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疣梭子蟹幼体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鲁青 《水产学报》1997,21(3):246-251
在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三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蚤状幼体Ⅰ期时就较高,淀粉酶活力逐渐减小,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氨基酸含量随幼体发育逐渐增加。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氨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非必需所基酸中含量最高者为谷氨酸,最低者为胱氨酸。同时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幼体不同发展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2.
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鲁青 《水产学报》1997,21(1):26-31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几种消化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四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淀粉酶活力呈下降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在食性转换过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出现较明显的变化。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着明显的适应性,而且饥饿实验表明消化酶活力受个体发育的影响。作者认为中国对虾幼体消  相似文献   
23.
贾舒雯  刘萍  韩智科  李健  潘鲁青 《水产学报》2011,35(12):1787-1794
采用人工合成的生物素标记(AG)15探针及磁珠富集法构建了脊尾白虾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将脊尾白虾基因组DNA经HaeⅢ酶切后,收集400 ~1 200 bp片段,连接特定接头,与生物素标记(AG)15探针杂交并捕获含有微卫星的DNA片段,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中,构建脊尾白虾微卫星富集文库.随机挑取947个克隆,经菌落PCR检验,其中667个为阳性克隆.从阳性克隆中随机选取184个克隆进行测序,有150个克隆含有微卫星序列,共获得199个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158个(79.4%),非完美型27个(13.6%),复合型14个(7.0%).根据微卫星序列,设计了119对微卫星引物,64对扩增出稳定的具有特异性的条带,经30个脊尾白虾个体进行多样性评价后,有26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26个微卫星位点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3 ~ 16个不等,平均每个位点扩增得到6.5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4)及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的范围分别为0.111 ~ 0.929、0.246 ~0.932、0.231 ~0.909.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位点将为脊尾白虾种群多样性研究、家系识别和种质鉴定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4.
<正>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是一种大型绿藻,为绿藻门石莼目浒苔属的藻类植物,又称苔条、青海苔等。我国浒苔资源丰富,多为野生藻种,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海域均有分布,自然繁殖能力特别强,产量巨大。近4年来山东省近岸海域连续暴发浒苔绿潮,2008年青岛及邻近海域更呈现了罕见的大面积浒苔漂浮聚集态势,浒苔总生物量估计约百万吨,已经影响了海洋渔  相似文献   
25.
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酚氧化酶原系统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分0mg/L、1 mg,L、5mg,L、20mg,L氨氮处理组,分别于0h、6h、12 h、24 h、48 h取样并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氨氮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血淋巴多巴胺含量、血细胞数量、血细胞酚氧化酶原(proPO)活力和mRNA表达以及抗菌、溶菌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各处理组血淋巴多巴胺含量于6 h达到最大值,12 h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血细胞数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除20mg/L氨氮处理组半颗粒细胞、总细胞数量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外,其他处理组3类血细胞和总细胞数量分别于12h或24h时降至最低值,然后保持稳定.各处理组上述指标分别呈明显下降、升高、下降和峰值变化趋势,其中1mg/L处理组血细胞proPO活力在12 h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mRNA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组血细胞proPO活力和mRNA表达分别于12h、6h后保持稳定;各处理组抗菌活力于6h或12h达到最小值,然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溶菌活力在24 h后趋于稳定,且1 mg/L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各处理组血细胞数量、proPO活力、溶菌活力在稳定后均与氨氮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而血细胞proPO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由此可见,三疣梭子蟹在氨氮胁迫下血细胞数量、proPO活力和mRNA表达以及免疫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性,具有显著的免疫毒性效应.本研究旨在为三疣梭子蟹养殖水环境调控和病害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三疣梭子蟹C-型凝集素的原核表达和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RT-PCR扩增三疣梭子蟹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 like-domain protein,CTLD)基因序列,将目的基因克隆入质粒pET32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CTLD.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通过IPTG诱导CTLD的表达,对其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 检测.用His GraviTrap Ni亲和层析柱及超滤离心管纯化目的蛋白,并对其进行活性检验.结果表明,构建得到CTL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得到与预期片段相符的外源基因插入片段,经测序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 39 600的目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成功表达;重组C-型凝集素对兔的红细胞没有明显的凝集作用,但对小鼠红细胞的凝集效价是22,而对所选5种细菌的凝集作用存在差异,其中对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凝集作用,而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凝集现象.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型凝集素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与地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盐度和pH对缢蛏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分为壳长约4 0、5 0、6 0cm3组。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缢蛏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度对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且缢蛏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当盐度为6~30时,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1个峰值变化,在盐度22时均达到最大值。pH对缢蛏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1),此时,缢蛏的排氨率出现1个峰值变化,当pH为8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8.
大菱鲆正常代谢水平及节律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厂化养殖的不同规格大菱鲆(Scophamus maximus Linnaeus)的日常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规格的大菱鲆表现出相同的代谢规律性,摄食对大菱鲆的代谢有明显的影响,摄食后代谢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在摄食后3~9 h内代谢率出现第1高峰值,在凌晨3:00~6:00(摄食后21-24 h)出现第2高峰值,代谢率昼、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体重对大菱鲆的代谢有着显著的影响,4种规格9.69±3.35g、33.34±8.34g、130.18±26.75g和264.11±35.79g的大菱鲆日平均耗氧率分别为0.2702±0.0225、0.1880±0.0189、0.1592±0.0436、0.1033±0.0184mgO2/g·h,日平均氨氮排泄率分别是0.6496±0.0303、0.4560±0.0669、0.3744±0.0320、0.2831±0.0662mgN/100g·h,随着体重的增加,单位体重的代谢率呈下降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29.
甲壳动物幼体消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甲壳动物幼体消化酶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已测定出甲壳动物幼体消化酶的种类主要有:蛋白酶、胰蛋白酶、羧肽酶A、羧肽酶B、氨肽酶、胶原酶、弹性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白酶、酯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昆布多糖酶等种类,初步归纳了甲壳动物幼体主要消化酶的分子量、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析了幼体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力变化模式以及与食性的关系,并采用淀粉酶/蛋白酶活力(A/P)比值或淀粉酶/类胰蛋白酶(A/T)比值作为甲壳动物幼体的食性指标;观察了幼体消化器官的发育,阐明幼体消化酶的合成与分泌不仅由遗传控制、中肠腺发育程度等因子决定,而且还与饲料的营养水平有关,提出采用幼体消化酶对饲料组成的适应性研究幼体营养需求的新途径.[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92-501]  相似文献   
30.
甲壳动物血蓝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潘鲁青  金彩霞 《水产学报》2008,32(3):484-491
在动物界进化过程中,出现了3种重要的呼吸蛋白:蚯蚓血红蛋白(hemerythrin)、血蓝蛋白(hemocyanin)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