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耐低氧、抗病力强、易起捕等优点,其商品鱼养殖已在南昌地区推广开来,深受养殖者欢迎。尤其是池塘混养,自鲳个体大,群体量高,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笔者对南昌地区白鲳商品鱼养殖情况作了全面调查。现介绍几种混养模式及其经济效益情况,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农村山塘主要养殖家鱼,效益相对较低,如果在池塘中搭配放养一定数量的肉食性凶猛名贵鱼类,不仅可以清除池塘中的低值野杂鱼,还可以获得价值较高的名贵鱼产量,每667平方米(1亩)池塘提高经济效益200元以上。下面介绍几种搭配名贵鱼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23.
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超微病理和病理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生化分析等方法,对患"水瘪子"病病蟹的超微病理和病理生理进行研究。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病蟹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脂滴锐减,微绒毛肿胀、断裂,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嵴紊乱、减少甚至消失形成空泡,内质网扩张或断裂为片层状结构;鳃上皮细胞角质膜变薄,细胞核异染色质化,角质层面伸出的指状突起破裂消失,上皮细胞顶膜形成的微绒毛杂乱、断裂甚至消失,角质膜下空腔增大,线粒体畸变,数量减少,内嵴减少,形成空泡,溶酶体数量增多,并与空泡和空泡化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严重病变的鳃上皮细胞中出现细菌颗粒,未见包涵体等病毒样颗粒;肌肉的病变主要是肌纤维松弛、断裂,肌质网溶解消失或者形成小泡,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细胞核固缩且边缘化。病理生理分析结果显示,病蟹血淋巴中血糖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健康蟹,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病蟹肝胰腺中肝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健康蟹。  相似文献   
24.
正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俗称白鱼、翘白等,隶属鲤科,鳊鲌亚科,红鲌属,是赣江和鄱阳湖水系大型优质经济鱼类和主要渔获物之一。翘嘴红鲌肉嫩而味美,深受消费者喜食,市场价长期居高不下,南昌地区个体质量500~750 g的商品鲌鱼批发价高达24~28元/kg,在以草鱼为代表的常  相似文献   
25.
翘嘴红舶(Erythfroculter-ishaeformis)俗称白鱼,鲤科、鳊舶亚科、红舶属。舶鱼栖息于自然水体中上层,为肉食性名优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历史上我省鄱阳湖及赣江水系均盛产翘嘴红舶,堪与“太湖白鱼”齐名。近年来,  相似文献   
26.
成鱼池塘混养鳜鱼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鳜鱼是鄱阳湖名贵的河鲜,近年来这一水产珍品的资源量锐减。为研究野生鳜鱼在池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1987年我们开展了成鱼池混养鳜鱼试验。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淡水白鲳越冬期极易感染小瓜虫,严重时导致白鲳大批死亡,是影响其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南昌市水科所利用温泉水进行白鲳越冬试验,越冬池面积1.61亩,水温19-22℃,恰是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越冬期间,小瓜虫病流行数次,病鱼离群独游,不吃食,身体瘦弱,反应迟钝,漂浮于水面,不久即死亡,镜检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28.
对鄱阳湖鲶幼鱼投喂策略和苗种池塘养殖相关技术开展了研究,以期为该品种规模化大规格苗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持.得出鄱阳湖鲶鱼仔鱼该阶段的生长速度高于青、草、鲢、鳙等常规养殖品种的结论,与南方大口鲶同阶段育苗对比,鄱阳湖鲶鱼大规格苗种具有性情较温顺、耐粗养、病害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9.
在池塘中进行翘嘴红鲌养殖试验。每667m2放养翘嘴红鲌833尾,规格12~15cm,搭配少量草鱼、鲢、鳙,投喂蚕蛹、配合饲料,饲养240d,每667m2产翘嘴红鲌580kg,平均全长44.6cm,平均体长39.6cm,平均体重625g,养殖成活率95%,其它配养鱼产量259.5kg/667。  相似文献   
30.
测量分析了鄱阳湖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的形态特征和框架特征。鄱阳湖鳡鱼的背鳍为D.Ⅱ.11Ⅰ-9,臀鳍A.0.13,腹鳍V.Ⅰ.9,胸鳍P.Ⅰ.17,尾鳍C.Ⅵ.25。其体长为体高的6.7~6.9倍、为头长的4.3~4.5倍、为尾柄长的6.29~6.31倍、为肠长的2.04~2.08倍。其体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表示,体长与肠长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