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四川省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农业发展决策部署,在深入分析四川植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加快转变植保服务方式,将绿色植保根植绿色农业发展全过程,以新型测报工具更新换代为重点,全力打造病虫害智能预警平台;以创新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机制为核心,成片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以政府购买植保服务为抓手,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用新理念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探索新举措,用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不断开创四川植保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2.
病虫发生表征新方法--为害指数的定义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害指数(PA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农业病虫害严重性的新方法。它将常规调查的发生密度(为害率)、发生面积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据此划定发生程度等级,适用于表述县级以上地区短期病虫为害状况和趋势。PAI定义:在某一时段中,害虫(病害)的密度指数与面积指数的乘积,而密度指数为病虫单位面积的发生密度(发病率)占防治指标(或历年密度均值)的倍数,面积指数为病虫发生面积(率)占历年发生面积(率)均值的倍数。  相似文献   
63.
黄芪多糖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芪多糖(APS)能刺激免疫活性,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肿瘤细胞的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激活T细胞和B细胞,并能促进抗体的形成,从而抗击各种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近年来发现,黄芪多糖具有特殊的药理功能,即可显著增强免疫功能。目前,对黄芪多糖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特别是在改善动物免疫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64.
杨海乐  沈丽  何勇凤  田辉伍  高雷  吴金明  梅志刚  魏念  王琳  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杜红春  段辛斌  邓华堂  王导群  朱峰跃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张燕  李君轶  杨俊琳  周运涛  方冬冬  王银平  蔺丹清  杨彦平  李佩杰  刘思磊  杨健  庄平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杨文波  袁立来  曹坤  徐硕  刘慧媛  梁志强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杨鑫  傅义龙  张燕萍  章海鑫  陶志英  王生  高小平  金斌松  李柯懋  王国杰  简生龙  李英钦  薛晨江  雷春云  薛绍伟  孙昳  朱滨  邵科  胡兴坤  熊美华  杜军  何斌  颜涛  黄颖颖  邹远超  谢碧文  王永明  李斌  刘飞  张瑶瑶  范飞  王志坚  黄静  辜浩然  葛海龙  但言  李燕  王恕桥  张闯  周路  王雪  曾圣  向燕  何绪刚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石义付  高立方  朱志强  沈红保  杜耘  段学军  熊嘉武  杨德国  刘绍平  倪朝辉  张辉  刘凯  赵峰  李应仁  王剑伟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01-029301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长江历史(2017年前)分布鱼类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本次调查中有135种鱼类未采集到,新采集到15种外来鱼类;(2)当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重量约为12.48万t,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流域性优势种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草鱼、光泽黄颡鱼、?、鳜、铜鱼、翘嘴鲌、鳊、鳙,重量占比达50%,数量占比达45%;(3)长江流域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9种(属),本次调查共记录到15种,白鲟已被IUCN认定灭绝,鯮和鲥已多年未见野生个体,长江鲟被IUCN认定野外灭绝,中华鲟、胭脂鱼和松江鲈多年未见自然繁殖;(4)2017—2021年,长江中下游干...  相似文献   
65.
临床观察复方百黄洗液药浴治疗犬细菌性皮肤病的效果和安全性.随机将符合要求的60例病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力新治疗,实验组用复方百黄洗液药浴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治愈后复发情况.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2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下降,实验...  相似文献   
66.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四川小麦生产中的两大主要病害。为系统掌握四川小麦品种的遗传差异性及抗病性水平,以大田样品和近10年审定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成株期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115份大田样品和33个审定品种构成的总群体共扩增出38条多态性带,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2~1。大田样品的观察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指数、信息指数、多态性位点数和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1.868 4、1.422 8、0.253 0、0.386 7、33和86.8%,各项参数值均高于审定品种。聚类结果显示,多数审定品种与大田样品同源且出现于多个采样地点。抗性监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明显,对白粉病的抗性丧失不明显。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我国白菜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过量和不平衡的问题,采用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研究优化施肥对白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旨在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方法】  于2018年秋季分别在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和长子营镇基地布置2个白菜田间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农民习惯施肥处理 (FP)、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优化施肥处理 (OPT)、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处理 (OPT+OM)、基于优化施肥的减氮处理 (OPT-N)、基于优化施肥的减磷处理 (OPT-P)、基于优化施肥的减钾处理 (OPT-K)。测定比较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白菜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和纯收益的影响。  【结果】  与FP处理相比,魏善庄镇和长子营镇两个试验地OPT处理的白菜产量分别增长了13.3%和18.0%;魏善庄镇试验地白菜植株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了35.1、24.1和165.1 kg/hm2,长子营镇试验地分别增加了92.7、29.6和123.3 kg/hm2,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魏善庄镇试验地OPT+OM较FP处理白菜增产9.8%,与OPT处理产量相比略有降低;长子营镇试验地OPT+OM较OPT处理白菜产量显著减少22.3 t/hm2,比FP处理增产1.8%但差异不显著。两个试验地点OPT处理白菜纯收益较FP处理和OPT+OM处理提高了12.7%~58.5%。与FP处理相比,两个试验地OPT和OPT+OM处理的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有所提高。由于FP处理施钾量偏低,导致其钾肥农学效率显著高于OPT处理和OPT+OM处理。除长子营镇OPT+OM处理的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OPT处理外,两个试验地OPT+OM处理的氮肥、磷肥和钾肥效率指标均与OPT处理相当或者显著低于OPT处理。  【结论】  在不同地力和施肥水平的两个地块上,采用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优化施肥处理均取得了显著提高白菜产量、效益及氮磷肥利用率的效果,证明该方法是简便易行且效果良好的推荐施肥方法。如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其推荐施肥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渑池县谷子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渑池县生产条件丰产且商品性好、抗逆性好的谷子新品种为张杂谷10号、晋谷40和鸟不叨。  相似文献   
69.
四川地区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小麦条锈病在四川大流行,发生面积,病情指数,实际损失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历史最高水平,四川省既是条锈病的越夏区,又是重要的越冬区,也是春季流行区,大区流行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一是越夏区菌源充足,越冬区扩展迅速;二是病菌沿4大河流流域(涪江流域,沱江流域,岷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自北向南扩展;三是越冬区和非越冬区损失并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呈现以下5个特点;一是秋苗发病早,病菌侵染时间长:二是来势猛,波及面宽;三是非常发区为害加重;四是病情严重,危害损失大;五是所有推广品种均发病。2002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呈现上述特点,究其原因有:一是菌源充足;二是品种抗性严重丧失,三是适宜的气候条件;四是一些地方防治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70.
沈丽  谭天玲  陈辉 《绿色科技》2012,(9):216-217
对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策略展开了分析,指出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