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以河西绿洲灌区为例,从农户行为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和OLS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户对循环农业工程的行为响应机制.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样本农户对循环农业工程的响应较明显,农户间的响应程度差异较小.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兼业情况、劳动力数、耕地面积、地理区位、信息获取能力和周围人参与循环农业的比例对循环农业的行为响应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及其运销能力对循环农业的行为响应呈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发展循环农业不仅要关注农户层面,还应综合考虑其它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等软条件.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实现循环农业要求的规模经济效应,会使农户更加积极的采用环保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循环农业作出行为响应.  相似文献   
92.
苜蓿总甙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脂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苜蓿总甙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脂及胴体品质影响。试验选择健康1日龄商品代AA肉鸡96只,随机分成对照、试验Ⅰ和Ⅱ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49天。0~3周龄阶段,Ⅰ、Ⅱ组均饲喂基础日粮+0.1%苜蓿总甙;4~6和7周龄阶段,Ⅰ组饲喂基础日粮+0.1%苜蓿总甙,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2%苜蓿总甙。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总甙除4~6周龄Ⅰ组肉仔鸡采食量显著低于Ⅱ组(P<0.01)和对照组(P<0.05)外,其它各组各阶段生长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2)添加苜蓿总甙显著降低肉仔鸡血清TC、TG和LDL-C水平(P<0.05或P<0.01),显著提高HDL-C水平(P<0.05或P<0.01),而两个苜蓿总甙添加水平之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3)添加苜蓿总甙显著降低肉仔鸡腹脂率(P<0.05),并不同程度地提高肉仔鸡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  相似文献   
93.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和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土壤保水续墒,改善土壤质地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以定薯3号为材料,设计玉米秸秆量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kg/hm2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3 m2(6.0 m×5.5 m),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容重、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秸秆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提高0.04~0.92百分点,干物质提高0.18~0.60百分点,商品薯率提高5.2~21.5百分点,产量提高10.68%~54.3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93%~30.66%,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差异显著,施入量为0~15 000 kg/hm2时,马铃薯产量呈上升趋势,超过15 000 kg/hm2产量呈下降趋势,建议推广施用量为15 000 kg/hm2。  相似文献   
94.
饲料霉变的原因、危害及其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南方)饲料霉变问题也相当严重,由此而引起的饲料纠纷案件屡见不鲜。饲料霉变问题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1饲料发生霉变的原因1.l气候与季节霉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与饲料卫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霉菌大部分属于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它们大多数属于中温型微生物(嗜温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t-30℃。其中,曲霉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左右,青霉菌属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95.
3饲料的防霉3.1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原料的含水量。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等的含水量应不超过14%;大豆及其饼粕、麦类、次粉、糠麸类、甘薯干、木薯干等的含水量应不超过13%;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向日葵仁饼粕、亚麻仁饼粕\花生仁饼粕、鱼粉、骨粉及肉骨粉等的含水量应不超过12%。水分含量过高易于发霉,同时会增加加工成本,并使饲料产品中水分含量增高。因此应制定和执行原料含水量的内控标准。凡不符合内控标准要求的原料不得采购和人库。此外,要保证良好的原料贮存条件;原料出库采用“先进先出”制;在不影…  相似文献   
9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在全球流行率较高的基因亚型是BVDV-1b,其次是1a和2a;基因亚型1t和1n的全球流行率较低,1v亚型是近年新流行的基因亚型。BVDV新基因亚型的逐年出现说明其在不断地发生遗传变异,致其防控愈发困难。欧洲国家流行的BVDV基因亚型种类最多,说明BVDV在欧洲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在亚洲发现的BVDV毒株数量则明显多于其他洲,1b是亚洲流行率最高的基因亚型。BVDV-3型在欧洲被报道次数最多,在亚洲也被报道过。本文对世界范围内BVDV的流行情况进行综述,可以丰富BVD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也可为BVDV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
β-葡聚糖酶与木聚糖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猪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降解大麦和燕麦中的 β-葡聚糖以及黑麦和小麦中的可溶性阿拉伯木聚糖。但酶制剂的添加对于猪的饲料转化率仅有很小的提高 ,这可能是由于饲料内源酶和小肠微生物的作用 ,大量的 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在回肠前后已经降解 ,因此酶制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不如鸡的应用效果好。1  ﹀-葡聚糖与阿拉伯木聚糖的结构β-葡聚糖是来源于大麦和燕麦糊粉层和胚乳层的一种部分可溶性的细胞壁多糖。这是由 β- 1 ,4糖苷键和 β- 1 ,3糖苷键组成 ,其中 β- 1 ,4糖苷键为主键。由于 β- 1 ,3糖苷键的存在 ,使 β-葡聚糖不…  相似文献   
98.
各位代表、同志们: 广西昆虫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24—26日在梧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61人,列席代表10人。 这次大会得以顺利召开是和梧州地区植保站、梧州地区昆虫学会的积极筹备与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会议开幕前,梧州地区科协主席赵用波同志、梧州地区农牧渔业局副局长杨宗言、陈宝光等领导前来看望代表,赵  相似文献   
99.
前言单宁是水溶性多酚化合物,存在于高粱等许多饲料原料中,它不仅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还会与蛋白质起作用,生成不溶性化合物,降低饲料的利用率。所以,在配制饲料时,常常需要对原料所含单宁进行测定。测定单宁的方法很多。其中F—D法、香草醛法及改良的香草醛法,普鲁士蓝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蛋白质沉淀法较为常用。 F—D法与其它方法相比,更为简便。但它仍存在有显色不够稳定、随机误差大、  相似文献   
100.
选用560只1日龄肉用乌骨鸡,采用二因子多水平随机化试验设计研究日粮硼对铜中毒肉鸡肝铜及肝功能的影响。分别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Cu50.9 mg/kg,B10.1 mg/kg)添加549.1、749.1 mg/kg的铜和49.1、109.1 mg/kg的硼。结果表明,硼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高铜对肝细胞的毒害,并减少肉鸡肝铜的蓄积量,说明硼对肉用乌骨鸡铜中毒具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