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鱤幼鱼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鱤幼鱼赖氨酸的需求量.试验设计7组等氮饲料,其中对照组饲料蛋白质源全部为结合蛋白(鱼粉和酪蛋白),试验组饲料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利用晶体氨基酸替代部分酪蛋白,并通过添加不同水平的L-赖氨酸盐酸盐使赖氨酸水平在1.9%~4.5%之间(0.5%的梯度).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36±0.08)g的鱤幼鱼378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使用晶体氨基酸替代部分酪蛋白后,鱤幼鱼的生长性能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3.46%和3.94%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5%、2.95%、3.46%和3.94%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鱤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肝胰脏脂肪酶活性,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饲料赖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鱤幼鱼可以利用饲料中的晶体氨基酸,利用效果与饲料氨基酸组成的平衡性有关;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得出鱤幼鱼赖氨酸需求量为饲料干重的3.40%(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饲料干重的46%).  相似文献   
12.
1991年4—10月对湖北涨渡湖的底栖动物进行4次定量采样(其中8月进行断面采集),共获底栖动物(寡毛类和水生昆虫)15种,多毛管水蚓、苏氏尾鳃蚓和一种隐摇蚊为优势种。用Iδ指数测定其优势种的分布型式为聚集型。通过分析认为,涨渡湖属于中营养湖。对鱼类的供饵潜力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精养鱼池中各种形态的磷(总磷TP、总溶解磷TSP、溶解活性磷SRP、溶解非活性磷SNRP、颗粒性磷PP)与叶绿素a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密切程度依次为TSP>SRP>TP>SNRP>PP,总溶解磷与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脂肪源对鳡幼鱼生长、血清生化组成和肝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鱼油为对照组(FO),分别以1/2猪油(PL)、1/2大豆油(SO)、1/2葵花籽油(SFO)、1/2棕榈油(PO)、1/2玉米油(CO)替代1/2鱼油作为脂肪源,配制6组等氮(49.43%±0.19%)等能((18.09±0.03)MJ/kg)的饲料,对鳡幼鱼(体长(6.89±0.20)cm,体质量(3.09±0.23)g)进行为期56d的养殖试验,研究部分替代鱼油对鳡幼鱼生长、血清生化组成以及肝脏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以葵花籽油替代组最大,其次是对照组和大豆油替代组;蛋白质效率、饵料系数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玉米油替代组和猪油替代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玉米油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猪油替代组幼鱼肝脏细胞中脂滴较其他组明显;在本研究的替代比例下,综合对鳡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的影响,认为葵花籽油、棕榈油、豆油可以作为脂肪源替代鱼油。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能比对翘嘴鲌幼鱼生长性能、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3个蛋白质水平(45%、40%、35%)和3个脂肪水平(5%、8%、11%),配成9种不同蛋能比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均重为(10.14±0.40)g的翘嘴鲌幼鱼810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蛋能比为30.94(蛋白质/脂肪=45%/5%,D1)、29.73(蛋白质/脂肪=40%/5%,D2)、28.11(蛋白质/脂肪=35%/5%,D3)、29.03(蛋白质/脂肪=45%/8%,D4)、27.79(蛋白质/脂肪=40%/8%,D5)、26.32(蛋白质/脂肪=35%/8%,D6)、26.90(蛋白质/脂肪=45%/11%,D7)、25.71(蛋白质/脂肪=40%/11%,D8)、23.50 g/MJ(蛋白质/脂肪=35%/11%,D9)的试验饲料8周.结果表明:饲料蛋能比对翘嘴鲌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肠脂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D5组,但D5组的特定生长率与D4、D6、D7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蛋能比显著影响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P<0.05),二者均随饲料蛋能比增加而先升后降.其中,肠道蛋白酶活性以D4组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以D7组最高,但与D4、D5、D6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随饲料蛋能比的改变产生显著变化(P<0.05),但未表现出规律性.各组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翘嘴鲌幼鱼饲料适宜蛋能比在26.90~29.03 g/MJ范围内,由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得出饲料蛋能比为27.15 g/MJ时的特定生长率最大;考虑到翘嘴鲌幼鱼生长效果和节约蛋白质情况,饲料适宜蛋能比下的蛋白质、脂肪水平应分别为40%、8%.  相似文献   
16.
仔稚鱼发育敏感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仔稚鱼发育敏感期特别是卵黄囊期和变态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卵黄的吸收及卵黄囊期的营养吸收机制、开口饵料及其适口性、不可逆点;变态期的外部形态学变化和内部组织结构变化及功能完善过程等内容.分析推测淡水有胃鱼类胃腺的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也是重要敏感期.  相似文献   
17.
蛇鮈人工繁殖试验及其仔鱼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6年在湖北省黄冈市赤东湖渔场对210尾湖泊野生蛇鮈(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并对0~20日龄仔鱼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_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可促使成熟的雌性亲鱼产卵。产卵量为38.96万粒,孵出鱼苗13.5万尾,平均催产率、平均受精率、平均孵化率分别为75.0%、64.85%、55.15%。蛇鮈仔鱼的许多关键器官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全长生长分为2个阶段,由慢速生长到快速生长的转折点为10日龄。头长、尾长、吻长均表现为正异速生长,而躯干长、胸鳍长表现为负异速生长。眼径的生长在4日龄时出现拐点,由等速生长转变为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白鱼粉、酪蛋白、鱼油和α-淀粉分别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料,配制等蛋白质(45%)、等脂肪(8%)、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0%、5%、10%、15%、20%、25%的6组饲料。饲养鳡幼鱼8周后测定其生长、体成分及肝糖原含量,初步探讨鳡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20%组鱼体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P〈0.05)。高碳水化合物组表现较高的摄食率、脏体比、肝体比和肠脂比(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增加了全鱼体干物质和粗脂肪的累积(P〈0.05)。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分别对池养9、13、17、23日龄黄颡鱼的食物组成,选食行为和昼夜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早期发育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其食物组成随仔稚鱼的生长而变化。摄食初期(黄颡鱼9日龄时)主要食物为枝角类和轮虫,其中枝角类数量和重量百分比分别为86.71%和89.65%,占绝对优势。之后,黄颡鱼的摄食范围进一步扩大,从23日龄开始,由主要选食枝角类转为主要选食桡足类,桡足类所占数量百分比也从初期的3.29%上升到23日龄时的26.68%;而且,从13日龄开始,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从初期的54.84%到23日龄的69.52%,始终在食物组成中占主要优势。黄颡鱼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9日龄时摄食高峰值出现在20:00(897.7),低峰值出现在19:00(161.8);13、17、23日龄仔稚鱼胃平均饱满指数均于4:00达最高峰(914.1、1113.1和199.7),于19:00、19:00和16:00达最低值,分别为50.9、60.9和76.6,夜间时段摄食水平显著高于白天时段,黄颡鱼仔稚鱼明显表现为晚上摄食类型。  相似文献   
20.
天鹅洲、黑瓦屋长江故道湿地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引入到湿地水质评价中,对天鹅洲、黑瓦屋长江故道湿地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根据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特点,确定7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评价因素矩阵,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湿地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天鹅洲、黑瓦屋长江故道各监测断面的水质级别,证明两故道湿地的污染物主要是氨氮、总磷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