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78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37篇
  30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64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察汗淖尔湿地位于河北尚义县,与内蒙接壤,湿地为大量的动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湿地内包含陆生脊椎动物172种,包括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和各种浮游类动物等,其中还包括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82.
罗华  孙雨露  王君 《核农学报》2024,(5):881-888
为探究原料干化对所酿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山西省清徐县龙眼葡萄为原料,利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进行原料干化处理,并采用带皮、清汁发酵两种方式进行半干型龙眼白葡萄酒的酿制,以未干化葡萄原料所酿葡萄酒为对照,对干化处理过程中葡萄浆果及所酿酒样的基本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监测、分析,并对酒样进行感官品评。研究表明,干化处理过程中,葡萄原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初始14.33°Bx升至26.70°Bx,可滴定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最终达到8.08 g·L-1,pH值略有升高至3.93。相比对照酒样,干化葡萄所酿酒样酒精度、残糖及可滴定酸含量均有提升;酒样风味物质检测结果表明,干化龙眼葡萄清汁发酵葡萄酒检测到挥发性物质达20种,且具有更多醇类、羰基类物质,柑橘香气及新鲜绿叶香气突出,干化龙眼葡萄带皮发酵酒样香料特征更为明显;感官品评结果表明,原料干化处理使得葡萄酒偏金色调,风味较为复杂,口感更平衡。综合各项指标得出,龙眼葡萄原料干化后清汁发酵葡萄酒花香更为浓郁,香气复杂度更高,口感香浓,且具有较高的澄清度,表现最佳。本研究可为龙眼葡萄酿酒多样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84.
小胡杨是小叶杨和胡杨远缘杂交选育出的抗旱、耐盐碱优良品种,但是其硬枝扦插生根率低,限制了其大面积推广种植。构建小胡杨组培快繁体系既可实现良种快繁,又可为其持续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小胡杨无菌苗为材料,分别利用完全随机区组和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出叶片不定芽再生及生根的适合培养基,并初步探索了再生植株的移栽条件。结果显示,小胡杨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0.4 mg/L6-BA+0.4 mg/L KT+30 g/L蔗糖+6 g/L琼脂(pH=5.8~6.0),叶片分化率可达(97.61±4.12)%,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1.80±0.66)个不定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 IBA+30 g/L蔗糖+6 g/L琼脂(pH=5.8~6.0),生根率可达(98.67±0.13)%,接种9 d就可生根,接种30 d后,平均根长达(7.27±0.41) cm,平均苗高为(6.44±0.07) cm,单株叶片数达(10.47±0.35)片;将生根培养30 d的再生植株移栽到草炭土∶珍珠岩∶蛭石=3∶1∶1混合的基质中,15 d后成活率可达83.33%。小胡杨组培快繁体系...  相似文献   
85.
采用稻虾共作养殖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之中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量,并大幅度减少虾养殖所带来的水源浪费以及污染,进而可以确保食品安全,并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稻虾共作的养殖技术进行介绍,为稻虾共作养殖技术的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6.
本文对小地老虎的形态特征、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雌成虫的求偶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地老虎在18、21、24、27、30℃条件下世代发育历期分别72.23、51.28、39.71、32.20、27.15 d;雌蛾的求偶行为均发生在暗期,但关灯后5 h内雌蛾很少求偶,从羽化后2 d求偶率开始增加,羽化后3~4 d达到求偶高峰。  相似文献   
87.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放线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延辉  王君  王进宾 《土壤通报》2016,(5):1142-1147
研究旨在揭示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放线菌多样性,以便从中寻找新的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微生物资源。采用3种分离培养基,利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贝壳堤土壤样品进行分离;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基因测序对放线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74株放线菌分属于10个科,13个属,其中链霉菌属(42%)和拟诺卡氏菌(11%)为优势菌属。16S rDNA基因分析表明,61%的菌株与已知菌的相似性都在99%以下,其中菌株BK-17的16S rDNA序列与同源性最近的菌株相似率仅为95.2%。以2株细菌和5株植物病原真菌作为指示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有94株至少对1种指示菌有抑菌作用,有8株对7种指示菌都有很强的拮抗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土壤中存在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存在很多潜在的新菌种和活性菌株,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88.
吉林水田防护林防风效能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西部水田防护林10条典型林带的结构因子和防风效能进行调查,分析了林带结构因子与防风效能有效防护距离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林带结构不同,导致林带的防风效能差异显著,并且依据防风效能将水田防护林分为3类:Ⅰ(3、4、6、8)、Ⅱ(2、7)、Ⅲ(1、5、9、10),有叶期防风效能(E有叶期)和无叶期防风效能(E无叶期)较好的林带分别为第3、4、6、8条林带.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是-60~160 m。第3、4、6、8条林带结构的防风效能较好。防风效能与林带结构因子分析表明,枝下高、β有叶期β无叶期E有叶期E无叶期呈显著正相关,胸径与防风效能呈负相关,而且其枝下高、β有叶期β无叶期适宜值范围分别为4~7 m、0.31~0.39和0.63~0.75之间,胸径的适宜范围为<32 cm。  相似文献   
89.
利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对虾养殖池塘进行日本对虾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研究了日本对虾的生长规律、适宜的养殖环境。从入池水温到盐度、pH值、透明度、饵料投喂及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对虾养殖管理情况,结果表明在水质条件、饵料、充气、药物防治、日常管理跟踪到位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日本对虾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0.
蛋鸡在生长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泄殖腔翻出到肛门外(即脱肛)致使产蛋停止,时间较长会引起其他鸡只啄肛,并因病情加重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