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配置连续排污系统的室外水泥池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2012级育种核心群家系,监测、分析3个生长阶段养殖环境的水质变化、育种群体的生长和存活性能,为建立安全、高效的育种核心群体养殖模式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在较高养殖密度(180 ind/m2)条件下,氨氮含量在7 d内从0达到1.80 mg/L的高峰值,在随后的养殖过程中呈波浪式变化,波动范围为0.50?1.80 mg/L;亚硝酸盐含量维持在低于0.60 mg/L的水平;pH值在7.2?8.2之间;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含量分别为500?6200、0?400和0?10 CFU/ml;凡纳滨对虾的平均生长速率为0.199 g/d,养殖成活率达到89.7%;凡纳滨对虾体质量的生长符合Boltzmann和Logistic模型,体质量观测值与模型拟合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8和0.980,预测体质量规格为10?12 g时,为其体质量增长拐点。  相似文献   
82.
由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属国外引进种, 国内引进群体间(内)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背景不清楚。为分析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中这些未知亲本组(unknown parent group, UPG)的效应, 本研究收集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差异较大的 3 个凡纳滨对虾群体作为奠基者群体, 通过双列杂交方法构建育种基础群体, 利用 pBLUP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ased on pedigree)、包含遗传组的 pBLUP-GG (pBLUP with genetic groups), ssGBLUP (single step genomic BLUP)和包含 Metafounders 的 ssGBLUP-MF (ssGBLUP with Metafounders)等 4 种模型, 对比分析 UPG 对基础群体收获体重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值的影响。结果显示, 利用 pBLUP 模型获得的加性遗传方差 (22.58±4.39)和遗传力(0.91±0.10)最高, 与之相比, pBLUP-GG、ssGBLUP、ssGBLUP-MF 模型获得的加性遗传方差降低了 16.25%~61.20%, 遗传力降低了 15.38%~46.15%。5 折交叉验证结果表明: pBLUP 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低 (0.64~0.68), 与之相比, 其他 3 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高 7.25%~10.53%; pBLUP 模型的预测偏差较大(1.06~ 1.19), 其他 3 种模型的预测偏差降低了 2.83%~7.56%。综上所述, 与 pBLUP 模型相比, 在模型中考虑 UPG 效应可避免基础群体收获体重加性遗传方差组分被高估, 且进一步提高了 EBV (GEBV)的预测准确性。本研究旨在为准确评估凡纳滨对虾育种基础群体的遗传参数提供可借鉴的遗传评估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83.
中国对虾3种育种模式的BLUP遗传评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3种育种模式,精细育种模式(A)、全同胞育种模式(B)和群组育种模式(C),分别利用不同的系谱信息(所有系谱、全同胞、群组),考虑不同的遗传力水平,在家系和个体水平上进行选择效果的对比分析。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考虑各家系标记时的平均体重为协变量,通过BLUP法估计个体体重育种值。家系选择水平上的结果表明,利用全同胞育种模式选取的家系(50%的淘汰率)与精细育种模式相比,一致率在90%以上,估计的家系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相关程度高。在个体选择水平上,全同胞育种模式与精细育种模式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以10%的留种率为标准,前者留取的个体与后者的一致率在68.61%~83.21%。全同胞育种模式估计的个体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770~0.935之间,低于家系选择水平的相关程度。群组水平上的比较分析表明,利用群组育种模式选取的群组(50%的淘汰率)与精细育种模式相比,除C5为90.91%外,其余模式一致率均为100%。群组育种模式估计的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98以上,相关程度高。这说明通过群组育种模式选取的群组,准确可信度高。与精细育种模式相比较,在个体水平上群组育种模式估计的个体育种值和其排队顺序是存在较大差别的。以10%的留种率为标准,群组育种模式与精细育种模式相同留种个体的百分比在57.66%~85.40%。群组育种模式估计的个体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772~0.941之间。相对于精细育种模式,采用群组育种模式进行个体选择的可信度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84.
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水产动物多性状选择育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以BLUP遗传评定为核心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为依托,结合国内水产动物育种项目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合大多数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项目管理的软件系统。该系统是在WindowsXP环境下利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和基于ObjectPascal语言的DelphiIDE工具开发完成的。主要包括6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基本信息、种质管理、性能管理、育种分析和销售管理等,覆盖整个育种项目周期,并对流程实行标准化,能够自动化完成种质和性能测定数据的管理、遗传参数估计、育种值计算和配种方案制定等主要工作。软件已经在中国对虾、大菱鲆和罗氏沼虾等育种项目中得到应用,其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行业的整体育种技术水平,推动我国水产动物育种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5.
为了评估中国对虾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的育种效果,利用2005年评估的个体育种值,组建3个高育种值家系为实验组,3个平均值育种值家系为对照组,进行了生长对比测试。2006年,6个家系的苗种经过独立培育、中间暂养,体重达到1g左右时用荧光标记进行了标记,标记后的幼虾同时放养于对虾养殖池中。在生产养殖池中养殖63d后进行生长性状的测定。BLUP法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对虾一代选育后的预期遗传进展为0.78g,相对于选育前全群的平均值6.68g提高了约11.68%。实际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高育种值家系后代平均体重为21.55g,平均育种值家系的平均体重为19.03g,选育一代的体重提高13.28%。结果表明,BLUP育种技术对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的选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6.
