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单分子免疫阵列(single molecule array,Simoa)技术,又称"数字ELISA",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数字免疫分析方法,将单分子计数用于蛋白质生物标记物的检测。该方法可测量各种不同基质(血清、血浆、脑脊液、尿液、细胞提取物等)中的蛋白质,检测限可达飞摩尔(fg/mL)数量级,灵敏度较传统ELISA提高约1 000倍。目前,该技术在一些重大传染病,如新冠肺炎、结核病、艾滋病、朊病毒病诊断中的优势逐渐凸显。Simoa技术可帮助监测新冠病毒感染进程,有望实现早期高灵敏度诊断,以区分新冠肺炎轻症和重症患者;有望帮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并可以监测结核病治疗效果;可更准确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免疫相关蛋白含量变化,提高早期诊断的灵敏性;可在羊瘙痒病临床症状出现前检测活体动物血清,提高痒病早期检测能力,从而有望用于人类克雅氏症诊断。未来,通过开发相关病种的检测试剂盒,有望利用Simoa技术提高疫病的综合诊断能力,还可进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为疫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2021年6月,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一村民被诊断为布鲁氏菌病。为查明畜间疫情情况,及时控制疫情,通过现场走访、实地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该村共有羊养殖户4户,调查时共计存栏120只。对该村的4户养殖户以及1户流行病学关联养殖场户采集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均发现布鲁氏菌病阳性。对村养羊户主及密切接触者采集血清20人份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9人确诊为阳性。病原分离鉴定发现,分离菌株为羊种布鲁氏菌3型。经与布鲁氏菌MLVA国际数据库的菌株信息比对发现,该菌株的MLVA8、MLVA11基因型为我国北方地区和中亚地区羊种布鲁氏菌常见基因型,而该菌的MLVA16基因型在数据库中没有匹配的菌株信息,说明该基因型为新发现的基因型。调查表明,此起疫情病原由外地传入的可能性较大,并有在本地定殖趋势,人畜再次感染风险较大。因此,海南省需加强动物检疫监管,采取多项防控措施,开展综合防控,消除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23.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俗称墨鱼,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目、乌贼超科、乌贼科、无针乌贼属。2004年宁波大学突破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后,又获得了曼氏无针乌贼的海水围塘养殖、水泥池养殖及网箱养殖成功,本文就水泥池养殖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4.
<正>西尼罗河热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目前非洲、欧洲、中东、北美洲和西南亚均有报道。该病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西尼罗病毒(WNV)引起,可感染蚊子,鸟类、人、马、猪、狗、山羊、蝙蝠、猫、洗熊、野兔、鳄鱼和臭融等多种动物。鸟类(乌鸦、鸽子、莺等)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虽然80%的人感染后不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25.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暴发非洲猪瘟(ASF)。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开的数据,泔水是传播ASF的重要因素之一。泔水传播ASF的风险也已被国际广泛认可。本文通过分析泔水传播ASF的原因,解读泔水传播ASF的国际实例,结合我国泔水饲喂情况,提出了避免ASF通过泔水饲喂扩散,必须依据现实、堵疏兼顾、科学规划整个养殖链条的想法。  相似文献   
26.
为比较几种常用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检测方法特性,在某疫苗免疫的奶牛场随机选取40头奶牛,采集血清和奶样各40份,然后对采集的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管凝集、胶体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和cELISA)和琼脂扩散方法检测,对采集的奶样进行病原学检测(qPCR)和抗体检测(胶体金)。结果显示:4种国标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管凝集、iELISA和cELISA)检出的阳性样品数量有较大差距,分别为16、6、23和33份,其中经试管凝集试验检出的阳性血清,经其他3种国标方法也检测为阳性;通过胶体金法检出阳性血清数(9份)略高于试管凝集试验,且血清及牛奶样品经胶体金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琼扩法检出12份阳性血清,且显示抽检奶牛中存在野毒感染;qPCR和胶体金试纸条对采集奶样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距,经qPCR检测仅1份样品呈阳性。结果表明:国标方法中,试管凝集试验特异性最高,iELISA和cELISA敏感性较高;病原学检测临床样品检出率较低,琼脂扩散试验敏感性有限,胶体金法敏感性适中,操作简便,适合布病免疫奶牛场自检。本研究为牛场布病不同检测目的方法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成都市区常见苔藓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光合响应差异,该研究对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angustifolium)、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长肋青藓(Brachythecium populeum)、卵叶青藓(Brachythecium rutabulum)、弯叶灰藓(Hypnum hamulosum)和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6种苔藓植物进行了光照强度胁迫后的光合色素含量和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狭叶小羽藓和卵叶青藓叶片的初始荧光(Fo)在高光(300μmol·m~(-2)·s~(-1))时均明显下降到低光(10μmol·m~(-2)·s~(-1))水平值以下。与低光相比,6种苔藓的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均随着光强的增大以不同幅度减小,其中显著减少的是鳞叶藓、长肋青藓、卵叶青藓和地钱;6种苔藓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在中光(100μmol·m~(-2)·s~(-1))时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高光时鳞叶藓、长肋青藓、卵叶青藓和地钱显著下降。此外,狭叶小羽藓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3个光强下均无显著变化。综合分析得出狭叶小羽藓和弯叶灰藓更能适应高光照的胁迫,鳞叶藓、长肋青藓、卵叶青藓和地钱相对更适应低光照。  相似文献   
28.
温度和光照对塔胞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梯度法比较了温度、光照度、光照周期对一次性培养的塔胞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胞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0~30℃时塔胞藻均可生长,24~28℃为塔胞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光照度4000~10 000 lx时,塔胞藻生物量随光照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10 000 lx时达到最大;塔胞藻在光照周期为16L∶8D时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29.
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可感染猪,引起类似口蹄疫病毒感染造成的水疱性病变,新生仔猪病死率达30%~70%。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SVV 3D基因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实时荧光RPA方法。结果显示,本方法在40℃、10 min内检测的最低浓度为28拷贝/μL;与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无交叉反应;通过3次重复试验检测2.8×10~6~2.8×10~1拷贝/μL的6个稀释度样品,在荧光强度达1500 mV所需时间变异系数范围在2.44%~14.95%。该等温、快速扩增方法为猪群出现水疱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及时采取适当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三疣梭子蟹雌性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休克法和冷休克法分别对胚胎处于第1极体、第2极体外排期、膜内无节幼体期及膜内蚤状幼体期的三疣梭子蟹亲蟹处理后进行室外水泥池育苗,幼体发育至Ⅲ期仔蟹(CⅢ)时每池随机取样3次,每次取样200只,在解剖镜下辨别雌、雄生殖孔的位置来确定雌性比例.结果显示,膜内无节幼体期热、冷休克处理和膜内蚤状幼体期热、冷休克处理的亲蟹成活率分别为80%、60%、80%和100%,幼体雌性比例分别为(57±0.5)%、(64±0.5)%、(56.5±0.5)%和(65±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