组织。选取谱带清晰的8种等位酶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7个位点。JN、NT、TZ、FZ、BH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8.82%、70.59%、50.00%、56.25%、41.1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1.550、1.555、1.434、1.602、1.828,平均杂合度观察值(Ho)分别为0.240、0.270、0.239、0.243、0.288。结果表明,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BH>NT>FZ>JN>TZ,中国沿海西施舌遗传变异水平较高、种质资源较好;同时发现除浙江台州(TZ)群体外,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并根据等位酶资料对5个群体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72.
毛蚶、泥蚶、橄榄蚶的核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毛蚶、泥蚶、橄榄蚶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蚶、泥蚶、橄榄蚶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N=38,核型公式分别为20m+12sm+6st,22m+12sm+4st,18m+18sm+2st,染色体臂数(NF)分别为70,72,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从三种蚶核型不对称性的比较推测泥蚶进化程度最高,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橄榄蚶的进化程度在泥蚶和毛蚶之间,并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于毛蚶。  相似文献   
73.
文蛤山东种群与江苏种群杂交及自繁子代的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fAFLP技术研究了文蛤山东种群与江苏种群的杂交子代(SJ,JS)和自繁子代(SS,JJ)群体的遗传差异。3对荧光引物组合在4个F1群体96个个体中共扩增出255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高达97.65%。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显示,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依次为SJ>SS>JS>JJ,而且两杂交组的变异度都大于自繁组,说明杂交增加了文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程度。fAFLP扩增位点分析表明,SJ和JS的显性基因频率有所增加,并且正、反杂交群体在遗传结构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特征。从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来看,JS与JJ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0.976 1),而与SS间的遗传相似性为0.945 0;SJ与SS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50 2,与JJ群体间为0.925 4;SJ群体与JS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0.907 5)。在依据群体间相对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上,JS与JJ间的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在一起,SJ与SS间亲缘关系较近,也能聚为一支,但明显可以看出正交组合SJ与其它3个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综合分析表明,文蛤地理种群杂交增加了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度,正、反交群体在遗传结构上都明显地偏向母本,正交组合SJ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变异度最大,这与其在生长速度上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可能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4.
泥蚶4个快速生长家系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泥蚶4个快速生长家系(J5×Z19♀、Z7×J26♀、S1×Z3♀、S6×Z22♀)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用筛选出的9对引物组合在4个家系共124个个体中扩增出506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72.53%。遗传结构分析表明,4个家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51.14%~60.75%。从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反映的遗传多样性来看,4个家系的遗传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为J5×Z19♀>S6×Z22♀>S1×Z3♀>Z7×J26♀。基因分化系数GST和AMOVA分子方差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家系内个体间。4家系间总遗传分化指数FST=0.383 7,说明家系间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表明,J5×Z19♀与其它3个家系间的遗传距离均较大(0.120 1~0.125 4),单独分出一支,而S1×Z3♀与S6×Z22♀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89 6),首先聚在一起。另外,在4个家系的指纹图谱中找到了40个特征性标记,可作为家系鉴别的分子标记。依据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差异分析,可有效预测快速生长家系选育的最佳亲本配组,为分子标记辅助泥蚶家系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在黄淮海区域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近几年山东省集成筛选适宜品种、种子处理、小麦晚播玉米晚收、精量播种、宽幅播种、种肥同播、配方施肥、播后镇压、一喷三防等技术,品种、农艺和农机相结合,统筹安排关键栽培技术措施,有效调控作物生育进程,最大限度将小麦冗余的光、热资源分配给高光效作物玉米,最大限度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确保小麦晚播不减产,玉米晚收增产7%~10%,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工,减少投入,实现周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76.
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8年至2001年就文蛤亲贝能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比自然海区提早近2个月;通过阴干-充气的催产方法,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26-32℃,pH7.8-8.5,盐度15-30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适应范围:海水盐度9.6-32,水温4-34℃,pH7.0-8.5,在pH=7.9时,能忍受10mg/L的总氨氮浓度。1999年至2001年,共育出1.02-1.75mm(壳长)的文蛤稚贝2.2亿颗,单位面积出苗28.01-44.60万颗/m^2,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7.
生物碱(Alkaloid)是一类具有特异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碱药用价值的认识、研究与应用在不断的提高.植物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提取、分离与鉴别及其生物学功能随之成为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重点论述了植物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与其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人们对生物碱的认识,对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哈氏弧菌文蛤分离株WG1702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7年9月在江苏吕泗文蛤发病高峰期,从发病文蛤体内和养殖水体中分离到1株哈氏弧菌WG1702,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WG1702在32 h时达到生长高峰,最适温度为28℃,最佳初始pH为7,最佳盐度为40,最佳装液量为60 ml/150 ml,促进生长的金属离子是NH4+、Fe2+、Fe3+,最佳C、N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pH、温度、不同菌龄正交试验证明最佳组合为pH 7.11,温度28℃,菌龄24 h,通过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因素中pH对生长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9.
泥蚶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取样泥蚶二龄成贝450颗,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和软体部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对活体重直接影响最大(0.456),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对软体部重直接影响最大(0.369),是影响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所选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复相关指数R2分别为0.853和0.443,表明所选性状指标是影响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分别建立了以活体重和软体部重为因变量、壳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0.
<正>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双胞胎集团参与研发的《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国家科学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