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NO_2~--N急性胁迫对斑尾复鰕虎鱼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水温16.5℃,盐度30‰,pH8.0的环境下,在实验水体中加入亚硝酸钠,设置NO_2~--N浓度分别为1、10和100mg/L的3个实验组及一个空白对照组,连续观察实验鱼的游动情况、呼吸频率、黏液分泌等表征,并在其死亡后立即解剖,制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斑尾复鰕虎鱼对NO_2~-—N异常敏感,最小浓度组1 mg/L的平均死亡时间仅为8.5 h;NO_2~--N对斑尾复鰕虎鱼的各组织器官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对鳃组织的损伤最为明显,会造成鳃丝充血,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部分鳃小片极度膨大等病理变化,严重阻碍鱼的呼吸机能。  相似文献   
12.
水温14~16℃下,将初始体质量为(5.0±1.0)g的大菱鲆养殖在40L水体的水族箱中,研究在不同Mn(Ⅱ)质量浓度(0.04、0.08、0.16、0.32、0.64、1.28、2.56、5.12、10.24mg/L)下大菱鲆的生长及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水体中Mn(Ⅱ)质量浓度低于2.56mg/L时,鱼的生长较快,其中Mn(Ⅱ)质量浓度为0.64mg/L时生长最快;当Mn(Ⅱ)质量浓度低于0.64mg/L时,大菱鲆肝脏的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Mn(Ⅱ)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Mn(Ⅱ)质量浓度超过0.64mg/L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急剧下降;0.64mg/L组的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均较高,随着Mn(Ⅱ)质量浓度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先增后减;据剂量效应推测,0.64mg/L为Mn(Ⅱ)表现出毒性作用的临界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3.
在蒸馏水+KH2PO4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对水中无机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基本不具备除磷能力,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有一定除磷能力且除磷效果相近,均是从104 CFU/mL开始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除磷效果逐步提高,在107 CFU/mL浓度组达到最佳除磷效果;同时除磷效果与水力停留期间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相似,都是在处理6 h时基本达到最佳除磷效果,而6~8 h期间除磷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详细阐述了2018年度河北省鲆鲽类养殖中的病害流行情况,包括病害种类、各种病害的检出率及不同种类病原检出率占比等;分析了2018年河北省鲆鲽类病害的流行趋势,指出细菌性疾病占比最高,危害程度有所加大,要特别关注新发重大疫病-半滑舌鳎体表溃疡症和顽疾性疫病-盾纤毛虫病;文章为在以后的养殖中更好的进行病害预警和制定更有效的病害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对2019年鲆鲽类养殖中的病害防控提出了建议,建议严格实施生物安保措施,努力实施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养殖模式下牙鲆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牙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本文以河北、天津地理区域的牙鲆养殖为例,综合分析了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考虑到单一模式养殖优缺点都比较明显,将三种养殖模式有效搭配构成陆陆接力养殖模式和海陆接力养殖模式能取得最佳效果。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emminck et Schlegel)属  相似文献   
16.
<正>大菱鲆是一种优质的冷水性海水养殖鱼类,自1992年引入我国以来,其养殖规模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大菱鲆养殖时间的延长,各种问题也相继出现,例如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其中病害问题是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大菱鲆的各种病害中,表皮突起症是对大菱鲆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对这种病害如何进行防控的报道还很少,现笔者针对其主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重金属Fe~(2+)对斑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水温16.5℃、盐度30‰、pH 8.0的环境下,进行了Fe~(2+)对斑尾复鰕虎鱼的急性胁迫实验。结果表明,斑尾复鰕虎鱼对Fe~(2+)异常敏感,最小浓度组5 mg/L的平均死亡时间仅为5.2 h;在各种组织器官中,Fe~(2+)对斑尾复鰕虎鱼的鳃组织损伤最为明显,会造成鳃丝充血,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从而严重阻碍鱼的呼吸机能。  相似文献   
18.
<正>鲆鲽类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对象,山东、河北、天津及辽宁等地建有大量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设施,例如河北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面积就超过1×106 m2。近两年鲆鲽类的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很多养殖场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多数养殖场均不同程度地缩减了养殖规模以规避风险,从而造成了大量养殖设施的闲置。鲆鲽类养殖场在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尽量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也亟需寻找养殖替代品种。由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  相似文献   
19.
正重金属随沿岸径流排入海中后,容易在沿海的底泥中沉积,而菲律宾蛤仔为生活在泥沙中的底栖生物,又具有移动性差的特点,因而最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物可以在海洋生物体内或其某一组织中积累,通过生物富集和放大,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在利用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运用生态学原理创建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中,底栖贝类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北鲆2号”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在实际养殖中生产性能的优劣,选用“北鲆2号”和普通牙鲆各10万尾进行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对比实验,两个品种分别设置投喂鲜活饵料和配合饲料实验组,在其它养殖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经过1年的养殖,对生长速度、饵料利用及成活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投喂鲜活饵料还是配合饲料,“北鲆2号”的生长速度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生长速度比普通牙鲆快约50%;两者在饵料利用和成活率方面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