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在鮸鱼的早繁育苗过程中(6~7月份),用商品微囊饵料和自制饵料,部分或全部替代轮虫、卤虫和桡足类等活饵料,观察其仔稚幼鱼生长速度、成活率和摄食率。结果表明,1、仔鱼阶段全部生物饵料组的鮸鱼仔鱼成活率最高(40.0%),50%配合饵料组次之(31.0%),100%配合饵料组最低(12.5%),生长速度和摄食率没明显差异;2、稚幼鱼阶段的三组饱食率和摄食率没差异,生长速度以50%配合饵料组略快于全部生物饵料组和100%配合饵料组,存活率也以50%配合饵料组最高,生物饵料组其次,100%配合饵料组最低。研究认为,商品配合饵料可作为鮸鱼在春夏季育苗中因生物饵料缺乏时良好的替代品,并对鮸鱼仔稚幼鱼生长发育有良好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52.
鮸鱼性腺发育人为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鮸鱼自然繁殖习性,模拟其自然繁殖生境,采用调控水温、光照,并结合注射生物激素,对舟山近海鮸鱼的性腺发育进行人为调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控水温、光照周期和注射外源激素能使鮸鱼由原来在9~10月份产卵提前到6月份产卵;而仅调控水温只能提前至8月份产卵;仅调控光照或仅在春季注射激素,不会使鮸鱼提前产卵。经调控后6月份产出的卵其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与9~10月份相比差异不显著。同时对调控方法和对不同年龄亲鱼的调控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受精卵孵化及仔鱼的饵料选择,研究了点带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泥蚶受精卵及担轮幼虫为初孵仔鱼的饵料是可行的;采用海水浓缩小球藻在点带石斑鱼营养转换期能及时足量的提供,解决高温育苗时藻类培养难题;采用配合饵料能提供全面的营养,防止了饵料的转换和饵料营养不足导致大量死亡,同时能减少相互间的残杀。经过50d培育出平均全长2.82cm的幼鱼约5.75万尾,育苗成活率达23%。  相似文献   
54.
VB1、VB12对盐藻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维生素VB1、VB12对盐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VB1、VB12对盐藻生长繁殖的影响显著,盐藻最适的VB1质量浓度为10 mg/L,VB12质量浓度为0.005 mg/L,其交互作用的优水平为VB120 mg/L,VB120.005 mg/L。  相似文献   
55.
对382条双齿围沙蚕的体长、头长、体重、体宽、刚节数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表明:体长与体重呈平方函数关系;体宽与体重成冥函数关系;刚节数在体长170 mm前的生长期内接近线性增长关系.双齿围沙蚕一般体长到190 mm即为成体体型,此后生长速度变慢,因而此时期为最佳捕捞期.由于环境因素差异,不同地区沙蚕的刚节数变化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56.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舟山近海海域野生亲代和人工繁育子一代(F1)的2个鮸鱼(Miichthysmiiuy)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群体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505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片段为369条,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73.07%。亲代和F1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67、349、72.51%、68.86%、0.422 2、0.4139。两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亲代为0.987 6,子代为0.971 5。鮸鱼亲代群体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相似度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比子代群体的都要高。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79 6、0.020 6;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22 3,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经分子方差(AMOVA)分析,结果表明97.78%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57.
舟山鮸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舟山近海海域野生亲代和人工繁育子一代(F1)的2个鮸鱼(Miichthysmiiuy)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群体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505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片段为369条,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73.07%。亲代和F1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67、349、72.51%、68.86%、0.422 2、0.4139。两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亲代为0.987 6,子代为0.971 5。鮸鱼亲代群体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相似度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比子代群体的都要高。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79 6、0.020 6;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22 3,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经分子方差(AMOVA)分析,结果表明97.78%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58.
正2016年6月我们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科研基地利用有益菌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室内集约化养殖,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技术和养殖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养殖方法1.养殖用水养殖用水为经沉淀沙滤后的自然海水,水温为25~30℃,p H为6.8~7.6,水质应符合NY 5052-2001的规定。2.养殖池养殖池为4米×4米×1.5米的方形水泥池,养殖池四个角为弧形,中间排污,底部坡度  相似文献   
59.
张静雅  任幸  李伟业  柳敏海  王力  王岩 《水产学报》2020,44(11):1873-1882
通过10周生长实验评价了利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饲料鱼粉的潜力。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设4个鱼粉替代水平。对照饲料(C)中鱼粉含量为35%,通过添加棉籽浓缩蛋白分别替代饲料C中鱼粉的40%(R40)、60%(R60)和80%(R80)。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实验鱼初始体重为29.5 ± 0.5g。实验期间,每天分两次按饱食量投喂实验饲料。结果表明:利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饲料鱼粉对鱼摄食、生长、饲料利用效率、鱼体组成和养殖废物(氮、磷和碳)排放量无显著影响,但单位鱼产量鱼粉消耗量(RCP)随饲料鱼粉含量下降而降低。基于生长、饲料成本、对环境的影响和RCP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投喂饲料R80时养殖效益有别于投喂饲料C、R40和R60时。上述结果显示通过添加棉籽浓缩蛋白可将条纹锯鮨饲料鱼粉含量降低至7%。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藤壶壳作为生物滤料应用于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可行性,通过比较陶瓷环组、聚乙烯(PE)组、藤壶壳组和藤壶壳+PE组4个不同滤料组合的生物挂膜效果,初步评价藤壶壳作为生物滤料的应用价值;通过设定藤壶壳的不同填充率(滤料体积∶尾水体积),研究填充率对对虾塘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藤壶壳组挂膜成功时间较早,水处理效果好;藤壶壳不同填充率对水处理中悬浮物、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的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A、B、C、D各组悬浮物在6 h时的去除率分别达(68.7±4.3)%、(74.5±7.0)%、(80.9±4.2)%和(82.1±3.8)%,其中B、C、D组去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5);4组的氨氮最终去除率都在92.1%以上,以0.1 mg/L为基准,A组氨氮降至此质量浓度以下需要时间5 d,B、C组4 d,D组3 d,降解速率为D组C组B组A组;4组的亚硝酸盐氮最终去除率都在98.0%以上,以0.1 mg/L为基准,A组的亚硝酸盐氮降至此质量浓度以下需要时间为6 d,B、C、D组需要5 d,降解速率为D组C组B组A组。研究表明:藤虎壳作为生物滤料应用于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效果良好,且随着填充率的增大,处理效率增强;但考虑到经济成本和应用实际,建议藤壶壳填充率为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