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用IGF—ⅠmRNA表达量评价鲮饲料配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秘鲁鱼粉为饲料蛋白源,研究4种蛋白水平(21.5%、32.2%、42.5%和51.6%)的饲料对鲮(Cirrhinus molitorella)生长、消化酶活性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经过8周的养殖试验,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蛋白酶活性与特定生长率(SGR)成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鲮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量与特定生长率成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鲮肝组织IGF—ⅠmRNA的表达量与蛋白酶活性也成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果表明,用鲮肝组织IGF—ⅠmRNA的表达量可以快速鉴定饲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以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小新月菱形藻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与开放式桶培养下,藻密度、pH、溶解氧及菌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培养下的藻密度可达到1.33×10~7个·mL~(–1),明显高于开放式培养的藻密度(8.36×10~6个·mL~(–1))。藻液中pH随藻密度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及开放式培养环境中pH最高值分别为10.3和9.3。溶解氧与pH变化趋势相反,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内溶解氧随藻密度增加而降低,最后稳定在6.5 mg·L~(–1),溶解氧的下降可能与玫瑰杆菌(Roseobacter)成为优势细菌有关。利用16S rD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培养过程中藻际菌群的结构变化,发现菌落的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培养前期主要以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为优势细菌,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后期主要以蓝细菌(Cyanobacteria)与玫瑰杆菌为优势细菌,其菌落结构与开放式桶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3.
青海省农业部在玉树州设置了第1个全国性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为了强化建设,相关机构也颁发了关于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的建设意见,指明了发展方向。通过合理使用草地资源,也可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更为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4.
[目的]确定影响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其人工选育提供重要的技术参数.[方法]随机选取45、65和110日龄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池塘养殖的卵形鲳鲹群体,共383尾,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头高、吻长、眼径、眼后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以此评价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45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709~0.854,关联度排序为:体长>全长>体高>头长>眼后头长>尾柄高>头高>眼径>尾柄长>吻长;65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788~0.904,关联度排序为:体长>全长>体高>头高>头长>尾柄高>尾柄长>眼后头长>吻长>眼径;110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674~0.826,关联度排序为:体长>体高>全长>头长>眼后头长>尾柄高>头高>眼径>吻长>尾柄长.各生长阶段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且相关性最高的前3个形态性状均为体长、全长和体高.[结论]在不同生长阶段卵形鲳鲹的各形态性状中,以体长与体质量的关联度最高,全长和体高次之,因此生产中宜将体长和体高作为间接选育卵形鲳鲹体质量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25.
挑选体质量为(8.80±0.10) 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放于池塘网箱中,分别饲喂泛酸质量分数为0、16.4 mg·kg~(–1)、20 mg·kg~(–1)、26 mg·kg~(–1)、33.4 mg·kg~(–1)和37 mg·kg~(–1)的半纯化饲料8周,每天饱食投喂2次,研究并确定其对泛酸的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泛酸可以显著提高卵形鲳鲹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清补体C4体积分数和肠道中淀粉酶(AMS)、肌酸激酶(CK)和Na~+-K~+-ATP酶活性(P0.05),并且随着饲料中泛酸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补体C4体积分数、AMS、CK和Na~+-K~+-ATP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33.4 mg·kg~(–1)泛酸组的肌肉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泛酸组和16.4 mg·kg~(–1)泛酸组(P0.05);饲料中添加适量泛酸可以显著提高卵形鲳鲹血清中高密度胆固醇水平、溶菌酶(LZM)活性和肠道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P0.05),且随着泛酸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保持稳定。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增重率为指标,卵形鲳鲹幼鱼对泛酸的最适需求量为21.03 mg·kg~(–1)饲料。  相似文献   
26.
