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农学   5篇
  9篇
综合类   45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对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氮元素含量为定量指标,设计1个全施化肥处理和5个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处理,以期为大面积生产葡萄园基肥施用沼渣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葡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100%NZY处理产量最高,为18197.03 kg/hm 2;粒重和穗重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随着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萌芽至成熟天数、叶片SPAD值、新梢节间长、粗度、百叶鲜重及单叶面积等生长指标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以150%NZY处理最高,表现出成熟期延迟,贪青晚熟,从而影响产量。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可改善葡萄果粒品质,以70%NZY和100%NZY处理较好。随着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葡萄果粒重金属Cu、Zn和Pb含量均有所增加,Cr含量则有所下降,Cd和As含量无明显变化。各处理中葡萄果粒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应的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05)。因此,本研究认为,综合葡萄产量和品质指标,沼渣液替代100%化肥氮可作为葡萄园定量化基施沼渣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旨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及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有效对策。[方法]对从种养一体化布局、减施化肥、控施化学农药等方面开展的区域性面源污染防治研究与示范技术、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提出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三大对策。一是实施绿色种养的生态农业模式,创建和完善了基于农牧、林牧、农(林)牧渔、以及“四水”( 水稻、水产、水禽和水生蔬菜)绿色种养的4类18种生态农业模式, 研究集成了配套技术体系,制定了16项地方标准,形成了里下河地区绿色养技术标准体系并示范推广;二是构建了基于绿色种养的绿色施肥技术体系;三是构建了基于绿色种养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结论]对推动本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防治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生蔬菜+鸭共作技术集成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蔬菜+鸭共作是江苏里下河地区推行种养结合的创新模式。本文着重阐明了茭白、莲藕和慈姑与鸭共作的田间工程、时空耦合、资源配置、共作技术,集成了水生蔬菜田套养鸭高效配套技术,分析了水生蔬菜+鸭共作的经济效益,为江苏里下河地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型模式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繁殖季节对克氏原螯虾(小龙虾)进行了药物催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药物HCG和LD对小龙虾均具有催产效果,产卵率均高于对照组的20%;HCG的最适浓度为150 IU只/,LD的最适浓度为1.5μg/只;HCG的催产效果比LD好。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克氏原螯虾共(连)作绿色种养模式中"三大、二水、一网"的配套工程建设,稻前虾、稻中虾和稻后虾"一稻三虾"种养时空耦合技术,以及绿色施肥、绿色防控以及水位调控和投饵技术,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四收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克氏原螯虾交配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同性别(全雌、全雄)、异性别小龙虾在繁殖季节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同性别小龙虾雄性个体之间存在交配行为,但交配过程中的交配行为、交配时间、交配频率与异性别小龙虾明显不同;同性别小龙虾雌性个体之间没有观察到有交配行为;异性别小龙虾个体之间存在典型的交配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特性及人工繁育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不同体长、密度、雌雄配比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的情况。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特性与体长、群体密度、性别配比等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虾苗饲养密度提高,自相残食率相应提高。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体长越大的虾苗其自相残食率越高。体长1.0~1.5、2.0~2.5、3.0~3.5 cm的虾苗,培育密度分别为667万、400万和267万只/hm2时,其自相残食率均在7%左右,人工培育虾苗时可以此为参照;在不同规格虾苗混养情况下,个体间体长相差越大,体长小的个体被残食的概率越高。人工培育虾苗时,应根据虾苗大小分群培育;成虾饲养密度小于16只/m2时,其自相残食率低于5%。人工养殖成虾时,养殖密度以15万只/hm2为宜。在雌雄比为(2~3)∶1时,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率为5%左右。在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配种时,适宜雌雄比应为(2~3)∶1。  相似文献   
18.
不同饵料配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抱卵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饵料配比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抱卵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饵料配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抱卵有明显的影响。适当增饲水草、蚕蛹和小杂鱼饵料的克氏原螯虾生长较快,其中适当增饲水草的克氏原螯虾,无论雄虾还是雌虾,在44d中生长速度均表现最快,分别达36.23%和27.17%。在投饵和水环境完全一致的条件下,雄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低于雌虾。雌虾的成活率是雄虾的1.12倍,这与自然界中克氏原螯虾雌雄比例为1.13:1、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的事实基本吻合。雌虾的生长速度是雄虾的1.09倍,即雌性个体增重比雄性略快。均衡的植物性和动物性营养配置,有利于雌虾的抱卵,抱卵率可达75%,适当增饲牛粪、虾仁饵料的雌虾抱卵率也高达71.2%。可见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长的饵料配比,不一定适合于其生殖和繁育,应根据不同生育阶段应配制不同的专用饵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有效控制堆肥过程中氮素流失,采用聚天冬氨酸 (PASP) 作为氮素固持材料,分步研究牛粪好氧发酵添加聚天冬氨酸固持氮素的效果及机理。  【方法】  首先,采用干湿分离牛粪为原料,设置不同PASP添加量处理 [0 g/t (CK)、120 g/t (A)、240 g/t (B)] 进行堆肥试验,并针对堆体理化性质、氮素含量及腐熟度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其次,依据后期制备生物炭中PASP的担载量,设置堆肥过程空白生物炭 (BC-80 g/kg)、生物炭担载PASP (BP-80 g/kg) 添加处理,堆肥初始时 (第1天) 及高温期结束时 (第22天) 时,采用扫描电镜 (SEM) 观察PASP形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 (FTIR) 表征官能团变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表征氮素结合形态。  【结果】  堆肥初始时,相较于BC,BP表面出现颗粒化特征形貌;高温堆肥22天处理后,BP表面该形貌特征进一步被强化,且结合PASP添加组的堆体pH持续高于CK,表明堆肥过程中PASP未被完全分解;综合堆体理化指标、氮素含量变化及微观表征结果分析发现,PASP通过侧链—COOH与铵态氮形成络合结构,增加高温期堆体特别是堆肥第5~10天铵态氮含量 (P < 0.05) 的同时,增加了微生物对铵态氮的利用难度,导致其高温期积温较CK降低40.0℃~91.9℃,并促使其提前4.0~4.6天进入后腐阶段 (P < 0.05),有效控制了高温期氮素的流失风险;堆体DOM (水溶性有机物)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SP促使堆体相对芳香化程度增强 (P < 0.05),且基于其在高温期对氮素的固持作用,提升降温期微生物水溶性总氮供应能力,间接降低矿化作用强度,促进含氮有机物与芳香物质合成腐殖质,控制降温期的氮素损失风险;并最终表现为堆肥第39天时,PASP处理氨气累积挥发量显著降低26.62%~37.02% (P < 0.05),其全氮含量较堆前增加7.09%~13.64% (CK下降1.23%,P > 0.05)。  【结论】  PASP通过侧链—COOH与铵态氮络合作用及对堆体腐殖化程度的提升作用,综合控制氮素损失风险。同时,添加PASP可降低高温期积温,促使堆体提前4.0~4.6天进入后腐阶段,这也是其控制高温堆肥氮素流失的主要机制。对干湿分离牛粪好氧堆肥而言,PASP在120 g/t低用量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氮素截留效果。  相似文献   
20.
着重从克氏原螯虾冬季暂养的水质、暂养时间及密度、设施条件、水体环境、饵料投喂、捕捞等方面制定了技术规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技术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