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59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40篇
  9篇
综合类   216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山杨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的常见阔叶树种,择伐后的伐根很多.山杨伐根在多种真菌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不断地向周围释放养分,构成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随分解的不断进行,山杨伐根上的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高峰出现在伐后的第5年,而种类高峰则出现在伐后的第7年.这一时间上的交错现象是由真菌的不同分解能力引起的.分解能力强的主要分解菌将难于分解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分解为易于利用的小分子物质,为其他真菌提供了营养来源,便于其他真菌的定殖.另外,伐根上的真菌数量还与伐根桩径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壳梭孢素对大豆种子活力、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壳梭孢素可提高大豆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生长,增加籽粒产量。其中以1.5mg/L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53.
“靖单十一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3年用自选群体改良自交系水 1- 6为母本 ,从云南省农科院引进的自交系云 14 7为父本 ,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1994~ 1996年参加所内外多点试验 ,1996~ 1997年参加 11个地州协作试验 ,1997~ 1998年参加市、省两级组织的区域性试验 ,19  相似文献   
54.
瓜农常采用常规靠接法嫁接西瓜,此法操作麻烦且嫁接成活率不太高。我们经多年试验,在原靠接法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新的西瓜嫁接方法。该法同常规嫁接法不同的是,所用砧木和接穗在同一营养钵中培育,嫁接时不需将砧木、接穗分别拔起,而是在钵中直接操作,嫁接的植株伤口愈合快,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55.
一、介质调配1、杀菌:每立方介质(20袋)中加入50%多菌灵粉剂150g-200g,反复搅拌3-4遍,使药物与介质充分混合均匀,然后随喷水随搅拌,调至用手握成团,而不滴水为宜,堆放6-8小时后即可装穴盘。2、装穴盘:先将穴盘平摆在地上,装满介质用木板刮平即可。每10盘码在一起,准备播种。  相似文献   
56.
农机监理部门是代表农业机械主管机关,负责辖区的农业机械安全与监督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作为执法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宣传和落实党和各级政府的有关安全  相似文献   
57.
次生林下红松幼树的最佳生长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文对杨桦次生林下红松幼树的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无灌木或少灌木,距离立木1.5m以外,林冠郁闭度0.5-0.6为红松幼树更新的最佳条件。同时,提出了通过胸径与林分密度的关系对林分郁闭度进行控制的直接方法。  相似文献   
58.
59.
60.
一家日本公司设计出一种完全自动化培育生菜的工厂,其生产速度要比通常速度高3倍。这对于一个闲置土地很少、需要进口大量果菜的国家来说,真是一项成功的发明。生菜生产的整个操作过程都是由7个机器人连续进行的,根本没有人操作。操作过程是在一个无菌厂房里进行的。这里的几个传感器负责使厂房内保持恒湿、恒温(21℃),负责监测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营养液的浓度和酸碱度。传感器随时把这些情况向自动控制中心报告,控制中心发出指令进行必要的修正。厂房内的照明灯是360瓦的钠灯,每天照射12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