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从苗圃地选择、砧木和接穗选择、嫁接、整地做畦、扦插、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河北杨嫁接育苗技术,以供河北杨培育参考。  相似文献   
32.
提灌站工程属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作用是从河流、水库等其它水源提取灌溉用水的工程。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提灌站工程为农田的灌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根据长期从事提灌站工程设计概算的一些工作经验,总结了完成提灌站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种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质量的优劣及处理方法的差异,不仅影响作物产量,对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也有较大影响,优良品种配以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4.
曼氏无针乌贼荧光染色标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种高效的标志方法,为更加准确地评价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的效果提供技术保障.以曼氏无针乌贼为试验对象,利用茜素络合物(ALC)浸泡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其内壳进行标志.设置5个浓度梯度组和2个时间段,测量并观察曼氏无针乌贼胴背长、体质量及存活率.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尾饲养于直径2.5m的圆形水泥池内,分别在染色后5、12、19、26 d进行随机取样并对标志曼氏无针乌贼进行高温处理5 min,解剖出内壳观察标志色保留状况.最佳染色剂浓度和浸染时间分别为90 mg/L和24 h;曼氏无针乌贼胴背长和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P>0.05);26 d后内壳标志色依然清晰保留初染时的椭圆形粉红色,高温处理前、后着色部位的范围和颜色均未发生变化.ALC荧光染色标志法兼具体内标志和外部可见的双重效果,标志曼氏无针乌贼的存活率和标志色保持率均为100%.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高效,能进行批量标志处理,是一种理想的曼氏无针乌贼标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催眠睡茄的离体快繁及四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催眠睡茄腋芽为外植体建立快繁体系,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催眠睡茄四倍体诱导,并将其与二倍体进行了初步的形态学和细胞学方面的比较.结果发现:催眠睡茄二倍体(2n=2x=48)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2 mg/L;四倍体(2n=4x=96)诱导率因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异,其中用0.5%的秋水仙素对丛生芽浸泡处理48 h诱导率最高,诱导率可达13.79%.四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叶片明显变厚,颜色加深,叶片气孔及其保卫细胞大小增大,气孔密度减小,且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增加.  相似文献   
36.
基于2004-2008年浙江舟山趋礁性鱼类的增殖放流数据,以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种类的回捕率、移动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的回捕率逐年增长,黑鲷在2008年仅游钓回捕率就达到3.68%,手钓率逐年上升,规格逐年变小,补充群体数量有增加的趋势;放流3个月后回捕的黑鲷平均叉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增加70.29%和390.25%,而日本黄姑鱼平均体长可增加200%,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为1g/d;预计至放流后第4年黑鲷总的投入产出比将达1:6.55,日本黄姑鱼投入产出比当年就可达1:12以上。生长比对实验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在自然海域生长比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更具优势,岩礁性种类在连续放流3年以上时增殖的累积正效应才逐渐得以体现。结论认为,人工生境水域的增殖放流增加了渔业产量,使种群得以恢复,也丰富了自然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域生态群落结构,有利于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37.
基于2002年朱家尖建礁水域的本底调查和2005~2006年4个航次跟踪调查数据,初步探讨了朱家尖人工鱼礁海域投礁前后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组成、优势种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投礁后出现的种类数为投礁前的2.8倍,鱼礁海域采集到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53种,由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3大类组成,鱼类和甲壳类分别占调查种类的49%和45%;投礁前后,甲壳类优势种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低值虾类转变成以日本(Charybdis japonica)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等经济虾、蟹类为主;甲壳类为拖网渔获的主要构成部分;投礁前后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种类组成具有相近的群落多样性测度值,但皆未达到中等相似水平,优势种在不同月份差异大。人工鱼礁的建设使石首鱼科种类和岩礁性鱼类增加明显,鱼礁生境既具有维持固有种类的优势,还可为更多生物提供栖息地。  相似文献   
38.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枸杞岛近岸海域褐菖鲉的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薛彬  蒋日进  王凯  梁君  徐开达  李振华 《水产学报》2017,41(9):1415-1423
为获知褐菖鲉的食性,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褐菖鲉的摄食习性,并评估了浮游动物、端足类、虾蟹类和小型鱼类等饵料生物对褐菖鲉的营养贡献。结果显示,枸杞岛近岸海域4个季节褐菖鲉的δ~(13)C值为–18.2‰~–14.7‰,平均值为–15.6‰;δ~(15)N值为3.3‰~9.9‰,平均值为7.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褐菖鲉的δ~(13)C值和δ~(15)N值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都不显著,说明不同季节之间褐菖鲉的食性差异不大。对褐菖鲉全长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其δ~(13)C值和δ~(15)N值随全长变化都极显著,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褐菖鲉的食性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将不同全长的褐菖鲉分为3组,其中0~19 mm为一组,20~79和80~109 mm为一组,110~199 mm为一组,ANOSIM分析3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褐菖鲉的δ~(13)C值与虾蟹类和鱼类等饵料类群δ~(13)C值较接近,应用Iso Source软件分析饵料类群的营养贡献时发现,麦秆虫对褐菖鲉的的营养贡献均值最大,为22.3%,鱼类、虾蟹类等饵料类群的营养贡献均值都超过了12%。枸杞岛近岸海域褐菖鲉的平均营养级为3.18,属于低级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麦秆虫、鱼类和虾蟹类,是底栖动物食性,而非浮游动物食性。  相似文献   
39.
4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大数据时代到来。在大数据环境下,茶叶企业生产成本利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摒弃了传统的茶叶成本控制方式,使得茶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企业资源的利用上更加透明化。以往的企业数据内容众多、数据量过大,在大数据平台的管理下,虽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挑战,需要高效的利用大数据进行企业成本的控制管理,降低企业在生产、采购、运输等各方面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茶叶企业的成本节约情况,以及大数据环境下茶叶企业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茶叶企业成本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