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引进优良品系“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对其苗种培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及示范推广.将“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用搅碎机60 ~120 S切碎成300~500μm的藻丝段,喷洒于平铺的贝壳上,密度约为500段/cm2,进行移植贝壳培育.并对移植后的贝壳丝状体采用控制光时、光强、温度等调控措施,结果显示:坛紫菜“申福2号”在水温26 ~29℃下,获得丝状体贝壳10972.5 m2;条斑紫菜“太空1号”在水温22 ~21℃下,获得丝状体贝壳60 m2;两个品系的丝状体成熟率均达40%以上.在显微镜(10×10倍)下观察,成熟的坛紫菜丝状体经10 h的夜间海水刺激,一滴孢子水(面积约204.1 mm2)一个视野(面积约3.14 mm2)平均80个壳孢子;条斑紫菜丝状体经7d左右的池水搅动刺激,采苗帘—根纱头一视野平均20个壳孢子,采苗效果良好.采苗后的养成面积,坛紫菜“申福2号”为12194亩,条斑紫菜“太空1号”为29亩.  相似文献   
22.
利用表型性状和SSR标记对山西省41份青狗尾草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表型水平,通过分析每份资源的株型、穗型、叶型等14个表型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山西青狗尾草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其中叶片绿色的深浅即叶绿素含量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76,其余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也大多保持在2.0左右;大多数青狗尾草的穗型为纺锤形,籽粒颜色和形状分别是青色和纺锤形。通过表型聚类可将山西青狗尾草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主要表现为株高、穗数等整体指标居中;第2类主要表现为植株小,穗数少,单株干重低等;第3类主要表现为植株高大,穗数多,穗重等。聚类分析发现表型多样性与山西特定生态地理区划有一定相关性。在分子水平,利用2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0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个,基因多样性与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66和0.61。虽然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41份青狗尾草资源分为了3类,但3种方法对狗尾草资源的划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且划分出的3个类群与山西的生态地理区划也不完全一致,表明不同表型和遗传背景的青狗尾草资源在山西混合分布,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相似文献   
23.
在水温16.6~11.6℃、盐度29.3~27.6的海域环境条件下,将1 080 cfu初始体质量为(51.8±6.9)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放养于4组共36个网箱吊笼(规格为72 cm×39 cm×31 cm,分为6层),每个吊笼30 cfu(每层5 cfu),分别投喂海带(A组)、海带+鲜杂鱼糜(B组)、海带+扇贝边粉(C组)和仿刺参粉状配合饲料(D组),研究了不同饲料对仿刺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84 d的饲养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仿刺参成活率(SR)和脏壁比(VBWR)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和蛋白质效率(PER)却不同。各组WGR、SGR分别介于172.3%~79.6%和(1.19~0.70)%·d-1之间,B、C两组WGR、SGR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A、D两组(P0.05),D组最小。B组FCR最低,D组最高,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A组PER最高,D组最低,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饲料影响仿刺参体成分,D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其它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粗蛋白含量变化在40.0%~48.1%之间,C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其它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大,为1.3%~3.8%之间,B组最高,C组最低,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A组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B组显著高于C、D两组(P0.05),而C、D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仿刺参各生长指标,在试验饲料组中,饲喂海带与鲜杂鱼糜搭配饲料(B组)对网箱吊笼养殖仿刺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4.
植物缺磷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转录调控是植物耐低磷调控的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关植物低磷诱导转录因子转录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了与植物磷胁迫相关的转录因子PHR1,PHO1,WRKY6等调控磷酸饥饿的方式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根系形态变化和激素信号等方面的功能,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
竹溪县地处鄂西北边陲,周边与本省竹山县,陕西省旬阳县、平利县、镇平县和重庆市的巫溪县接壤,总面积3307km~2,耕地面积27400hm~2,人均拥有耕地866.67m~2.尽管全县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林特资源和矿产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起步晚、底子薄等多种原因,导致竹溪县富资源、穷财政、贫农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08元,1994年度被列为国家贫困县,1996年再次确认为湖北省特困县之一.  相似文献   
26.
