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自2000年起,选择国家级江苏高淳长江水系中华绒螫蟹原种场保存的长江水系河蟹原种作为选育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个体规格为选育目标,通过连续5代群体选育,至2010年获得具有优质、高产特性的F5选育群体,其生长速度提高16.7%,并将其命名为"长江1号".2011年"长江1号"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3 -2011),这是第一个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也是我国审定通过的第一批淡水蟹类新品种.现将"长江1号"的特点和在高淳县池塘生态养殖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黄板鳅是个体较大、生长较快的本土泥鳅,也叫板鳅、黄泥鳅。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滋补强身,是淡水中的佳品,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黄板鳅是日本与韩国大量进口的特色水产品,仅次于鳗鱼,市场价格高,养殖利润丰厚。稻田套养黄板鳅是稻田生态渔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介绍稻田黄板鳅的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为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家系定向构建与定向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华绒螯蟹3个群体:“苏蟹一号”F4代选育群体、长江野生群体和沿海河口野生群体及其4大类杂交组合,通过笼式和坑式定向交配设计,实现了规模化定向构建中华绒螯蟹全同胞家系和父系半同胞家系。坑式交配采用亲蟹1雌1雄,共定向构建9个全同胞交配土坑;笼式交配采用亲蟹3雌1雄,共设置交配网笼17个。至2009年4月,经过越冬暂养,其中坑配亲蟹的抱卵率及越冬成活率达100%,笼配49只雌蟹获抱卵蟹亲蟹为45只,越冬成活30只。为尽量减少由于繁育条件不一致造成的各家系间的环境偏差,使每个家系幼体培育阶段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共选择抱卵蟹26只进行育苗。采用面积2×667 m^2室外土池6只,选择6只坑配抱卵蟹,按照一池一只设计,进行室外天然海水土池生态定向育苗;采用3 m×2 m×1.5 m聚乙烯网箱20只,选择20只笼配抱卵蟹按照一箱一只设计,进行室外土池网箱定向育苗。通过规模化培育,最终成功构建20个中华绒螯蟹家系,其中父系半同胞6个,共培育家系蟹苗280万只。  相似文献   
14.
新品种全雄黄颡鱼具有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等特点,因此养殖全雄黄颡鱼是提高黄颡鱼上市规格、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为加快全雄黄颡鱼在盐城市的示范和推广,在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的资助下,2010-2012年我们在射阳县康余水产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从卵黄苗到黄颡鱼夏花鱼种的培育工作,通过3年的摸索,培育成活率从30%提高到70%以上,总结出适合本地区的全雄黄颡鱼从卵黄苗下塘培育至夏花鱼种的一套成熟的清水育苗技术,形成了全雄黄颡鱼夏花鱼种的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泥鳅养殖病害的综合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泥鳅市场价格的逐年上升,带动了泥鳅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泥鳅养殖大多实行高密度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易因水质环境恶化、投饵不当、其他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疾病暴发,一旦发病就会迅速在泥鳅个体间相互传染蔓延,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整个池塘泥鳅发病,而此时用药物治疗是很难控制的。因病害暴发导致泥鳅死亡,使养殖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减少因病害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就应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治原则,尽可能做到泥鳅养殖过程中少发病或不发病。本文从清塘消毒、水质调控、合理放养、营造适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养鳖业的兴起,发现的鳖病也口渐增多,但目前对鳖病防治研究甚少。本文介绍几种常见鳖病的防治方法,供养鳖者参考。1.肿颈病这是一种传染很快的病,流行高峰期在7~8月,死亡率很高。发病初期鳖腹部出现  相似文献   
18.
利用线粒体COI序列分析4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长江、辽河、瓯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螫蟹(Eriiocheir sinensis)及其莱芮河水系F1共4个群体71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比对长度包括628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112个,简约信息位点36个.基因序列G+C(%)含量较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71个个体共含17种单...  相似文献   
19.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肌体矿物元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主要矿物元素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含9种以上矿物元素,雄蟹矿物元素中平均值以钙含量最高,雌蟹矿物元素平均值以磷含量最高。中华绒螯蟹钾的含量明显高于钠。比较不同增养殖水体雄蟹常量元素含量,固城湖放流与长江野生蟹无显著差异(P>0.05),均较其它水体雄蟹高,雌蟹常量元素太湖网围与长江野生无显著差别(P>0.05),含量都较高,尤以太湖网围常量元素含量为最高。雄蟹、雌蟹微量元素呈现相同规律:铁、锰以金坛池塘、固城湖放流含量较高。铜含量以长江野生为最高。锌含量各水体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不同水系河蟹的无序引入和育苗生产上的"逆向选择"及累代繁育,致使现有河蟹种质严重混杂和退化~([1-3])。基于此种现状,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育成第一个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品种登记号为G01-003-2011)"。2012年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专门立项,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长江1号"在江苏省河蟹重点区县进行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