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7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0篇
  1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62-16664
以湖北省曾店镇大汪村村庄整治为例,从后期可实施的角度探讨了当前中部地区村庄建设规划失效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现场调研、实际建设、成果量化等层面提出了村庄建设规划修编应该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72.
介绍广州市古树名木的现状,叙述其保护管理工作的要点。  相似文献   
73.
南江黄羊GH基因的PCR-RFLP与早期生长发育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90只南江黄羊为材料,对山羊GH基因(gGH)部分片段进行了PCR-RFLP分析,并对GH基因的PCR-RFI,P与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片段长度为985bp,包括gGH内含子3、4以及外显子3、4、5的全部序列。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FokⅠ和AciⅠ酶切分析扩增产物,均具有多态性,其中内切酶FokⅠ酶切产生GG、GA和AA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2、0.289和0.189,等位基因G的频率(0.666)高于等位基因A(0.334);AciⅠ酶切产生CC、TC和TT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67、0.322和0.211,等位基因C的频率(0.628)高于等位基因T(0.372)。x^2检验结果表明2种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的基因型频率在群体中都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进一步对gGH的PCR-RFLP与早期生长发育的相关分析表明,FokⅠ酶切位点具有GA基因型的个体和AciⅠ酶切位点具有TC基因型个体的各年龄阶段体重、体高和体长的最小二乘均值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的个体(0.05〈P〈0.01或P〈0.01)。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旨在建立黄姑鱼(Nibea albiflora)肠道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为海水鱼类肠道功能及其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提供细胞模型.以黄姑鱼肠道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胰蛋白酶(0.25%)、胶原蛋白酶(1 mg/mL)和透明质酸酶(0.16 mg/mL)联合消化法对肠道组织进行不同时间(0、20、40、60和...  相似文献   
75.
3种常用水产消毒剂对菲牛蛭幼体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探讨了3种常用水产消毒剂[碘制剂(聚维酮碘制剂和氯制剂)对菲牛蛭幼体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用幼蛭的平均体重为0.21(±0.02)g.试验过程中水体pH值为7.2(±0.5),DO值为6.14(±1.38)mg/L,水温为21.14(±3.01)℃.结果表明,幼蛭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碘制剂>聚维酮碘制剂>氯制剂;其安全浓度(SC)大小依次为:氯制剂>聚维酮碘制剂>碘制剂,分别为0.009、0.003和0.002 mL/L.通过比较3种消毒剂认为,氯制剂和聚维酮碘制剂是幼蛭培育中较理想的消毒药物,但使用时要准确掌握用量.  相似文献   
76.
以鄂西山区收集的12份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电导法研究了野生材料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抗炭疽病鉴定.结果表明:在高温处理时所测定的苎麻属野生种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变化范围较大,其中HR-03-03(栽培种野生类型)的耐高温能力最强;低温处理时,不同材料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HR-01-02、HR-01-04(序叶苎麻)等两份材料耐低温能力较强;不同材料对苎麻炭疽病的抗性差异显著,序叶苎麻和艾麻发病时间晚,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其中HR-01-03和HR-01-04的病情指数最低,而两个栽培种野生类型为苎麻炭疽病的高感材料.  相似文献   
77.
油菜在整个生育期中对水分要求严苛,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强降雨事件的发生,油菜生产环境恶化,干旱和淹水交替发生,对油菜的生育进程及代谢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使油菜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一播全苗是作物高产稳产的基础,油菜播种后的水分条件很大程度决定了成苗数量,而成苗后各生育期的水分条件在油菜生产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决定了油菜最终的生产效益。在面临水分胁迫的过程中,油菜根系优先感应到干旱/淹水信号,同时地上部发生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减弱及渗透调节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地上部-地下部同时启动相应机制以对抗水分逆境,而现有的研究中尚未对油菜根-冠互作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78.
正甘蓝型油菜非常适合作为饲料作物,其主要特点包括:①生长快,产量高;②饲料品质好,粗蛋白含量高(干基20%左右),适口性好;③饲用方式灵活多样,饲养效果好;④不影响粮食生产,缓解冬、春两季饲料不足的矛盾;⑤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生态效益好;⑥耐盐碱,种植面积潜力巨大。此外,甘蓝型油菜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钙含  相似文献   
79.
油菜多功能利用优势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国产菜籽油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5%以上,发展油菜生产对维护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菜的功能不断得到开发利用,除油用外,还可用作蔬菜、饲料、绿肥、观赏和蜜源植物等。傅廷栋指出:“油菜是一、二、三产业结合得最好的作物,是与藏粮于地、农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相关的作物。”近年来,我国油菜科技工作者的大量研究充分证明了油菜的多功能利用价值。以油用为主,因地制宜地拓展饲用、肥用、菜用、花用、蜜用等功能,能够大幅提高油菜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