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5篇
  27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甘蓝多抗性抗源筛选及抗病品种选配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蓝种质材料815份自交系的主要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的初步选择,入选了比较优良的自交系612份。然后利用研究建立的甘蓝室内苗期TuMV、Br、CMV抗性鉴定方法,结合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方法,鉴定筛选出H8501、B8502、J8806、B9505等4个抗源。并以抗源为母本,以经济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和抗病的另5个自交系为父本杂交18个组合。经对组合抗病性和主要经济性状鉴定分析,结果表现组合均抗病,同时优质性和丰产性均优良的有8个组合,其中4个组合参加品种区域试验并通过了省级和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2.
GB9266-18136是利用甘蓝室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筛选出的对TuMV、Br、CMV表现高抗的抗源优质自交不亲和系;使其与优质抗病和配合力高的自交不亲和系JYO501-13431杂交育成抗病优质的甘蓝中早熟秦甘60品种。该品种定植到叶球收获60d左右。植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抗TuMV、Br、CMV病害;中心柱7.1cm,紧实度0.57,帮叶比26.5%;叶质脆甜,富含营养物质,1000g鲜重含粗蛋白11.81g,粗纤维5.97g,可溶糖53.7g,Vc50.1m  相似文献   
93.
广泛收集全国各稻区主栽水稻品种98份,于2018年在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农业大学水稻所试验基地,通过分蘖期田间接种带菌高粱粒和室内菌饼离体接种的方法,对供试水稻品种进行抗纹枯病种质资源的筛选。田间调查采用病株率以及病情指数;离体接种鉴定采用相对病斑面积进行病害分级。鉴定结果表明,离体叶片在接种纹枯菌后24~36 h内,病斑开始出现差异,田间鉴定结果,水稻品种间对纹枯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综合田间接种和离体接种的结果,筛选出9份具有抗性水平的品种。  相似文献   
94.
我国通信起步比较早,但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出现的时间还是比较晚。本文当中,主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独特功能为切入点,阐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相融合的过程,以及其能够对通信提供怎样的帮助。  相似文献   
95.
范莉  王妍  何永坤  代磊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297-4300
根据涪陵区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筛选出茎瘤芥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借助重庆市1∶5万地形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涪陵区茎瘤芥进行了种植气候区划,按照气候条件适宜性,划为种植一季适宜区、种植两季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涪陵区发展茎瘤芥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杉松的生长和材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松是新发现的黄山松的一个变种,它的生长速度中等,树干通直而圆满,除抗劈强度及抗压强度略低于黄山松和马尾松外,其它均高于这两个树种。木材主要用作建筑、枕木、坑木、柱材、桶材、箱盒及家具。此外,尚可用作造船材、车辆用材、胶合板及木桨。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究重金属-砷污染对植物生长及根系分泌正构烷烃的影响,以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土培模拟试验研究香蒲叶绿素含量、植物鲜重和根系分泌正构烷烃化合物含量对不同砷污染水平(50 mg·kg-1(低浓度),150 mg·kg-1(中浓度),600 mg·kg-1(高浓度))的响应差异,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中浓度砷污染处理条件下,叶绿素和生物量均高于空白对照(CK),而高浓度处理条件下叶绿素和生物量均低于CK;砷污染促进香蒲根系正构烷烃化合物的分泌;检测到的11种正构烷烃类化合物,在种类上没有明显的长短碳链优势,在浓度上长链正构烷烃化合物在各生境中均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地位;相关性分析表明,香蒲根系分泌正构烷烃化合物浓度与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和叶绿素a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香蒲是一种砷耐受型植物,其主要通过增加各部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正构烷烃化合物的分泌来提高抗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98.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恶劣而成为我国植被恢复的难点.然而清香木是干热河谷的乡土树种之一,是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该文从干热河谷清香本的生物学特性、资源特点、繁殖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植物化学以及生态学等方面概括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
《民法典》的实施,使农村土地经营权正式获得了物权效力,为实现三权分置语境下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提供 了法律保障。但是土地经营权本身特征复杂、概念不清导致其“入典”争议颇多,还给土地经营权流转带来了诸多理论 和实践上的法律问题,本文试从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权利性质、设立目的、来源结构进行分析,对《民法典》时代农村土地 经营权法律问题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100.
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和再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结皮的发育影响着干旱半干旱区小尺度土壤水文过程。对两种自然降雨条件下(降雨量为8.5 mm和14.8 mm)的3种放牧管理类型(持续放牧地、围栏5 a禁牧区、围栏15 a禁牧区)有、无生物结皮土壤的降雨入渗速率和再分配规律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1)入渗速率禁牧5 a和禁牧15 a样地的有结皮土壤的入渗速率极显著低于无生物结皮土壤。持续放牧样地上,生物结皮发育很差,其对土壤的入渗速率无显著影响。(2)入渗深度自然降雨为8.5mm的次日在持续放牧区能入渗到15~20 cm,而在禁牧5 a和禁牧15 a围栏区仅能入渗到10~15 cm。自然降雨为14.8 mm的次日在持续放牧区能入渗到30~40 cm,在禁牧5 a和禁牧15 a围栏区能入渗到20~25 cm。在无雨条件下,禁牧15 a围栏区50 cm以下土壤水分状况较禁牧5 a和持续放牧区更差。测定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形成降低了水分的入渗速率和自然降雨的下渗深度,使下渗水分减少,渗透深度变浅,由此可见当地高频率(84.6%)的小降雨(〈10mm)事件只能对浅根系的草本有效,这将使得草本植物生长旺盛而深根系半灌木油蒿生长不良,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