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8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30篇
  82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吴发明  李敏  王兵  俸世洪  王道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82-8983,8999
[目的]鉴定不同产地火麻仁种质抗逆性强弱,为火麻仁药材栽培引种提供科学的选择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控温的方法,测定了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21份火麻仁种质资源的抗旱、抗寒和耐涝的性能;采用大田种植,调查观测的方法测定火麻仁种质抗叶面跳甲的性能。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火麻仁种质资源抗性恢复指数RI值和虫口密度,综合评价了21份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耐涝性、抗寒性和叶面跳甲抗性,并采用加权评分法对21份火麻仁种质的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被测21份材料中,各产地火麻仁抗逆性综合评分为49.85~84.10,评分前3位的分别是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靖边和云南楚雄禄丰产火麻仁,评分最低者为贵州贵阳息烽。[结论]各产地火麻仁种质的抗逆性各不相同,在引种栽培时应根据栽培地域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92.
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及杀菌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工艺及杀菌工艺。[方法]比较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酸度、pH值和活菌总数的变化,并对泡菜进行感官评定;比较了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的效果;最后考察了白菜泡菜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接种发酵缩短了发酵时间,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0.4%,盐浓度4.0%;以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为代表的杀菌方式都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有望取代现有的热杀菌方式;泡菜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对延长泡菜货架期可产生积极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直投式白菜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洛阳市开展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洛阳市常年种植各种农作物60万hm2左右,每年因农作物病虫侵害造成产量损失在10万t以上,经济损失超过亿元。因此,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提高粮食产量,保证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但由于目前农业生产的分散经营和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等原因,给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个别地方的农田甚至出现因病虫为害严重不防治而造成农作物基本绝收的现象。为进一步探索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模式,提高农作物病虫害  相似文献   
94.
重金属胁迫对2种地被竹抗氧化酶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法对4种重金属(Cd2+、Pb2+、Cu2+、Zn2+)胁迫下的菲黄竹与菲白竹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菲黄竹的SOD、POD、及CAT活性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总体趋势是先增大,之后降低,最后又增大;而菲白竹则是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产物(MDA)则于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重金属胁迫下,2种地被竹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被诱导,且菲白竹比菲黄竹有更强的耐重金属胁迫性。  相似文献   
95.
亚热带几种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江西省大岗山地区的天然次生林及其更新后的杉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林和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下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林型下土壤肥力的整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更新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土壤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Km值外,其他各项酶指标都具有一定的土壤肥力评价意义;天然次生林的更新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各林型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天然次生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杉木林马褂木林。  相似文献   
96.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区域差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颁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标准的框架下,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2007年辽宁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对本溪市和大连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市和大连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280.30、205.82亿元·a-1;按不同优势树种(组)划分的林分类型在两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均有差别;针叶树种的林分在大连市发挥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要优于本溪市,而阔叶树种则相反。  相似文献   
97.
宁夏枸杞自交亲和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枸杞的11个品种和3个新优系去雄套袋、同株同花自交、同株异花自交、异品系异交,初步判定:宁夏枸杞的自交亲和指数为2;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只有在有种子的情况下才能坐果;自交亲和性在种内存在较大变幅。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宁夏枸杞已由自交不亲和向自交亲和演变,麻叶系单花自交与株内自交结果有较大差异,是一种“部分自交亲和”的变异,宁杞1号是典型的高度“部分自交亲和”的材料;青果坐果率、红熟果实收获率与亲和指数之间有较显著的相关性,但不宜作为亲和指数使用;单果重与种子数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异交有助于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增加坐果率与单果重。自交不亲和是诸多材料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宁杞1号得益于其极高的部分自交亲和水平,新品系0207同株自花异花自交指数均高,从丰产、稳产角度看,在新优系中最具优势。  相似文献   
98.
利用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从气温、降水、蒸发量等基本气候要素,对获嘉县37年的农业气候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获嘉县近37年来气候变化明显,气温呈现周期变化和整体逐渐上升趋势,降水减少,蒸发量减少;其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冰雹、大风,导致获嘉县农作物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大,并提出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9.
紫色土中联苯菊酯残留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紫色土农药残留的生态环境效应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响应机理,以三峡库区具代表性的紫色土为材料,通过玉米盆栽模拟试验和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残留态联苯菊酯对紫色土土著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联苯菊酯对土著细菌和放线菌有显著的促生效应,依联苯菊酯浓度从低到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随时间逐次出现最高峰值:第6天,LB-L处理下的细菌和放线菌数分别达9.02×106 个/g和2.77×106 个/g,约为相应对照的9倍和3倍;第11天,LB-M的细菌数约为对照的77倍,达到5.19×107 个/g;第16天时,LB-H的细菌数为1.71×107 个/g,LB-M和LB-H处理下的放线菌数分别为4.04×106 个/g、4.35×106 个/g。其次,联苯菊酯残留对土著真菌有显著且迅速的抑制作用,即使在2.50 mg/kg残留水平下,真菌数量也会在施加联苯菊酯后第2天发生显著降低。再次,紫色土中3种土著微生物类群对残留态联苯菊酯均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适应性,但表现有所不同:土著细菌的生态响应存在阈值,土著放线菌表现为较长时期内稳定的促生效应,土著真菌则表现为可恢复的抑制效应。试验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等生物因素可作为联苯菊酯对紫色土根际微生态影响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烟叶角质层热解行为及其在热解过程中气相产物释放规律,采用酶法、化学方法分离烟叶角质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利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质谱(TG-FTIR-MS)联用技术检测角质层的热释放行为和热解产物。结果表明,采用酶法和化学方法均可分离烟叶角质层,烟叶角质层的热解可分为失水(50~135℃)、快速脱挥发分(135~595℃)和碳化(595~900℃)3个阶段,其热解产生的气体成分主要包括CH4和CO2,气态产物多集中在300~600℃温度区间,其中以羧酸类化合物和甲苯居多。苯系物在250℃左右开始产生,在500~540℃温度区间内达到峰值,而尼古丁的生成量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