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鱼类精子超低温保存已进行多年的研究,自从Blaster(1953)保存大西洋鲑精巢成功后,这一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对近30个品种进行了精子保存研究。作者于1995-1997年进行了中华乌塘鳢精子超低温保存研究,已基本形成一套简便易行的技术方法,为中华乌塘鳢精子库的建立及优良种质的长期保存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2.
花鲈白细胞介素8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的方法,从经LPS刺激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总RNA反转录产物中获得了803 bp的IL-8 cDNA序列。该序列包含159 bp的5′非编码区(UTR)和359 bp的3′非编码区(UTR)以及29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99个氨基酸。序列的3′UTR含2个mRNA不稳定基序,在Poly A尾上游17 bp处有1个明确的Poly A加尾信号(AATAA)。预测的氨基酸结构含2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将信号肽切除可产生72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预测成熟肽的分子量约为8.3 kD,等电点为7.85。花鲈IL-8序列中用于形成二硫键的4个半胱氨酸保守,前2个半胱氨酸被1个精氨酸分开,形成CXC结构。与其他鱼类的IL-8相似,花鲈IL-8序列中也缺乏哺乳类中存在的ELR基序,而含有ELH结构。进化分析显示,花鲈IL-8与从鱼类和哺乳类分离的IL-8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与硬骨鱼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进化关系最近,其次为软骨鱼类,与无颌类和哺乳类的分化较大;而哺乳类的ELR结构可能为IL-8在进化过程中特化而成的结构,以加强IL-8特异性的趋化能力。  相似文献   
43.
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复方三氯异氰尿酸对斑节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设8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0、0.5、1.0、1.5、2.0、2.5、3.0、3.5和4.0(×10-6)每组3个平行.结果表明,24hLC50、48hLC50和安全浓度(×10-6)分别是无节幼体:1.58、1.35和0.29;蚤状幼体:1.71、1.24和0.2;糠虾幼体:2.2、1.46和0.24;仔虾:3.23、2.62和0.53.幼体对试验药物的忍受力由大到小分别是仔虾、无节幼体、糠虾幼体和蚤状幼体.试验结果可为斑节对虾育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采用巢式不平衡设计,按每尾雄虾配1~3尾雌虾进行人工授精构建家系。对其中13个家系进行生长和耐氨氮特性实验。8周的养殖实验结束后,各家系的特定生长率为2.97~4.00,饲料系数为1.04~1.74。其中家系S13-S11的特定生长率为4.00,明显优于其他家系;家系S3-S5的特定生长率在所有家系中最低,仅有2.97(P<0.05),且其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在生长实验结束后,进行氨氮胁迫实验。氨氮胁迫48 h后,不同家系的成活率存在差异性,S14-S15的成活率为98.33%,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血细胞数量与家系成活率呈正相关,SOD酶、AKP酶的活力与家系成活率呈负相关,POD酶的活力与家系成活率不具相关性。综合分析,以L2和S11为父本的半同胞家系生长快且抗氨氮特性强,可留作育种材料进行下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45.
解剖采集的珠母贝精子的激活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剖成熟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并采集其精子,在不同pH、盐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激活实验。结果显示,水温25℃、盐度34、pH8.5以下时,珠母贝精子的激活率与活力均很低,pH9.0-10时激活率与活力均较高,pH9.5时的激活率最高;在水温20℃,盐度34时珠母贝精子只能在pH9.5-10激活,且激活率与活力均比25℃时低。在水温25℃,pH9.5时,精子在盐度10-45能激活,盐度25-35时激活率和活力很高;在水温20℃,pH9.5时,精子只能在盐度20-40时激活。当盐度相同,20℃时的激活率与活力比25℃时低,在pH9.5或10的氨海水中,珠母贝精子在水温5-45℃时能激活,在25-30℃时激活率较高。当温度相同,pH9.5时的激活率比pH10.0时高。解剖得到的珠母贝精子的适宜激活pH9.5、适宜盐度为25-35、适宜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46.
利用4种鲤科鱼类的14对微卫星引物对西江流域一批野生鲮进行PCR扩增。将各扩增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发现引物MFW1、MFW2、MFW15、MFW17、Cc7、Cc11、Bgon22扩增出的产物含有微卫星重复序列。进一步对鲮的微卫星位点MFW1、MFW2、Cc7重新设计引物,并将其分别命名为Cm1、Cm2、Cm3,新引物对鲮的扩增特异性增强。采用引物Cm1、Cm2、Cm3、Cc11、MFW15、MFW17、Bgon22对西江流域一批野生鲮进行引物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除引物MFW15、Cc11无多态性外,其余5对引物(Cm1、Cm2、Cm3、MFW17、Bgon22)在取样群体中扩增图谱带型丰富,随引物不同,各标记在群体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到16个。各微卫星座位的期望杂合度(He)及观察杂合度(Ho)范围分别为0~0.9038和0~1,平均分别为0.6881(0.1819SD)和0.7772(0.1931SD)。座位连锁分析显示Cm1与Bgon22之间存在显著性水平连锁关系(P<0.05),其余各座位之间未检测到明显的连锁关系(P>0.05)。研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6823,多态性水平相对较高。以上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7个微卫星座位适于对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47.
中国近海黑鲷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广西北海、广东深圳和山东青岛3个地理群体共72尾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线粒体Dloop第一高变区5′端547~549bp序列,以探讨黑鲷种群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72条序列T、C、A、G4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8%、21.8%、36.3%、11.0%。共检测到55个变异位点,其中转换位点32个,颠换位点19个,缺失/颠换位点1个,插入/颠换位点3个。72个个体具有51种单倍型(haplotype),单倍型比率为70.8%,黑鲷线粒体Dloop控制区表现出较为丰富的核苷酸多态性。对其所有单倍型依据序列距离使用NJ法构建的亲缘关系树并无明显的系谱分支,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地理分布族群,说明黑鲷线粒体DNA控制区第一高变区序列无法用于黑鲷种群的鉴别。  相似文献   
48.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海南三亚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20个个体的mtDNA 16S rRNA基因和控制区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得到16S rRNA基因的495 bp的核苷酸序列和控制区序列470 bp的核苷酸片段。用Clustal X软件对16S rRNA和控制区序列进行了比对,通过ARLEQUIN 2000软件对所得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和控制区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16S rRNA序列检测出17个多态位点,8种单倍型;控制区序列检测出100个多态位点,17种单倍型。该种群16S rRNA序列基因多样度(H)和碱基多样度(π)分别为0.700和0.0045;控制区序列的H和π分别为0.984和0.0480。研究结果表明:16S rRNA序列不适应斑节对虾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控制区序列适应斑节对虾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49.
提要用RAPD技术对取自胶州湾、台湾海峡和北部湾3个野生群体的24尾真鲷进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析。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在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31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16条,大小在200—25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片段176条(多态性片段的比例为81.48%)。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1645、0.1413、0.1073,台湾海峡与北部湾真鲷的遗传距离最近,胶州湾与台湾海峡其次,胶州湾与北部湾最远。  相似文献   
50.
鲷科鱼类精子超低温保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鲷科鱼类精子超低温保存研究始于80年代,现已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Bssilewsky)、真鲷Pagrosamus major(Temmminck et Schleget)、日本犁齿鲷Evynnis japonica Tanaka和黄鳍鲷Sparuslatns Houttuyn的精子超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