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野生雌性条石鲷性体指标、性激素及生化组成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条石鲷卵巢的平均性体指标(GSI)一般在0.77%~14.22%之间,繁殖期主要在5-6月,此时性体指标在8.50%~20.56%之间.血清中雌二醇(E2)含量5月快速上升,7月E2含量锐减; 1-6月血清孕酮(P)含量逐渐上升,到6月达到最高.肝脏和卵巢中粗蛋白的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5月达到最高. 在卵巢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升高,而卵巢中的脂肪含量亦随之相应增加,但是,肝胰腺的脂肪含量则随性腺发育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为(22±2)℃条件下,研究了周期性饥饿对早繁鮸Miichthys miiuy幼鱼肌肉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一直投喂(S0组)、隔日投喂(S1组)、饥饿3 d投喂3 d(S3组)、饥饿6 d投喂6 d(S6组)、饥饿9 d投喂9 d(S9组)和饥饿12 d投喂12 d(S12组)。结果表明:随着周期性饥饿时间的延长,鮸幼鱼肌肉水分的含量明显上升,各饥饿组鱼的水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S1、S3组与S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6、S9、S1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这3组与S0组之间蛋白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和糖类含量明显下降,除S1、S3、S6组外,其余各组间脂肪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组间糖类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鮸幼鱼肌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均较高。经过不同时间周期性饥饿后,各试验组鱼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氨基酸总量与S0组均差异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SFA)显著下降(P〈0.05),按下降的百分比计,下降趋势为C21:0〉C17:0〉C18:0〉C15:0〉C14:0〉C22:0〉C24:0〉C16:0〉C23: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按上升的百分比计,上升趋势为C18:3n-3〉C20:4n-6〉C20:5n-3〉C18:3n-6〉C22:6n-3〉C18:2n-6。说明鮸幼鱼在周期性饥饿过程中,首先利用饱和脂肪酸,然后利用低不饱和脂肪酸,最后才动用高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 PUFA〉∑n-6 PUFA〉∑n-3 PUFA。  相似文献   
13.
一株海洋红酵母的鉴定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benthica作为水产蛋白源饵料的可能性,采用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鉴定的方法,对该酵母进行了属性鉴定、培养性能初探和一般营养成分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此菌株的菌落形态、生殖方式和生理生化特性等指标鉴定结果均符合红酵母属性;利用真菌ITS基因引物对酵母菌总DNA进行扩增,测序获得598 bp目的片段,经NCBI Gen Bank比对,此酵母菌的ITS序列与斯鲁菲亚红酵母Rhodotorula slooffiae序列一致性为99%~100%,故将该菌株鉴定为斯鲁菲亚红酵母;对此海洋红酵母进行液体培养基扩培,获得其生长曲线在48 h时达生长峰值,生物量为2.25×10~8cfu/m L,类胡萝卜素含量为83.6μg/g。研究表明,此株海洋红酵母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水产养殖产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条石鲷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和石蜡组织切片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卵巢发育周期和卵巢发育中各个时期卵母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产卵类型等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条石鲷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在年周期中可分为6个时相: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明显的卵黄核,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皮质液泡,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卵黄颗粒部分融合,Ⅴ时相和Ⅵ时相分别为卵子形成和退化吸收时相。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繁殖期主要在5—7月,其卵巢有Ⅳ期、V期;8月卵巢开始退化,9月进入重新发育的Ⅱ期,直到翌年3月都为越冬Ⅱ期卵巢;3月下旬条石鲷卵巢开始重新发育为Ⅲ期卵巢。条石鲷卵巢的平均成熟系数为0.70%~12.57%。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各时相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因此条石鲷属多次产卵。  相似文献   
15.
16.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ns)俗称比目鱼,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是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其自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沿海、朝鲜、日本和俄罗斯的亚洲海区。其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肉质细嫩鲜美,是名贵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对北方褐牙鲆的人工育苗和苗种放流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对南方褐牙鲆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7.
正鲻鱼(Mugil cephalus),又名乌支,为广盐性、广温性、病害较少、生长速度快的杂食性鱼类,中国沿海均产之,生命力极强。人工育苗已成功,也可海捕天然鱼苗,苗种资源丰富。鲻鱼肉质鲜美且生产成本较低,市场前景看好,是目前海水养殖单养或混养的重要品种之一。随着鲻鱼人工养殖密度的加大,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极大地限制了鲻鱼养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为27~29℃下,进行了盐度(10、15、20、25、30、35)对条石鲷幼鱼Oplegnathus fasciatus (体质量为8.1~9.0 g)的摄食、生长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试验在18个体积为400L的黑色塑料圆桶中进行,共饲养28 d.结果表明:盐度对条石鲷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束时,条石鲷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在盐度为25、30时增加较多,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在盐度为30时最高,分别为2.90%/d、1.83%/d和97.50%,在盐度为10时最低,分别为2.15%/d、1.20%/d和78.85%,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在盐度为25时最高,为3.00%,在盐度为35时最低,为2.59%,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对条石鲷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条石鲷的适宜生长盐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9.
双齿围沙蚕胚胎及幼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4年,观察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胚胎及幼体发育。结果表明,成熟卵为绿色,卵径175-228μm,多油球;胚胎发育经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胚体脱卵膜孵化;幼体从3刚节疣足幼虫开始,在3刚节疣足幼虫后期开始摄食;4刚节疣足幼虫后期纤毛轮消失,进入匍匐阶段;10刚节疣足幼虫形态与生态都与成体相似;从受精卵发育到4刚节疣足幼虫的时间在不同水温情况下变化较大,水温在25-26℃为118h、而水温在27.5~32℃为82h。  相似文献   
20.
以(鱼免)(Miichthys miiuy)幼鱼为实验动物,研究短期饥饿对其生长、生化组成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鱼免)幼鱼全长、体质量、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的含量和能值均逐渐减少.实验期间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的质量分数和能值的变化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的质量分数变化与能值呈正相关关系(P<0.01);分析认为,蛋白质是影响饥饿期间(鱼免)幼鱼肌肉能值变化的主要含能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的相对损失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粗脂肪、糖类、粗蛋白,且粗脂肪降幅高峰的出现时段早于糖类.实验期间蛋白酶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脂肪酶和淀粉酶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