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48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转录组测序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对物种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基因结构分析和功能注释,探讨特定条件下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情况。该研究分别获取低盐胁迫组(盐度0.2)和自然海水组(盐度31)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样品,通过Illumina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13.92 Gb高质量测序数据,组装得到111 618条转录本和72 734条Unigenes,其中有22 879条Unigenes得到注释,比对到Nr数据库的Unigenes为21 931条;筛选出1 492条脊尾白虾低盐胁迫差异显著表达基因,包括829条上调基因和663条下调基因,其中有810条差异表达基因得到注释。通过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锁定大量脊尾白虾在自然海水和淡水环境下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脊尾白虾在低盐胁迫条件下的生理保护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2.
为探明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的消化机能,明确适宜的投喂频率,减少互残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中华蛸消化系统各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比较了摄食前后各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以及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蛸嗉囊、胃、盲囊和肠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组成,内壁含有较多的褶皱,胃壁肌层最发达,盲囊和肠黏膜褶皱层无护膜;前唾液腺和后唾液腺均为复合管状腺,由腺管及大量的分泌导管组成;肝脏内肝小叶界限不易分辨。中华蛸摄食后,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肝脏是分泌消化酶的重要器官,胰蛋白酶活性在肝脏最高为(148.74±21.25) U/mg,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肝脏和胃最高。摄食后血浆总蛋白在120 min达到最低值后上升,血糖和肌糖原浓度在200 min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血浆胆固醇和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消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食物进入嗉囊和胃部,肝脏分泌大量胰蛋白酶,机体的营养物质为消化过程供能,含量下降;第2阶段胰蛋白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营养物质逐步被消化吸收。中华蛸完整的消化吸收过程约400 min,研究表明,中华蛸养殖生产中适宜的投喂间隔时间为6~7 h。  相似文献   
123.
三疣梭子蟹与不同虾类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脊尾白虾等虾类与三疣梭子蟹进行混养。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三疣梭子蟹养殖单产最高,平均产量1678.5 kg/hm2,其次为凡纳滨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平均产量1659 kg/hm2。对虾养殖单产以凡纳滨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最高,平均产量990 kg/hm2,其次为中国明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平均产量952.5 kg/hm2。但考虑到日本囊对虾市场售价为其他混养虾类的两倍,因而日本囊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养殖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24.
凡纳滨对虾早期因其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均有养殖,并且成为世界上养殖量最高、产量最高的对虾。随着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过程中所发生的病害也日趋增多和日益严重,其中尤其是以病毒性疾病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也最难以治理。每年对虾养殖业因疾病而造成的损失中有60%是由病毒性疾病所引起的,故而本文选取了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三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毒,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为对虾养殖从业者提供一个科学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5.
病害防治是水产养殖的重中之重。通过论述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水产养殖病害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比较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水产养殖病害快速检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南美白对虾营养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南美白对虾营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南美白对虾营养生态学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7.
128.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通过DNA提取和PCR扩增分离鉴定样本中的欧文斯弧菌(Vibrio owensii)、哈维氏弧菌(V.harveyi)、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副溶血性弧菌(V.parahaemolyticus)、新喀里多尼亚弧菌(V.neocaledon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坎式弧菌(V.campbellii)、霍乱弧菌(V.cholerae)、含CTX肠毒素霍乱弧菌(V.cholera CTX)、拟态弧菌(V.mimicu)和河流弧菌(V.fluvialis)11种致病性弧菌。根据样本TCBS平板检测结果,统计样本中所检测弧菌的重复出现率,按出现频率逐级分析,对检出率较高的欧文斯弧菌(V.owen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和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进行详细探讨,并根据养殖过程出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为凡纳滨对虾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