为探索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水生动物存活率、病毒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对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投喂添加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0.0%、0.5%、1.0%、2.5%、5.0%、10.0%)的饵料,统计相同时间点对虾死亡数量、存活率、相对免疫保护率(RPS),并利用real-time PCR测定死亡对虾体内病毒绝对含量。结果显示,PHB对中国明对虾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及体内病毒拷贝数均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与对照组(0.0%)相比,随PHB浓度的升高,实验组对虾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组平均存活时间为82.23、90.71、95.55、91.15、85.56及79.40 h,1.0%浓度组实验对虾平均存活时间与0.5%及2.5%浓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累计死亡率均为100%。另外还发现各组平均病毒拷贝数为1.08×107,1.15×107,4.75×107,1.27×107,1.14×107,3.29×106个/ng DNA;对照组与1%浓度组病毒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PHB能提高中国明对虾抗WSSV的能力且1%PHB浓度为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87.
正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养殖价值的对虾,凡纳滨对虾自1988年被引进后逐步成为我国对虾养殖产业中的主导品种,到2016年,养殖总产量已达到167万吨,居世界首位。在整个凡纳滨对虾产业链中,种虾环节处于最上游,而良种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凡纳滨对虾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国内外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概况1.国外种质资源凡纳滨对虾为热带性种类,原产地为美洲西  相似文献   
88.
Bantam能够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过程,影响生物的免疫过程。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肝胰腺和鳃组织内bantam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发现感染WSSV后6、12、24和48 h,中国明对虾肝胰腺中的bantam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16±0.03)(P<0.05)、(0.63±0.26)、(0.32±0.06)(P<0.05)和(0.41±0.13)倍;中国明对虾鳃中的bantam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30±0.17)(P<0.05)、(1.88±0.26)(P<0.01)、(0.84±0.36)和(0.51±0.25)倍。利用miRanda软件进一步对中国明对虾bantam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评分最高的靶基因是泛素缀合酶E2。中国明对虾泛素缀合酶E2包含UBCc功能域。多序列比对显示,UBCc功能域氨基酸残基序列在不同物种间保守性较高。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类学地位相近的物种的泛素缀合酶E2聚为一类。qRT-PCR检测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和鳃中的泛素缀合酶E2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感染WSSV后6、12、24和48 h,中国明对虾肝胰腺中泛素缀合酶E2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54±0.10)、(1.19±0.62)、(3.69±0.51) (P<0.01)和(1.94±0.07)(P<0.05)倍;中国明对虾鳃中泛素缀合酶E2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22±0.05)、(1.34±0.38)、(4.29±0.52)(P<0.01)和(1.28±0.79)倍。研究表明,bantam和泛素缀合酶E2的表达都受WSSV侵染的影响,可能与中国明对虾和WSSV之间的互作相关。但bantam和泛素缀合酶E2表达水平的变化是对虾抵抗WSSV侵染过程的免疫反应,还是宿主基因被病毒胁迫后的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9.
金武  栾生  孔杰  罗坤  孟宪红  张天时  王清印 《水产学报》2013,37(12):1770-1781
依据凡纳滨对虾多性状复合育种方案,模拟选择20个世代,预测和评估了目标性状(收获体质量(BW),存活率(SR)和饲料摄入量(FI))的遗传进展及经济效益。利用选择指数理论,估计目标性状的选择反应、遗传进展以及育种目标;并对影响利润(RP)和效益成本比率(BCR)的生物学参数(遗传力、育种目标是否包括FI),经济学参数(对虾价格、饲料价格、贴现率、初投资、年费用)和运行参数(首次回报年份、扩繁效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参数值下,BW、SR和FI每个世代的选择反应分别为0.86g,4.70%和1.54g;育种方案执行20年产生的RP和BCR分别为862747.91万元和844.26;敏感性分析显示,在所有参数中,扩繁效率对RP和BCR的影响最大。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敏感性分析表明:重排效应(养殖环境对同一基因型个体在不同环境中育种值排序的影响)对RP和BCR的影响较大。规模效应(养殖环境对遗传方差的影响)对RP和BCR的影响不如重排效应明显。因此,从遗传学和经济学角度考虑,如果育种目标性状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较强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应针对不同的环境设置多个独立的育种核心群体,以期获得更高的RP和BCR。  相似文献   
90.
为了在遗传分析研究中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本研究从已报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微卫星位点中选取多态性较高的位点,基于各位点的扩增片段大小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微卫星位点的组合.通过不断优化位点组合、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成功建立了1个五重、2个四重和1个三重PCR反应体系,并将其应用于11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亲权鉴定.结果显示,四组多重PCR体系中的16个微卫星位点在11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81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1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36.利用Cervus3.0软件,对已知系谱关系的11个凡纳滨对虾家系进行亲权分析,其第一亲本累积排除率(CE-1P)、第二亲本累积排除率(CE-2P)和双亲累积排除率(CE-PP)分别为0.99525487、0.99990862和0.99999986.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同时使用四组多重PCR体系进行亲权分析时,其模拟配对率和亲权鉴定准确率均为100%,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鉴别效果良好,表现出准确的鉴别能力.本研究所建立的四组凡纳滨对虾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均可为后续的凡纳滨对虾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权鉴定提供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