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太平洋牡蛎二倍体与三倍体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gigas)是近年我国重要海水养殖贝类之一。由于三倍体育性差、生长快、肉质好等优于二倍体的特性 ,故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种目前在我国已经进入中试阶段 ,预计不久可实现产业化。关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的核型已有人作过一些研究[1~ 5] ,但在二倍体与三倍体核型的比较方面还未见报道。本文对其二倍体和三倍体的核型进行了分析比较 ,为多倍体育种在理论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太平洋牡蛎取自荣城市桑沟湾养殖海区 ,壳长 8~ 1 0cm。蓄养成熟后 ,解剖取精卵 ,在 2 5℃条件下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22.
于1996~1997年,用6-DMAP抑制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产生三倍体,最高诱导率为93.8%。该实验组胚胎孵化率为81.0%,D形幼虫畸形率为17.6%。实验选用L9(34)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6-DMAP浓度,设300、450和600μmol/L等三水平;诱导时机(观察静止状态的受精卵,以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的百分率指示),设10%、30%和50%等三水平;诱导持续时间,设10、15和20min等三水平,试验设三次重复。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检查采用染色体计数法。根据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3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的海水中10min;三因素的主次顺序: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6-DMAP的浓度和诱导时机对三倍体诱导率的影响显著;但诱导持续时间影响不显著。部分试验组得到4.2%~13.6%的四倍体和10%左右的非整倍体,这种情况可能与受精不同步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而导致的染色体多极分离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前.我国海水养殖贝类多达40余种,产量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3%,面积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61%以上。但有三个突出的问题在困扰着贝类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4.
魁蚶(Arca(Anadara)inflata Reeve)品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魁蚶俗称赤贝,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日本海和菲律宾海域,是世界人民非常喜欢的经济贝类。我国北至辽东半岛,南至海南沿海均有分布,但犹以黄海北部的魁蚶资源最集中,种群最纯正,品质最优良,营养最丰富。  相似文献   
25.
山东荣成俚岛海珍品育苗场拥有40个大型对虾育苗池,每池有效水体160立方米,其总容量为该场扇贝车间育苗池的五倍多。对虾育苗池年利用率较低.一般每年只能育1—2批对虾苗。育完对虾苗之后,这些大型池子全部闲着,当前在我国北方类似荣成海珍品育苗场这样大型对虾育苗池也实属不少,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挖掘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6.
三倍体大连弯牡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梁英  王如才 《水产学报》1994,18(3):237-240
  相似文献   
27.
泥蚶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山东荣成、青岛、浙江温州三个泥蚶群体样本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在12种等位基因酶中共检测到了27个基因位点,三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0.99))分别为37.00%、40.70%和48.15%,平均杂合度观察值分别为0.062±0.031、0.068±0  相似文献   
28.
采用4种饵料投喂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用投喂感染的方法人工感染WSSV。测定体长、体重以及各组的攻毒存活率,实验周期15d。ANOVA分析结果表明,投喂鲜活卤虫组体长、体重的增长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实验组的体长、体重增长量最小;投喂鱼肉组体长增长慢于投喂蛤蜊肉组,而体重的增长快于投喂蛤蜊肉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投喂卤虫成体和投喂鱼肉两组的攻毒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投喂配合饵料和蛤蜊肉两实验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投喂卤虫组和投喂鱼肉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组和蛤蜊肉组差异不显著(P〉0.05)。巢式PCR检测表明,人工感染前的中国对虾幼虾少数携带WSSV,人工感染后全部个体检测到病毒特征片段。  相似文献   
29.
合浦珠母贝2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形态特征比较与同工酶电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于我国部湾和大亚湾的野生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贝壳形态方面,北部湾种群的平均壳长与壳高都略大于大亚湾种群,壳高与壳长呈乘幂相关,壳宽与壳长呈对数相关,大亚湾种群的壳宽指数,壳重指数和肥满度指标都大于北部湾种群,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检测由26个位点编码的12种同工酶,2种群都显示出较高的多态性,北部湾种群多态位点的比率为38.46%,大亚湾种群则为46.15%,都表现出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北部湾种群的平均杂合度(0.0999)小于大亚湾种群(0.1243),2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59,本文还讨论了引种2种群杂合子缺失现象的原因,并认为生化遗传分析的结果与2个种群的形态特征是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30.
6-甲氨基嘌呤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细胞学机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60mg/L的6-甲氨基嘌呤(简称6-DMAP)诱发栉孔扇贝三倍体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以及核相组成,对照三倍体率和孵化率,探讨了不同减数分裂期6-DMAP处理对染色体倍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5 ̄15min可见3种类型图像,第1种图像可见第一极体和一个雌性原核及雄性原核;第2种图像可见第一极体和两雌性原核及一个雄性原核;第3种图像可见两个雌性原核和一个雄性原枋,随着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