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患病北极红点鲑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5月四川省某养殖基地养殖的北极红点鲑患病鲑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分离,从病灶处分离到细菌和真菌。分离到的细菌经API生化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subsp.salmonicida)。用引物AP1和AP2对纯化后的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长度为421 bp的DNA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用NCBI-BLASTn在GenBank中搜寻相似序列,结果与杀鲑气单胞菌各株A层蛋白部分编码基因有99%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用引物EUS-F和EUS-R对分离到的真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长度为755 bp的DNA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用NCBI-BLASTn在GenBank中搜寻相似序列,结果与水霉属各株的DNA片段(包括18S核糖体RNA基因部分序列、内转录间隔区1全序列、5.8S核糖体RNA基因全序列、内转录间隔区2全序列和28S核糖体RNA部分序列)有93%-100%的同源性;而与属于丝囊霉菌属的EUS各株相对应的DNA片段仅有60%的序列同源性。因此判定所分离的真菌为水霉。杀鲑气单胞菌是引起疖疮病和溃疡病等病的病原菌,而水霉广泛存在于水中,当鱼受伤后,水霉孢子容易从患病部位侵入鱼体,加重感染。因此判断该病主要是由杀鲑气单胞菌引起,而水霉则引起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23.
1993年10月底,在泰国召开了第二届亚洲水产养殖病害会议。我作为IDRC和亚洲水产学会的特邀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提出了一个大会专题口号:“水产动物的健康与环境(Aquatic Animal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这表明众多的科学工作者们已经认识到疾病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不改善环境,水产动物的健康就得不到保证,病害会越来越多,产量会受到制约。因此,控制病害与改善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不从环境着手,仅从病原与发病机理上去研究,发生一种病,就寻找一、两种抗病药物来治疗是  相似文献   
24.
25.
26.
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及该方法在来自国内养殖场的患病牙鲆和虹鳟及进口的匙吻鲟鱼卵中检测出IHNV,同时对扩增出的IHNV的DNA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国内养殖的牙鲆和虹鳟中分离出的IHNV与IHNV的标准株RB-1株在序列上都具有98.1%的同源性,推导出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具有97%和99%的同源性。从进口匙吻鲟鱼卵中分离的IHNV与RB-1株在序列上都具有92.5%的同源性,推导出氨基酸序列有93%的同源性。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从国内发病的养殖虹鳟中分离出的IHNV与进口匙吻鲟鱼卵中检测到的IHNV在进化上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7.
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鲑科鱼类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该病毒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粒外弹状病毒属(Novirhabdovirus)。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IHN列为必须申报的鱼类疫病。2008年11月农业部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IHN被  相似文献   
28.
为规避活病毒作参考物质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本研究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糖蛋白来制备参考蛋白,作为IHNV免疫学检测参考物质。本研究选用IHNV糖蛋白基因(IHNV-G)为目的基因,根据Gen Bank中IHNV全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IHNV-uk株病毒核酸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糖蛋白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 PICZαA,转入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GS115中,使外源基因与酵母基因融合,通过1%甲醇诱导表达外源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获得可溶性表达蛋白,分子量大于70 ku。经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该表达产物可以被IHNV多抗特异性识别。0.1531 mg的重组蛋白与0.3125TCID50 IHNV在ELISA实验中反应原性相当,–20°C可稳定保存2个月,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病毒作为参考物质。该研究为IHNV ELISA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Freshwater Fish Bacteria;Septicemia)又称淡水鱼暴发病,是由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急性传染病,病鱼表现为鳍基及鳃盖充血、肛门红肿、内脏肿大充血、肠道空泡状等症状,可同时感染鲫、鳊、链、鳙、鲤、鲮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发生于全国各淡水鱼养殖地区,可造成多种淡水养殖重大经济损失。为我国二类疫病。  相似文献   
30.
迟缓爱德华菌病,是由迟缓爱德华菌引起鱼类、牛蛙等水生动物疾病的统称,其中鱼类疾病有肠道败血症和肝肾坏死病、鳗赤鳍病、鳗臌胀病、鳗溃疡病、鳗肝肾病、鳗肝肾综合症等。迟缓爱德华氏菌还可引起人体肠炎、腹泻、脑膜炎、蜂窝组织炎、肝脓肿、败血症等症状。为我国的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