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马波沙星的致突变性和致畸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Wistar大鼠和昆明系小鼠对马波沙星的遗传毒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马波沙星在抑菌剂量之下对鼠伤寒沙门氏菌不产生致突变作用;马波沙星不引起小鼠骨髓有微核多染红细胞率增加;马波沙星不引起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而造成的早期胚胎死亡;20mg/kg b.w.和100mg/kg b.w.剂量马波沙星对母鼠的生殖机能和胎鼠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对胎鼠不产生致畸作用,500mg/kg b.w.剂量马波沙星对胎鼠体长和骨骼发育有一定影响,但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上述结果表明,马波沙星无明显的致突变性和致畸性。  相似文献   
72.
73.
(接上期第26页) 4苗种培育 刚孵出的泥鳅苗吸附在鱼巢、池壁或其它物体上,以自身卵黄为营养,孵化后3d左右开始摄食,这时应开始进行鱼苗培育.  相似文献   
74.
制备出抗沙丁胺醇的抗血清,提取、纯化IgG制备免疫亲和色谱柱,针对沙丁胺醇与克伦特罗的动态柱容量分别为400ng/mL基质和416ng/mL基质。猪肝样品匀浆后用稀盐酸提取,经免疫亲和色谱柱纯化,再用GC/MS检测,即为IAC-GC/MS法。对沙丁胺醇的检测限为0.5ng/g,定量限为2ng/g,对克伦特罗的检测限为0.8ng/g,定量限为2.5ng/g。空白组织按照1、5、10、20ng/g的浓度添加药物,沙丁胺醇在空白肝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8.4%~106.9%,克伦特罗的添加回收率为77.1%~102.9%。本研究建立的检测猪肝中沙丁胺醇与克伦特罗的IAC-GC/MS法乃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5.
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牛肉组织中玉米赤霉醇(又名α-玉米赤霉醇)及3种相关物(β-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和α-玉米赤霉烯醇)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样品均质后,用甲醇提取样品中的待测物,浓缩,用水稀释后,乙酸乙酯萃取,浓缩。用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正己烷去脂,乙醚萃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和α-玉米赤霉烯醇线性范围均为0.5-10.0 ng/mL,检测限均为1.0 ng/g,在添加5.0 ng/g时,回收率为71.5%-81.4%,变异系数为1.4%-5.0%。  相似文献   
76.
新药替米考星(Tilmieosin)对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及抗菌后效应,并且具有动物机体吸收快、血药浓度半衰期长、表观分布容积大、组织(尤其是肺组织)药物浓度高等优良的药动学特征,对临床畜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表现出良好疗效‘孔“,已成为防治巴氏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药物。但随着替米考星的应用,发现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对替米考星的敏感性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7.
从患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奶或子宫黏液中分离菌株,鉴定后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链球菌38株(其中停乳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30株)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5株,在体外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了杀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抑杀效果,对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差;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都有一定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良好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采自内蒙古和上海地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乳牛乳腺炎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耐药性和基因型分布,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5年推荐的初筛及纸片确认方法对内蒙古地区的58株和上海地区的22株乳牛乳腺炎大肠杆菌进行了ESBLs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并采用PCR扩增和PCR产物测序方法对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检出6株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10.34%,其中,有1株菌携带TEM-1基因,有1株携带CTX-M-14型基因,而有3株同时携带TEM-1型和CTX-M-14型2种基因,只有1株菌未检出上述基因。上海地区未检出产ESBLs菌株。结果表明,产ESBLs菌株多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  相似文献   
79.
建立了检测鲟鱼肌肉中常山酮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胰蛋白酶酶解,乙酸乙酯提取,再用0.125 mol/L的醋酸铵缓冲液分离,经Oasis-HLB柱净化,以乙腈-乙酸铵缓冲液-水为流动相(含0.1%三乙胺),反相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检测,检测波长243 nm.添加浓度为20、50、100和200μg/kg时,回收率分别为67.5%、77.4%、77.5%和71.6%,变异系数分别为15.6%、12.4%、0.4%和1.2%.方法检测限为15μg/kg,定量限为20μg/kg.  相似文献   
80.
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耐药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奶牛乳房炎是微生物感染或理化刺激引起的一种奶牛乳腺炎症,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可由多种病原菌共同或单独引起。迄今为止,人们已从奶牛乳房中分离到了130多种微生物,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这3种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发病率的90%以上 。但各地奶牛乳房炎的病原感染情况不尽相同,因地理环境、卫生条件、饲养方式不同而有差异。现阶段国内外仍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乳房炎,但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及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而降低了疗效,而且使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增加。为此,我们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房炎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测定了血清型,这对于研制有效的疫苗、筛选敏感药物预防和治疗乳房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