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67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丹参粉针为中药制剂,文献报道其具有抗病毒能力及改善微循环作用。笔者于1996年10月至1997年11月,观察丹参粉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全部病例来自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需补液的急性腹泻患儿,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  相似文献   
42.
百部提取物抑制几种植物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油醚提取出百部中的农药活性物质,研究了百部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百部提取物醇-乳油溶液对稻胡麻叶斑病菌、立枯丝核菌、稻恶苗病菌、白菜黑斑病菌、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菌、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病菌、茄科蔬菜青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在0.5%以下,并对白菜黑斑病菌孢子萌发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3.
蚕豆锈病由蚕豆单孢锈菌(Uromyces fabae de Bary)引起,是一种常见专性寄生的真菌病害,其侵染和传播方式与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ri Syd.)相同,主要以夏孢子传播.因此常作为大豆锈病研究的模式靶标.又因其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基于植株的筛选方式难以适应先导化舍物筛选.该文针对蚕豆锈病离体叶片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探索,对影响蚕豆锈病侵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离体叶片法筛选的先导化合物筛选方法.采用离体叶片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1 522份真菌固体发酵提取物和放线菌液体摇瓶发酵提取物进行了初筛,筛选出具有杀菌活性的提取物90份.对经过HPLC纯化后的540个组分进行复筛,获得具较高杀菌活性的化合物3个. 筛选结果表明该筛选方法能稳定、高效地进行先导化合物筛选.  相似文献   
44.
通过田间试验,调查0.136%碧护、10%苯醚甲环唑、30%苯甲丙环唑及花生生长促控剂(PBOG)这4种药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和30%苯甲丙环唑对花生叶部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到65%以上;施用碧护和PBOG这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花生植株生长健壮,控制徒长,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5.
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中是非常特殊的一类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难点所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需要依照汉语词汇大纲的要求,教师有必要对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词汇大纲中的分布情况和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动补式合成词时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研究发现四种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词汇大纲中的分布情况有所差别,各个级别的汉语学习者在不同阶段也存在不同的难点问题,形成了不同教学阶段的重点,教师可以将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结合使用,以引导汉语学习者正确习得动补式合成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46.
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为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发现新的药理作用,综述了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抗病毒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以往的研究多针对黄芩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且多为正品黄芩,对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应注意到黄芩中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有待于研究和开发,同时还应注重研究黄芩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的药理活性的化学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黄芩配合物生物活性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在黄芩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明确的前提下.为生产无公害“绿色畜禽产品”应进行其在饲料添加剂方面的应用研究,推动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47.
饲料添加剂用黄芩甙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优化饲料添加剂用黄芩甙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浸提和酸沉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黄芩甙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浸提较优工艺为A3 B3 C2,即浸提时间1.5 h,浸提温度100℃,浸提pH 7.0;酸沉较优工艺为A′2 B′3 C′1 D′3,即保温时间1.0 h,保温温度80℃,保温pH 1.0,静置时间12 h。经两次正交试验设计所得优化提取工艺可行,提取率为91.56%,含量为94.12%。  相似文献   
48.
该项研究以对农作物喷施一定浓度的硒盐和腐植酸混合硒肥生产富硒农作物,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硒农作物可用于汞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49.
对8~10年生的早实核桃园于郁闭前进行树下间作试验表明,间作比未间作核桃园增加纯收入32.50%~126.08%。商洛核桃产区首选间作模式为果粮(油)间作和果药间作;其次是果菜间作;对于树体衰落、肥源不足的核桃园实行果肥间作。适宜的间作物为大豆、油菜、马铃薯、红薯、甘蓝、丹参、板蓝根及豌豆和毛苕子等。  相似文献   
50.
高温胁迫对盐藻和塔胞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测定了高温胁迫(35~50 ℃)下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塔胞藻(Pyramimonas sp.)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变化.测定的主要参数有: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諴SⅡ=yield),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结果表明,与对照组(25 ℃)相比,高温胁迫下2种绿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諴SⅡ、ETR和qP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也逐步增大;高温胁迫下盐藻的NPQ先升高后下降.塔胞藻的NPQ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温度有关,35 ℃和45 ℃处理下,塔胞藻的NPQ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40 ℃处理下NPQ则先下降后上升.盐藻的耐热性较好,在40 ℃和45 ℃下处理10 min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各荧光参数可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在50 ℃下处理10 min后各荧光参数则不能恢复.塔胞藻的耐热性较差,在35 ℃和40 ℃处理10 min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各荧光参数可基本恢复,而在45 ℃下处理10 min后则不能恢复.本研究还对高温胁迫下2种绿藻的响应机制以及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筛选耐高温微藻品系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