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给大西洋鲑稚鱼造成直接危害是小瓜虫的营养体,用500ppm的36%甲醛溶液和5ppm的孔雀石绿药浴30分钟,每隔2天进行一次药浴,连续三次,取得100%杀灭寄生于体表与鳍条上小瓜虫,建议预防性用药浓度250ppm福尔马林,2ppm孔雀石绿止水消毒60分钟,每隔15天对稚鱼进行预防性消毒,避免造成稚鱼批量死亡的后果,特别注意在雨天过后,即开始进行预防性消毒,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激素营养法对虹鳟鱼性转换技术进行了研究。在虹鳟稚鱼刚开食时,即性腺分化之前。投喂含有一定剂量激素的饲料一定时期即可达到性逆转的目的。雄激素以剂量为5毫克和17α-基甲睾丸酮/公斤饲料的效果较好,投药饵时为三个月,而后转入常规饲育,二龄时解剖观察,雄性率占群体的74%;雌激素以剂量为10毫克雌二醇/公斤饵料的效果较好,投药饵时间为两个月后而转入常规饲育,二龄时解剖观察,雌性率占群体的80%,并且在二龄时对比了雌激素处理组,雄激素处理组及对照组的生长状况,结果雌激素处理组生长情况最佳,雄激素处理生长情况不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从开始研究激素对虹鳟鱼性分化的影响到现在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手段,以及各国学者运用激素和人工雌核发育技术在虹鳟养殖和育种中所取得的成果,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施氏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自7-8龄后备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亲鱼群体中选出成熟较好的亲鱼进行人工催熟培育,其中1尾雌鲟,5尾雄鲟效果较好,经催产,手术取卵,干法授精和孵化,获受精卵19095粒,孵出健康鲟苗8714尾,受精率30.12%,孵化率45.63%,受试鲟术后20d左右开始摄食,伤口完全愈合,孵出的鱼苗经9d暂养,卵黄吸收完毕,开始摄食,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5.
在农田土壤中,常见到一种牛皮状丝质虫茧。每个虫茧上都粘联着一只蛴螬头壳,经观察,是一种臀沟土蜂(Tiphia sp.)幼虫寄生蛴螬的结果。自然寄生率一般在30%以上,最高可达50%左右,对减轻蛴螬危害有一定作用。自1979年开始,我们对此  相似文献   
16.
对人工培育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Brandt亲鱼与野生亲鱼的成熟卵、精子及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在相同的孵化条件下(17~19℃),两者从受精卵到孵出期有着相同的发育特征;全人工繁殖的施氏鲟成熟卵从受精到孵化出膜需100~113h,积温为1800~2034℃·h,野生施氏鲟的成熟卵从受精到出膜需95~104h,积温为1710~1872℃·h;人工培育施氏鲟成熟卵的受精率(30 12%)和孵化率(45 63%)明显低于野生鱼的(78 39%、74 54%);人工培育施氏鲟雄鱼精子的活力(快速泳动1 5~2 0min,寿命3 2~3 4min)较野生施氏鲟的(快速泳动3 4±0 5min,寿命5 3±0 2min)低得多;人工培育施氏鲟的成熟卵径(3 03±0 26mm)小于野生施氏鲟的(3 50±0 25mm),卵的粘性也较野生鱼卵低。此结果与精、卵的成熟程度有关,成熟程度上的差别又与亲鱼成熟的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平板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比较南蛇藤乙酸乙酯相、水相、乙醇相3种提取液对弧菌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探讨南蛇藤果实提取液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3种提取液的MIC值分别是145.8、208.32、91.7 mg/mL(鳗弧菌);125.01、87.52、08.33 mg/mL(副溶血弧菌)。南蛇藤果实的3种提取液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水相和乙醇相次之。  相似文献   
18.
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生长、存活以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养殖密度(3.33、6.93、10.01、13.65kg/m^3)对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幼鱼生长、存活和行为的影响。经48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存活率、肥满度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其生长离散影响差异显著(P=0.001);体重变异系数(CV)与养殖密度(SD)呈正相关(CV=0.288SD-5.999,R=0.875,P=0.004);特定增长率(SGR)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二者呈显著负相关(SGR=15.220—5.908SD,R=-0.832,P=0.005),但净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增加,且各密度组最终净增重差异极显著(P=0.000);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的活动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低密度鱼集群性较低,对光线、声音等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敏感,大部分鱼都在水体底层进食,投饵时易剩料;高密度组的幼鱼相遇频率要高于低密度环境中的频率,彼此相互碰撞与避让,鱼类出现游动急躁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育并达到成熟的史氏鲟雄鱼 ,人工摧情获得精液。本文介绍对精子生物学特性的观测结果 ,其中包括 :透视电镜下观察到的精子形态结构 ,精子快速泳动时间和寿命 ,精液的质量密度和精子密度 ,同时与野生雄鱼精子活力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鲑鳟鱼类健康养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鲑鳟鱼类 ,由于其自身的品质和对生活环境的特殊要求 ,决定了它绿色、环保营养食品的性质 ,因此 ,在世界优质水产品养殖业中 ,鲑鳟鱼类养殖是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近年来鲑鳟养殖发展很快 ,1 991年产量不足 40万吨 ,2 0 0 0年达到 1 1 2 1万吨。产量的增加 ,主要得益于优健康养殖研究的发展。欧、美、日等国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就开始实行健康养殖 ,并在鲑鳟鱼的养殖用水、水流量、溶氧、养殖量、饲料营养、饲料添加剂、养殖设施、疾病防治等方面 ,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标准 ,并严格实施。我国鲑鳟鱼养殖始于 1 95 9年 ,现有养殖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