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63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46篇
  47篇
综合类   456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203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总结了绿色食品瑶池番茄生产种植规程,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培育壮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背景】 东北寒地黑土区气候寒冷生长期较短,以往在退化草地或低产田种植紫花苜蓿,为保证安全越冬,一般每年只能刈割三茬;在 “粮改饲”背景下,寒地黑土农区耕地土质相对较肥沃,田间管理较规范。【目的】 通过探究东北寒地黑土农区在合理施肥条件下紫花苜蓿年刈割4茬的可行性,为寒地黑土农区苜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以种植第二年“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在苜蓿春季返青前一次性土壤施肥525 kg·hm -2基础上,再于每次刈割前15 d喷施自主研制的寒地黑土农区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进行年刈割4茬和3茬的比较试验,以不施任何肥为对照,观测施肥条件下紫花苜蓿年刈割4茬比传统年刈割3茬在产草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变化,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在东北寒地黑土农区合理施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的可行性。【结果】 施肥可以有效提高苜蓿产草量和质量,在施肥(土壤底肥+叶面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和3茬的总干草产量分别为13 544.44 kg·hm-2、11 935.26 kg·hm-2,比对照(不施肥)分别提高了11.45%、10.77%,平均粗蛋白质含量分别达22.11%、21.68%,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17%、7.59%。施肥(土壤肥+叶面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比年刈割3茬的干草产量提高13.48%,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提高2%,并对越冬率影响不大,仅降低2个百分点,从96.70%降低为94.84%。苜蓿施肥并年刈割4茬的产值和产投比分别达24 380.01元/hm2和2.05,比不施肥年刈割3茬纯增收4 851.68元/hm2,经济效益明显。【结论】 在东北寒地黑土农区种植紫花苜蓿,在合理施肥条件下年刈割4茬,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产草量、牧草质量和经济效益,而且不影响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93.
活动断层是海底管道的主要地质灾害威胁之一,断层作用下管道会产生过量的轴向变形而失效。提出一种改进的走滑断层作用下海底管道应变解析分析方法:根据线性强化模型考虑了管材的非线性本构关系,通过理想弹塑性本构的非线性土弹簧模型准确计算土壤非线性约束对管道结构响应的影响,由管道受力微分控制方程推导得到管道内轴向应变的解析结果,并给出管道伸长量的显示表达式。最终基于平衡方程和迭代计算,可以精确计算管道应力应变。对比有限元计算结果,改进后的管道应变解析分析方法较现有的推荐方法(Newmark法)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94.
芥菜型油菜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调查了一个包含139个芥菜型油菜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脂肪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和硫甙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芥酸与其它脂肪酸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除芥酸外的其它脂肪酸间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品质性状均表现出较高广义遗传力,其中芥酸和硫甙的遗传力超过90%,硬脂酸和亚油酸的遗传力在80%~90%之间,而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力在70%~80%之间.主成分分析获得2个分别能解释64.9%和16.4%的变异因子,散点图将全部139个株系分成群Ⅰ、群Ⅱ和4个散落的株系,聚类分析对于此群体品质性状的遗传和特异材料的筛选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拔节期干旱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重要灾害,揭示不同品种对干旱胁迫生理响应的差异,可为鉴选与培育抗旱品种提供指导。选取黄淮海平原不同冬麦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晋麦47、洛旱2号、石家庄8号、豫麦18和郑麦9023共5个品种和1个抗逆性较弱的品种偃麦20,利用防雨棚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从籽粒产量以及气孔特性、膜稳定性和渗透调节特性等方面,分析拔节期受水分胁迫后,各品种抗旱性和干旱胁迫响应途径的差异。结果表明:(1)灌溉条件下,晋麦47、洛旱2号和石家庄8号产量较高,豫麦18和偃麦20产量较低。拔节期受干旱胁迫后,晋麦47、洛旱2号和豫麦18产量较高,石家庄8号和偃麦20产量较低。可见,以籽粒产量为抗旱性评价的核心指标,晋麦47、洛旱2号和豫麦18抗旱性较强,石家庄8号和偃麦20抗旱性较弱,郑麦9023抗旱性居中。(2)3个抗旱品种间干旱胁迫响应途径并不一致。与抗旱性较弱的石家庄8号和偃麦20相比,拔节期干旱胁迫下,豫麦18气孔导度较低,气孔调节能力强;洛旱2号细胞渗透势较低,渗透调节能力较强;洛旱2号膜离子渗漏率较低,膜稳定性较强;晋麦47在气孔调节、渗透调节和膜稳定性调节方面与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冬小麦品种间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途径存在差异。因而品种的抗旱性难以通过单一生理指标科学评价,需要多指标联合鉴定。  相似文献   
996.