三沙湾夏季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分布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和2005年夏季2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福建省三沙湾夏季浮游植物分布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三沙湾夏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总数量为2.5×104cell/L,浮游植物以近海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最大优势种中肋骨条藻在湾内广泛分布。受8月西南季风和海流作用的影响,三沙湾内有外海高盐性种类分布。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利用理论研究与实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创性的论述了羊肉产生膻味的原因,以及饲草料的含硫量对减小和消除羊膻味的作用.阐述了硫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和生理作用,评价了内蒙古天然草原硫丰度分布现状,提供了家畜缺硫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8.
[目的]鉴定茶叶籽水浆发酵分层过程中后期的微生物种类,并研究其数量动态,为优化茶叶籽油生物发酵生产工艺及揭示茶叶籽水浆发酵分层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添加放线菌酮的MRS固体培养基对发酵5 h的茶叶籽水浆发酵液划线培养,并进行微生物分离与提纯;通过形态学观察、酶学反应、碳源反应、16S rDNA及pheS基因测序分析、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再利用涂布培养法观察菌体的数量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从茶叶籽水浆发酵液中分离纯化获得两株菌株,分别编号为JJZ12和JJZ21.两株菌株的菌落均呈圆形,白色,凸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其中,JJZ12菌株的菌体呈杆状,大小0.6~1.2μm×1.0~3.0μm,成对或短链排列,革兰氏阳性;JJZ21菌株的菌体大小为0.5~0.7μm×0.8~1.7μm,单个或成对排列,革兰氏阳性.经鉴定,JJZ12和JJZ21分别为Gluconacetobacter liquefaciens(产液葡糖酸醋杆菌)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plantarum(植物乳杆菌)的一个菌株;结合本研究编号,两种杆菌分别命名为G.liquefaciens JJZ12和L.plantarum subsp.plantarum JJZ21.在茶叶籽水浆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JJZ12和JJZ21菌体的总数量在发酵5 h后逐渐快速增加,至15 h时达最大值,之后又逐渐回落进入稳定状态.[结论]JJZ12和JJZ21两株杆菌是茶叶籽水浆发酵中后期起主要作用的发酵微生物,该结论为解释茶叶籽水浆发酵分层现象的发生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基于名优谷子品种晋谷21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米因其营养丰富日益受到重视, 而小米的品质是民众选择小米时最为关注的指标。晋谷21米质优异, 但由于缺少基因组信息, 严重阻碍了其优异米质形成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对晋谷21全基因组进行重测序, 获得了14.95 Gb高质量测序数据。进一步将其与豫谷1号参考基因组比较, 发掘了169 037个InDel位点和1 167 555个SNP位点, 其中长度在13~50 bp之间适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InDel位点为14 578个。选择其中1个SNP位点和68个InDel位点验证, 表明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开发的InDel和SNP标记真实可靠。基于名优谷子晋谷21重测序数据开发的InDel和SNP分子标记具有通用性, 可用于其他谷子、狗尾草和谷莠子等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同时, 开发了一个晋谷21特异的InDel标记2G5501976, 利用该标记即可快速鉴定待测材料是否为晋谷21及其衍生品种。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晋谷21的基因组特征, 不仅为深入解析其优异米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而且为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分析和基因克隆提供了分子标记资源。  相似文献   
30.
光对油菜胚中蛋白质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晓  王兴春  向小娥 《核农学报》2019,33(8):1501-1507
为探究光对油菜胚中蛋白质和脂肪酸生物合成中的影响,本研究于油菜开花后25 d(25 d)起,对油菜角果用锡箔进行遮光处理,分别收集遮光处理后3 d(28 d)和10 d(35 d)角果种子中的胚,以未遮光处理的油菜种子胚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遮光处理的胚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脂肪酸组分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18:1)含量显著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含量却大幅下降。进一步将开花后25 d油菜胚在加入电子传递抑制剂DCC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发现胚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以及叶绿素含量均受到ATP的调节。综上,油菜胚发育过程中光照可以影响质体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从而调控油菜营养物的积累。本研究揭示了质体光合作用在油菜种子油脂积累过程中的作用,为今后培育高含油量、高品质油菜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