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200篇
  68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59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方法探讨杜仲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3个杜仲叶活性成分,Uniprot和Swiss Target数据库预测到306个相关联的靶基因,经与OMIM、GeneCards数据库对比,获得105个免疫失调与杜仲叶的交集基因,通过Cytoscape3.8.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基因”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CytoNCA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筛选出21个核心靶点,并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结果发现,杜仲叶中的山奈酚、槲皮素、绿原酸等主要化合物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关键靶点,参与IL-17、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腹腔巨噬细胞体外试验和环磷酰胺免疫抑制体内试验探讨杜仲叶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 000~5 000μg·mL-1浓度的杜仲叶提取物可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增殖和吞噬...  相似文献   
912.
【目的】研究UHT乳在接入不同数量级的嗜冷菌时,不同储存温度下UHT乳中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1)采用混培法,将原料乳从原液稀释至10-5稀释梯度,每个梯度做2个平行,6.5℃培养10 d,分离纯化保留单个菌落;(2)运用嗜冷菌基因组DNA提取与PCR反应鉴定筛选出优势嗜冷菌;(3)选用乳平板可视鉴定法,筛选出产蛋白酶能力最强的菌株。(4)采用BCA蛋白浓度测定法,将UHT乳稀释8倍、12倍、20倍、24倍、28倍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测定不同稀释倍数的UHT乳在蛋白浓度测定试验中线性关系最好的稀释倍数。(5)UHT乳同时接入103、104、105 CFU/mL的优势嗜冷菌,3组试验组分别在4、7和21℃环境下储存,培养7 d,每24 h BCA蛋白浓度测定法检测一次蛋白浓度。【结果】(1)在33份生鲜乳样品中,共筛选出212株嗜冷菌。(2)假单胞菌为生鲜乳中优势嗜冷菌,分离率为5.19%。(3)99号菌株假单胞菌产蛋白酶能力最强,透明圈带直径为0.3 mm;(4)UHT乳在28倍稀释浓度下的蛋白定...  相似文献   
913.
豆丹因其优质的营养和保健功效,深受苏北地区人们的喜爱并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因目前人工养殖技术尚不完善,市场仍供不应求,急需对豆丹养殖模式进行改良,以适应逐渐扩大的市场需求。介绍了一种一年三季大豆-豆丹种养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温光和土地资源,不仅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而且能延长豆丹的供应时间,是对以往一年两季种养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为豆丹养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14.
挖掘柑橘抗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和关键。以感染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早期(2个月)锦橙根和叶片中脉比较转录组数据为基础,筛选到9个响应柑橘黄龙病侵染诱导的NAC基因,从中选3个差异表达水平较高的基因克隆,分别命名为Cs NAC21/22、Cs NAC68和Cs NAC78。生物信息分析表明3个基因均符合NAC基因家族的特征;烟草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s NAC68定位在细胞核,Cs NAC21/22和Cs NAC78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表明,3个候选基因在易感HLB的锦橙、耐病的马蜂柑和高耐病的九里香的组织和病原菌诱导表达特征呈现明显差异。以健康植株为对照,Cs NAC68和Cs NAC78主要在锦橙的根中响应CLas感染,显著上调表达,Cs NAC68在九里香叶肉和马蜂柑根中响应CLas感染,显著上调表达;Cs NAC21/22主要在锦橙根和马蜂柑叶肉中显著下调表达。以‘锦橙’叶片为试材通过q RT-PCR分析候选基因响应SA、J...  相似文献   
915.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是快速高效检测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本文从评价区域范围、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当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评价方法现状,分析了现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应用效果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16.
引入多层次模糊评价方法,设计包括行业状况、上下游状况、产品状况、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的指标体系,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综合了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能有效地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917.
为了探究氮肥与涝渍胁迫时间对抽雄期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选用裕丰33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处理,分别为0、180和300 kg·hm-2,记为N0、N1和N2。共设置3个胁迫时长处理,分别为3 d、5 d和7 d,记作S3、S5和S7;3个胁迫恢复时长2 d、4 d和6 d,记作R2、R4和R6。在涝渍胁迫-恢复期间分别测定夏玉米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以及叶绿素含量。研究表明,在涝渍胁迫期间,高氮素水平下,涝渍胁迫时长增加会减少SOD活性但会增加CAT活性。相同的施氮水平下,MDA和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说明涝渍胁迫对于玉米叶片MDA和叶绿素的含量影响较小。在涝渍胁迫与恢复期间,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在高氮素水平下,叶绿素含量在淹水3 d达到最大。高氮素水平有利于改善抽雄期夏玉米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918.
为筛选出优质番茄杂交组合,本研究以日光温室4种粉红色小果型番茄杂交组合为材料,‘粉娘2号’为对照,对其生育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2、T4和T7的生育期较‘粉娘2号’早熟7 d;T4属无限生长类型,平均单果质量13.67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57%,维生素C含量比‘粉娘2号’高,存储时间更长,货架期长,未出现斑驳病毒病;T6最大单果质量为36 g。综合分析认为番茄组合T4宜开展高端品质的番茄生产,T2和T7适宜早春保护地种植,并适宜开展后续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19.
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着百姓健康,还关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报道,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畜牧业全产业链的各环节,同时又是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的交织点。本文以行业全产业链为主线,结合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0.
[目的/意义]对数字社区消费者进行多模态特征分析与服务效能提升,有助于为数智赋能在线社区建设提供新视野、为相关部门部署数字决策提供新动能。[方法/过程]结合社区特性构建用于消费者分群的数据维度,将维度下的24个指标数据进行二次聚合后实现分群,并构造参数、决策变量及函数表,从而分析消费者多模态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实现数字消费服务效能的提升。[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生成合理有效的分群结果,进而实现类群特征区分以及群间渗透与漂移现象分析;分群结果呈现出6类消费者群体:重点、中心、特殊、沉睡、流失和一般类群,绝大多数类群都会产生用户渗透现象,仅有一般用户类群会发生群间漂移现象;服务效能提升模型表明最受关注价值的群体为中心和重点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