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小肽对团头鲂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研究发现,在水产养殖动物的饲料中添加一些免疫促进剂能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系统,帮其度过不良的条件,增强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安全有效等优点逐渐替代了抗生  相似文献   
32.
为准确鉴定严重危害保育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单殖吸虫(Monogenea)种类, 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和 LSU rDNA 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所发现样品进行准确鉴定和描述。在养殖基地胭脂鱼鳃部所检查到的单殖吸虫形态特征如下: 虫体呈长带状, 前端具有口吸盘; 阴道细长, 交配管呈钩状, 具有中央刺, 卵茄形; 具 2 对中央大钩, 固着器与虫体分界明显, 覆盖有指向前方的几丁质棘。LSU rDNA 序列分析表明该单殖吸虫与美国亚口鱼(Catostomus ardens)寄生的一种伪缪丽虫(Pseudomurraytrema sp.)相似率最高(91.7%, AF382059);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其与鳞盘虫科类群亲缘关系较近并位于分支基部。综合形态和分子数据, 本研究所发现寄生于胭脂鱼鳃部的单殖吸虫被鉴定为亚洲伪缪丽虫。本文补充了亚洲伪缪丽虫的形态学特征和 LSU rDNA 序列数据, 为进一步研究胭脂鱼寄生亚洲伪缪丽虫的疾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3.
笔者在江苏省溧阳某鲫养殖塘底泥采集的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中检测到一种放射孢子虫,经形态特征观察和比较分析,鉴定其隶属于棘放射孢子虫(Echinactinomyxon)类群。该放射孢子虫孢体呈圆柱形,长18.95μm(18.5~19.4μm),宽9.55μm;极囊长6.11μm(5.97~6.26),宽2.98μm(2.38~3.58);尾柄长161.2μm(161.2~167.16),宽3.24μm(2.98~3.58),孢体与尾柄的夹角约为160°。将其与国内外文献中已记述的放射孢子虫作比较研究,发现其在寄生宿主、形态大小、尾柄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本文描述的该类放射孢子虫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4.
在异育银鲫()引起的“喉孢子虫病”常会导致池塘养殖苗种和成鱼大量死亡。因此,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易于操作的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洪湖碘泡虫18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组特异性引物,通过外引物组和单条内引物组合及条件优化,建立了洪湖碘泡虫单管半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临床应用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只有洪湖碘泡虫扩增为阳性,瓶囊碘泡虫(Thelohanellus wuhanensis)及异育银鲫肌肉样品等均为阴性;最低检测灵敏度极限为4.2 copy/μL;对疫区养殖池塘健康异育银鲫的卵巢、肾脏及脾脏组织样品检测发现洪湖碘泡虫阳性率分别为40%、32%和8%,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PCR。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洪湖碘泡虫的早期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5.
四联活菌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四联活菌制剂,在室内进行了对养殖池塘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具有较好的氨氮、亚硝酸盐降解性能,随着添加质量浓度的增加,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增加;各菌株氨氮降解能力依次为: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依次为: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四联活菌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降解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纳豆芽孢杆菌的协同作用对氨氮、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更显著、快速.当制剂添加量分别为1.5、3.0、4.5 kg/hm~2时,5 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2%、80%、74%,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接近100%,结果均显著高于添加同剂量单一菌株时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讨异育银鲫对日粮中高碳水化合物的利用,选用168尾异育银鲫,分成2组,一组为正常对照组,投喂35%碳水化合物(35%CHO)水平日粮;另一组为高糖试验组,投喂50%碳水化合物(50%CHO)水平日粮每组设3个重复。在控温的循环水系统中饲养10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指标、肌肉成分、肝糖元、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高糖组(50%CHO)显著(P<0.05)降低了特定生长率、增重率,但是对饵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鱼体肌肉成分等没有显著(P>0.05)影响;两组异育银鲫血浆总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和肝糖原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高糖组(50%CHO)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丙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都没有显著变化(P>0.05)。试验还对两组异育银鲫肝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高糖饲料引起了异育银鲫肝细胞中糖原和脂肪的沉积,并对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产生一定损伤。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异育银鲫可以耐受50%饲料糖含量,但是长期摄食50%碳水化合物日粮对其生长不利,并会引起一定程度肝脏功能和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37.
~~幼蟹黑鳃病的实用防治技术@肖延伟$赣榆县吉祥水产服务部 @潘良坤$上海中鱼科技研究所  相似文献   
38.
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我国目前危害鱼的种类最多,鱼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及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两种病原菌引起。发病后的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现象;肠道内无食物,却有很多粘液。病鱼有时伴有眼球突出,鳞片竖起,鳃丝末端腐烂等现象。  相似文献   
39.
秦婷  习丙文  谢骏  潘良坤 《水产学报》2022,46(2):270-279
为探明嗜水气单胞菌QseB在病原菌对鱼体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识别和响应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了嗜水气单胞菌NJ-35的qseB缺失突变株(AqseB),比较分析了 NE诱导后,野生株和突变株之间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溶血活性和运动能力等与细菌毒力有关的生物学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0.
酵母培养物对异育银鲫生长、血液生化及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在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探讨酵母培养物对异育银鲫生长、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免疫的影响.将54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2组为试验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酵母培养物,连续投喂60 d后,测定鱼的生长、饵料系数、肝体比、血清蛋白、溶菌酶活性、一氧化氮浓度、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30 d时,0.1%酵母培养物组、0.2%酵母培养物组对鱼体增重率、血清蛋白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浓度等没有显著影响;0.1%酵母培养物组显著提高了血液一氧化氮含量;0.2%酵母培养物组显著提高了血液溶菌酶活性;在60 d时,0.1%酵母培养物组、0.2%酵母培养物组显著提高了增重率,降低了饵料系数和丙二醛浓度,而对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没有显著影响;0.1%酵母培养物组显著提高了内脏比、肝体比、血清蛋白浓度.因此,长期在日粮中添加0.1%~0.2%酵母培养物能促进鱼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