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酶解蛋白粉替代部分白鱼粉对池养鳗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商品鳗鱼等高值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人们常用的饲料都是以价格昂贵的白鱼粉作为主要蛋白源。我们尝试以植物蛋白为基础,经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多种微生物发酵而成的酶解蛋白粉替代鳗鱼饲料中的部分白鱼粉,进行鳗鱼养殖对比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斑点鳟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发眼卵为材料,进行了发眼卵的人工孵化及仔鱼的人工培育研究。对斑点鳟仔稚鱼的形态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并测定生长参数。斑点鳟早期生活史的分期如下:初孵仔鱼全长14.25±0.45 mm,体重85±5 mg,肛门未开口,营内源性营养,脊柱末端向上弯曲;10 dph开始上浮,投喂卤虫;12 dph开口摄食,开始营内外源混合性营养;14 dph鳍膜消失,各鳍独立;16dph开始投喂配合饵料;24 dph卵黄囊吸收完毕,营完全外源性营养;34 dph,体侧形成8~9个幼鲑斑;44 dph各鳍的鳍条发育健全;60 dph幼鱼外形为纺锤形,与成鱼相同。研究表明,斑点鳟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全长、肛门前长、水平眼径和头高的生长情况基本相同,0~16 dph生长速度较快,16~44 dph生长速度较慢,44 dph后生长速度再次变快。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对250尾3月龄黑鲷的体质量(Y)和8个形态性状,即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头长(X_5)、躯干长(X_6)、尾柄长(X_7)、尾柄高(X_8)进行测量,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进行了以体质量为因变量、其他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月龄黑鲷幼鱼的8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6.347+0.389X_2+1.690X_5+0.364X_1+0.544X_6+0.555X_4+0.591X_7+0.650X_8+0.404X_3;通径分析表明,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0.288),其他性状主要通过体高来间接影响体质量。研究表明,对黑鲷幼鱼进行选育时,除体质量外,还应结合体长和体高来进行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激光精确除草的机理,并探索了激光切割杂草茎秆以及照射处于幼苗期的杂草顶端分生组织后对杂草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用激光切割杂草的茎秆或直接照射杂草的分生组织上可有效地抑制杂草的再生长。利用激光进行除草,是一种潜在的控制作物内杂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5.
斑点鳟鲑引种养殖前景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点鳟鲑是鲑鳟科(俗称三文鱼)鱼类的一种,该品种源自华盛顿州,是美国学者经过几十年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因速生、抗病、高产和适应海淡水而在芬兰和瑞典大量养殖。鲑鳟目前在挪威、日本、北美、智利等地已经形成了相当庞大的养殖产业。青岛福卡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科学考察,于2010~2011年和科研部门合作先后引进70多万粒发眼卵进行苗种培育、养殖技术与养殖模式探索,初步在我国北方建立了斑点鳟鲑健康养殖技术体系。本文对该品种在国内产业化养殖前景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6.
为了验证实际生产中菜籽饼粕的蛋白质溶解度(PS)、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体外消化率(PDIV)这3项指标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为饼粕的生产工艺以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国内不同制油工艺生产的8种油菜籽饼粕的蛋白质溶解度、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3项评定蛋白质品质优劣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线性方程.结...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斑点鳟鲑受精卵的孵化及苗种培育技术,从国外引进发眼卵10万粒,放入6℃淡水中适应30 min,然后逐步升温至10℃,放入孵化桶中进行流水孵化。孵化水温10~12℃,溶氧量6.0~7.5 mg/L,水流量15~20 L/min。孵出的鱼苗长到10~12日龄时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驯化,之后逐步加大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培育出斑点鳟鲑苗种8.7万尾(发眼卵的孵化率为97%,仔鱼成活率达92%),经90 d的培育,平均全长由14.25 mm增长到75.08 mm,平均体质量4.66 g,外形与成鱼相似。试验结果表明,孵化的适宜水温为10~12℃,溶氧量应保持在6.0 mg/L以上;以卤虫无节幼体作斑点鳟鲑的开口饵料是适宜的,可逐步驯化投喂配合饲料。苗种60日龄后可添加低盐井水或海水逐步提升培育水的盐度,直至完全过渡到用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38.
选择NH4Cl、NH4NO3、(NH4)2SO4三种铵盐作日本盘鲍精子激活剂,在经氨水(NH3·H2O)调节pH值的条件下,进行鲍精子激活效果的试验研究,三种铵盐对鲍精子的激活效果依次为:NH4Cl>NH4NO3>(NH4)2SO1.最佳激活剂浓度范围为:NH4Cl、NH4NO3为0.25-0.4%;(NH4)2SO4为0.3-0.4%.pH值9.0-10.0时激活精子最佳,激活率达到75%以上,但受精率尤其孵化率适宜较低PH值,pH8.5-9.5受精率达到90%以上,pH8.2-9.0孵化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39.
丁香油和MS-222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丁香油和MS-222麻醉剂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83.3±7.8)g的大泷六线鱼幼鱼进行试验,根据大泷六线鱼被麻醉和复苏时的行为特征,将整个麻醉过程分为10期,其中麻醉6个时期,复苏4个时期。结果表明:丁香油浓度在50~100 mg/L、MS-222浓度在50~70 mg/L时鱼体均可在3 min内入麻并均可在5 min内复苏;当丁香油浓度≥100 mg/L、MS-222浓度≥70 mg/L时,鱼体在麻醉液中浸浴15 min后部分鱼体出现休克死亡;用丁香油麻醉鱼时,整个麻醉过程中鱼体的呼吸频率呈下降趋势,而用MS-222麻醉鱼时,鱼体在达到4期阶段后呼吸频率明显加快,但仅见鳃盖后缘小幅度张合;鱼体进入深度麻醉以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越长,鱼体复苏所需时间就越长,用丁香油或MS-222麻醉的鱼体可在空气中分别暴露7、5 min。研究表明,丁香油和MS-222均对大泷六线鱼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入麻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大泷六线鱼理想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40.
温度和盐度对大泷六线鱼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Jordan et Starks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及10日龄仔鱼在温度4~16℃范围内都能存活与生长,存活率均在84%以上,温度为20℃试验组的存活率均低于50%.盐度渐变条件下,盐度10~30范围内存活率都大于90%,在盐度为5及以下时仔鱼的存活率降为0,仔鱼对高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差.盐度突变条件下,盐度25和30的试验组仔鱼的存活率都在95%以上,盐度10~20的试验组仔鱼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存治率可达56%~75%.大泷六线鱼仔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2~16℃,最适生长盐度为2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