为明确适合苏打盐碱地水稻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的氮肥运筹方式。以粳稻品种垦粳7号为供试材料,于2017~2018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5种氮肥运筹方式:不施氮肥(N0)、农民常规施氮(N1,N总量150kg/hm~2,基肥∶蘖肥∶穗肥=6∶3∶1)、平衡施氮(N2,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4∶3∶3)、减氮处理(N3,N总量13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4∶3∶3)、平衡氮肥前移(N4,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5∶3∶2),其中以N1为对照。分别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植株氮、磷、钾含量,并分别计算氮、磷、钾积累量及转运量、转运贡献率,收获后测定实际产量。结果表明,与N1相比,N2和N3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实际产量,平均分别提高14.23%和5.64%,其中N2与N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N4产量显著降低了7.98%;N2和N3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片、茎鞘和穗部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且以N2最高,与N1间差异显著,同时,N2和N3提高了齐穗至成熟期叶片和茎鞘氮、磷、钾养分转运量、转运率、转运贡献率以及穗部养分增加量,尤其N2叶片氮、磷、钾转运量以及叶片氮转运率平均分别显著提高了83.27%、71.33%、74.54%和20.26%,而N4表现出与N2和N3相反的趋势。此外,水稻产量与成熟期叶片、茎鞘和穗部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以及养分转运贡献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各养分转运贡献率间存在协同性。综上所述,平衡施氮和减氮处理能提高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促进齐穗至成熟期养分的转运,利于苏打盐碱地水稻增产及对养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廉价易得并且无污染的有机废弃物、无机矿物为包膜材料对尿素进行包膜,试制出2种环境友好型包膜尿素(FU和YU),通过"静态吸收"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2种包膜尿素的氨气挥发规律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在低施氮量和高施氮量条件下,2种肥料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氨气挥发损失和氮素淋溶损失,与Ur处理相比,FU和YU处理氨挥发量最高减少21.22%和38.00%。随着淋溶时间的增加,各处理淋溶液pH逐渐降低,且Ur下降幅度最大,YU最小,呈现YUFUUr的趋势。Ur电导率由最高值1.17mS/cm降至0.06mS/cm,降低幅度最大,YU在3种处理中趋势最为平缓,降低幅度最小。FU和YU处理的氮素初期溶出率较Ur处理在高施氮量下减少9.39%和15.60%,在低施氮量下减少4.65%和7.12%。与普通尿素相比,在淋溶第1天YU处理铵态氮的淋溶速率分别降低22.43%(低施氮量)和24.80%(高施氮量),FU处理分别降低1.00%(低施氮量)和4.96%(高施氮量),随后降低幅度UrFUYU。在第8,9天开始出现硝态氮最大淋溶速率,且YU处理较Ur处理分别降低26.98%(低施氮量)和21.07%(高施氮量),FU处理较Ur处理分别降低6.98%(低施氮量)和8.95%(高施氮量),在淋溶后期包膜尿素的铵态氮、硝态氮的淋溶速率均有所增加,延长了有效氮的持续时间。2种环境友好型包膜尿素中以有机废弃物为包膜材料的实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形态氮(NH4+-N、NO3--N)对杉木根际土壤氮(N)与磷(P)养分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以1年生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研究杉木幼苗在接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Gm)和添加不同形态N(NH4+-N、NO3--N)后根际土壤N、P养分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与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结果](1)AMF接种提高了土壤有效P含量,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有机氮以及全P含量,与NH4+-N处理相比,NO3--N处理下AMF对土壤N、P养分的调节作用更显著(p<0.05);(2) AMF和不同形态N添加提高了土壤中酸性磷酸酶(AP)、脲酶(URE)、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益母草碱对大鼠的抗凝血作用,筛选出抗凝血效果最佳的剂量,为进一步治疗血瘀引起的相关动物疾病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50只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200±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益母草碱低剂量组(15 mg/kg)、益母草碱中剂量组(30 mg/kg)、益母草碱高剂量组(60 mg/kg)和阳性对照组(丹参滴丸),每组10只,灌胃给药7 d,第8天腹主动脉采血,测定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益母草碱低剂量组的PT显著延长(P<0.05),D-二聚体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TM含量显著升高(P<0.05);益母草碱中剂量组的PT、APTT、TT显著延长(P<0.05),FIB含量显著下降(P<0.05),D-二聚体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益母草碱高剂量组的PT极显著延长(P<0.01),TT显著延长(P<0.05),FIB含...  相似文献   
1000.
杨东伟  姜文莹  王丽丽  陈方园  章明奎 《土壤》2023,55(5):1097-1105
为探讨农旅融合背景下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浙江省绍兴市境内选择代表性土壤剖面,分层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田改制后土壤剖面性态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演变。结果表明:水田改林地后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表层土壤坚实度增加了6.79倍,容重增加了33.7%;土壤颜色亮度和彩度增加,土壤结构体增大;表层土壤全铁和游离铁含量增幅分别为7.44%和8.70%;表层土壤活性铁和亚铁含量降幅分别为18.20%和91.56%;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总量下降44.57%,好氧细菌/厌氧细菌比值增加92.6%,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比值下降45.3%。总之,农旅融合背景下水田改林地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对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生长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