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8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施硼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亚热带暖温河谷区冬春干旱季节的光热条件可满足非秋眠级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是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可选区。对非秋眠级紫花苜蓿进行现蕾期叶面施硼和现蕾期、花期叶面施硼处理,结果表明,二次叶面施硼组好于1次施硼组,产种量253.5kg/hm^2,比对照组增产19.5kg/hm^2,生殖枝比例也较高,占50.83%,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施用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高寒草地不同海拔的3份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了0%、0.4%、0.6%、0.8%、1.0%和1.2%不同盐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讨3份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低盐环境促进了种子的萌发;随着盐胁迫的增强,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当盐浓度达到1.0%时,发芽势均等于0。通过对3份种质材料在盐胁迫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的综合评价表明:材料的耐盐性为G3〉G2〉G1。海拔与耐盐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与海拔成正相关,种子的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海拔成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经选择不同产区烟地轮作种植光叶紫花苕进行现场测定、调查访问,资料分析得出平均每667m2产鲜草2848.61kg,产值518.45元,每667m2干烟叶增产7%,投入产出比约为4:6,表明烟地冬闲期轮作光叶紫花苕种植模式可行,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昭觉自然驯化白三叶优株筛选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昭觉自然驯化白三叶的种植测定,经39个单株性状的筛选鉴定,选出13个优株,并对所选出的优株进行优株性状相关分析,得出影响优株的主要性状是:分枝节数、叶片数、小花种子数、分枝茎粗、分枝产种量和千粒重,表明昭觉白三叶驯化种存在性状的明显差异,存在可选性,为优株的进一步选择和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7,26(10):219-226
方志是记载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作,苜蓿作为民国时期的重要物产资源被许多方志记录在册。本研究试图以植物考据学原理与方法,对华东、华北和西北等地诸省的56个方志中的苜蓿进行考查。结果表明,民国时期我国华东、华北和西北都有苜蓿种植,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山东、察哈尔、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许多方志还对苜蓿植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对苜蓿种分的较为清晰,在民国时期河北种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黄花苜蓿(M. falcata),而山东既种有紫花苜蓿与黄花苜蓿,还种有南苜蓿(M.hispida);苜蓿常常被种于碱地进行肥田;苜蓿不仅是饲喂牛马的重要牧草资源,而且也是重要的蔬菜资源,还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择西昌生态区白三叶海法(hai fa)的自然演替地的随机抽样测定,得出每667m2产种量26.030 kg,千粒重0.58 g,成熟种子比率为91.87%,对分枝产种量有关性状的相关分析得出:影响分枝产种量的性状是分枝结实花序、分枝总长度、花序小花数和分枝叶片数;综合测定表明经风土驯化自然演替后的白三叶海法适宜在西昌地区种植,并是建立白三叶种子生产的可选区域和品种.  相似文献   
17.
敖学成  傅平  柳茜 《四川草原》2010,(3):10-12,16
在秋季设置不同秋眠级品种的发芽试验,测定子叶面积、胚轴、胚根指标作相关比较分析,初步得出出苗后的第一、二天随秋眠级数增加子叶面积增大的相似性极高,其差异稳定,出苗后第一、二天子叶面积相关性极强(r=0.8894),子叶面积与秋眠性为强相关(r=0.7765),表明秋眠级指标与子叶面积大小相关性极强,不同秋眠级之间差异明显,初步揭示出子叶面积的大小作为判定苜蓿秋眠性高低的意义性。  相似文献   
18.
探明特定生态环境草坪草种地上营养器官茎、枝(蘖)、叶的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品种组合表现特性是一个地区开展草坪建植的重要依据,此测定分析显示四川西南部亚热带暖温区秋播冷季型草生长势强的优势种是高羊茅、黑麦草,生长发育较慢的优势种为早熟禾;组合比例初步看出高羊茅、黑麦草约占80%,早熟禾约占20%为好;组合播种量初步指出以15~30g/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9,28(5):143-150
华北及毗邻地区是我国近代农业变革的重要区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农业技术有明显的进步。苜蓿作为华北及毗邻地区(河北、察哈尔、北平、天津、河南、山西、绥远、山东及苏北地区)的重要作物或饲草,在变革的农业发展中,苜蓿亦得到发展。采用植物考据学方法与原理,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对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的栽培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考证。结果表明,齐如山考释了华北地区苜蓿的方言,发现该地区常将苜蓿读为木须。据不完全考查,该区域近代大约有73个县(厅、地区)有苜蓿种植,其中以山东最多,达27个县,河北次之,达19个县,山西第三,达11个县,3个省占总数的78.0%。由于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的种植,都形成了地方苜蓿品种,如晋南苜蓿、蔚县苜蓿、无棣苜蓿及淮阴苜蓿等。在华北地区为了发展苜蓿,政府也出台了若干项鼓励种植苜蓿的政策。苜蓿是华北及毗邻地区极好的饲草,常以花草的形式饲喂家畜,在苜蓿幼嫩时亦是很好的蔬菜。在近代盐碱地改良中,苜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山东和苏北盐垦区都有苜蓿种植。苜蓿是其主要播种形式,并注意到了播种床的精耕细作,本地区苜蓿一年刈割3次,用钐镰刈割。苜蓿种一次可使用10余年,但苜蓿怕积水。  相似文献   
20.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陶雅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8):155-174
由于最早记载苜蓿的典籍没有明示其是紫花还是黄花,导致对我国古代苜蓿物种认识上存在分歧,目前大致有5种观点:一是古代苜蓿专指紫花苜蓿;二是南苜蓿;三是紫苜蓿与南苜蓿的合称;四是黄花苜蓿;五是不确定。本研究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通过收集整理记载苜蓿植物生物学的典籍,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考证苜蓿物种。研究表明,汉代从大宛国传入我国的苜蓿与紫花苜蓿的起源地相一致,并且唐代韩鄂《四时纂要》明确记载了苜蓿开紫花,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这与我国汉代苜蓿最初引种地相一致,在之后也有不少典籍同样记述了苜蓿开紫花,乃至苜蓿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可以确定,我国汉代引入的苜蓿应该是开紫花的苜蓿,即紫花苜蓿。宋梅尧臣和明李时珍记述的开黄花的苜蓿,至少说明在宋代和明代开黄花的苜蓿就在我国存在和被利用。据清《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在古代我国有3种苜蓿被利用,即紫花苜蓿、南苜蓿和黄花苜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