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42.
43.
黄口荔枝螺早期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早期发育进行了研究,详细记录了其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发育时间与特征,并对各阶段进行显微摄像。结果表明:黄口荔枝螺卵囊高度平均为7.33mm,卵粒数量平均为165粒;黄口荔枝螺的早期发育属间接发生型,受精卵呈椭圆形,卵裂为盘状卵裂;在卵囊内,胚胎发育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膜内担轮幼虫、膜内面盘幼虫;幼虫发育包括面盘幼虫、后期面盘幼虫和匍匐幼虫。从受精卵到面盘幼虫均见营养卵的存在。  相似文献   
44.
柳敏海  蒋霞敏 《水产科学》2005,24(11):26-28
在白塑料桶和水泥池中进行了雨生红球藻诱变株1号大量培养试验,温度为14~18.5℃,结果为:桶接种密度分别为8.1×103个/ml、6.5×103个/ml、6.6×103个/ml,经过12 d的培养,密度分别为14.7×104个/ml、14.3×104个/ml、14.7×104个/ml;水泥池接种密度分别为2.0×103个/ml、5.1×103个/ml、3.5×103个/ml,经过11 d的培养,密度分别为7.9×104个/ml、10.0×104个/ml、9.2×104个/ml。动细胞藻密度分别为8.2×104个/ml、14.7×104个/ml、22.4×104个/ml,收获到湿藻1616 g/m31、768 g/m32、488 g/m3,干藻86 g/m39、2 g/m31、32 g/m3;不动细胞藻密度分别为4.4×104个/ml、18.9×104个/ml,收获到湿藻1921 g/m3、4677 g/m3,干藻138 g/m3、342 g/m3。  相似文献   
45.
大溪地金藻培养的生态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和营养盐对大溪地金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溪地金藻适宜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0~30℃;适宜照度为1000~7000lx,最适照度为3000~6000lx;适宜盐度6 5~39 5,最适盐度为19 5~26 0。N、P单因子的优水平分别为N-1mg/L、P-0 1mg/L,Fe单因子作用不明显,N、P、Fe交互作用的优水平为N-1mg/L、P-1mg/L、Fe-0 1mg/L。  相似文献   
46.
在水温(29.2±0.2)℃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和再投饲对点带石斑鱼幼鱼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下降,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上升(P〈0.05),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氮基酸总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饥饿胁迫后产生了饥饿效应;恢复投饲后,实验组鱼体内的脂肪和能量百分含量与对照组不再存在显著差异。各实验组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基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体重变化为判断指标,饥饿2d的点带石斑鱼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的能力,饥饿4~10d具有部分补偿生长的能力;以氨基酸为指标,饥饿2~10d的点带石斑鱼幼鱼均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47.
条石鲷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盐度29、水温22~24℃的条件下,进行了条石鲷仔鱼饥饿试验和不可逆点(PNR)的确定;观察了饥饿条件下条石鲷初孵仔鱼、3、6、9、12、15日龄的存活、生长、卵黄囊与油球利用和游泳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会延缓初孵仔鱼对油球的利用。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仔鱼的生长与正常条件下仔鱼差异显著(P<0.05)。条石鲷仔鱼从初次摄食到PNR期为2.5~3 d,这个耐受饥饿的时间临界点在孵化后的5~5.5 d。在饥饿的条件下初孵仔鱼、3、6、9、12、15日龄仔鱼的全部死亡时间分别为6.5、6、5、4、65、d;后5个日龄仔鱼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4、3.5、3.5、3.5、3.5 d。说明9日龄是条石鲷早期发育中最为敏感的阶段。饥饿仔鱼体长较短,头大且体瘦,长期饥饿后脑后部下陷。饥饿仔鱼表层集群游动觅食,缓慢游动反应迟钝,静伏底。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江苏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和台湾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对两个群体的细胞色素b(Cytb)和16S r RNA序列进行了克隆分析。结果表明:在30个江苏多鳞四指马鲅样本中,检出Cytb单倍型3个,变异位点2个,16S r RNA单倍型1个,变异位点0个;在台湾四指马鲅的30个样本中,检出Cytb单倍型1个,变异位点0个,16S r RNA单倍型1个,变异位点0个;多鳞四指马鲅的Cytb单倍型多样性(H)与核苷酸多样性(Pi)水平均高于四指马鲅,且Tajima'SD、Fu'S Fs中性检验结果皆为负值(P0.1),说明江苏多鳞四指马鲅未经历种群扩张现象。研究表明,尽管多鳞四指马鲅与四指马鲅这两个群体的Cytb和16S r RNA基因存在较低的遗传多样性,但各自的基因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适于作为这两个种类的鉴别标记。  相似文献   
49.
通过海上捕获灰鲳亲体进行人工授精,对东海灰鲳的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连续观察,详细地描述了东海灰鲳胚胎和仔鱼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东海灰鲳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位于卵中央,卵径范围在1.150-1.315 mm之间,平均卵径1.260 mm,油球径范围在0.368-0.395 mm,平均油球径0.374 mm。在水温在28-29℃,盐度28时,孵化时间约为24 h;初孵仔鱼,肌节约33对,全长2.785 mm。孵出后2 d就开口,3 d卵黄囊完全消失,5 d油球完全消失。2 d胸鳍张开,10 d尾脊上翘。  相似文献   
50.
在人工配制模拟养殖污水情况下,选择陶瓷环、生化球、生化环、毛刷、藤棉作为生物池滤料,研究其对NH+4,NO-2,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用的5种挂膜材料对模拟养殖污水都有一定程度的降解净化作用,能明显改善水质。总体来看,陶瓷环对模拟养殖污水中NH+4,NO-2,COD的降解效果较好,且挂膜时间最短,是最理想的挂膜材料;生化环效果次之,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