利用Hydrus-1D模拟分层土壤剖面的水流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层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水分运移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Hydrus-1D软件,通过设定不同上下边界条件,进行分层土壤的水分运移模拟。[结果]利用Hydrus-1D软件可以模拟到水分运移中观测点的水头、含水量及土壤上表层流量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论]水分运移中的地面边界流量、水头和含水量与降雨量的变化直接相关,科学可靠的气象数据对水分运移的模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7.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面积大小直接影响植物对光的利用效率。快速准确地测量叶面积能够有效提高植物光合和蒸腾作用研究的效率。测量叶面积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以叶面积仪法最为广泛使用。但是国内现有叶面积仪开发的种类较少,误差比较大,且重复性较差。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漫水填充算法的手持式叶面积仪,并通过与传统方法测定不同形状叶面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叶面积仪测量误差仅为0.55%,且多次测量变异性较小,最低变异系数仅为0.7%,平均变异系数为1.2%,测量效率高,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选择健康、均匀, 体质量为(6.74 ± 0.08)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360尾随机分为4, 分别投喂含有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绿原酸的饲料28 d, 随后将对虾从盐度为32的天然海水直接转移至盐度为10的海水中暴露72 h, 测定对虾肝胰腺TASGPxCAT活力和GPxCA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在天然海水养殖条件下, 绿原酸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TASGPx活性无明显影响, 但投喂含有绿原酸的饲料28 d, 对虾肝胰腺GPxCATGPxCA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0(P<0.05), D2GPx活性和GPxCAT基因表达水平最高, 分别为164.29 U/mgprot1.612.14。低盐度胁迫24 h, D0组对虾抗氧化反应表现在TASGPx活性和GPx基因表达水平较28 d显著升高(P<0.05), 分别增加了31.30%27.96%170%, 而绿原酸各组对虾肝胰腺TASGPx活性和GPx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0(P<0.05), 说明绿原酸可有效缓解低盐度胁迫下对虾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剧烈波动。低盐度胁迫72 h, 绿原酸各组对虾肝胰腺TASGPxCAT活性及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D0。上述结果表明绿原酸能够诱导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系统功能, 在凡纳滨对虾抵抗低盐度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为开发绿色植物提取物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解决盐度胁迫对机体造成的氧化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5个斑节对虾半同胞家系生长、消化及免疫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海南省三亚海域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为父母本,采取人工授精方法建立斑节对虾家系,对其中5个半同胞家系的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等性状进行研究。56 d养殖实验结束后,家系5(sy446-sy240)获得了最高的终末均重和增重率,并显著高于除家系1(sy474-sy240)以外的其它各个家系。不同家系斑节对虾肝胰腺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及血淋巴的免疫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家系1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均处于中上水平,而家系5则处于较低水平;家系2(sy440-sy240)的各种免疫酶活性最高,家系1和家系5的免疫酶活性也处于较高水平。结果表明,家系1具有较好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家系2具有较好的与抗逆、抗病能力相关的免疫酶活性,而家系5具有最佳生长性能,可结合选育目标作为优良家系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30.
选取6种不同品牌斑节对虾商品饲料(D1、D2、D3、D4、D5和D6)进行60 d养殖试验,评价其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及水质的影响。D1、D5和D6的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2和D4(P〈0.05);D5和D6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2和D4(P〈0.05)。D4和D5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D1~D3各饲料(P〈0.05)。第20天水体化学需氧量(COD)D1最低,显著低于D5和D6(P〈0.05)。第40天时D5和D6的COD显著低于D1~D4各饲料(P〈0.05),D2的氨氮(NH+4-N)最低,显著低于D4~D6各饲料,总氮(TN)、总磷(TP)分别在D4、D6最低。第60天时D1和D2的NH+4-N显著低于其他各饲料(P〈0.05),D5和D6的TN显著低于D1~D4各饲料(P〈0.05),而TP在D2最低,显著低于D1和D4(P〈0.05)。氮(N)排放率在D1和D6显著低于其余4种饲料(P〈0.05),磷(P)排放率则D1最低。投喂D1、D5和D6能够使对虾获得较优生长性能,且对水体污染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