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选用德国镜鲤630尾(200±20)g,在18、22和26℃3个温度环境下用30%、33%、36%、39%、42%的五个不同的蛋白水平的饲料投喂,分别测定肝脏、脾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溶菌酶(LYZ)、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补体C3、C4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8℃环境下,42%蛋白水平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MDA含量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降低;30%蛋白水平组脾脏溶菌酶的活性显著高于39%蛋白水平组(P0.05)。22℃环境下,42%蛋白水平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蛋白水平组(P0.05);42%蛋白水平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蛋白水平组(P0.05);42%蛋白水平组血清C3显著高于30%蛋白水平组(P0.05)。26℃环境下,肝脏SOD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42%蛋白水平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在18、22和26℃温度下蛋白水平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鲤鱼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表现在抗氧化性方面,而对其他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的血液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的全血、血浆各种特征及结构进行血液学分析,结果表明,三倍体山女鳟的红细胞(RBC)体积与二倍体的比值为1.48±0.19.三倍体的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低于二倍体,但其血红蛋白(Hb)浓度与二倍体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血液生理学数据表明,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可能具有相似的氧运输和有氧代谢能力.血液生化结果显示,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的生化指标检测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血浆参透压(Osm)相关性最大的生化指标均为Na+浓度、血糖浓度和尿素氮浓度.虽然三倍体与二倍体山女鳟血红蛋白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由于三倍体的红细胞数远低于二倍体,加之三倍体的全血黏度较二倍体的高,在应激或低溶解氧的情况下,三倍体将无法动员更多的红细胞进行组织有氧代谢,因此,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山女鳟的组织缺氧或窒息的风险更大,对溶解氧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33.
以刚上浮哲罗鱼(Hucho taimen)仔鱼(体质量0.11~0.12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饲料中添加5个水平的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各处理饲料中Ala-Gln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125%、0.25%、0.50%、0.75%和1.0%,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00尾仔鱼。实验期间水温7~10℃,溶氧保持高于7.8mg/L,实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添加Ala-Gln能够显著提高哲罗鱼仔鱼肠谷氨酰胺(Gln)、谷氨酸含量(P0.05),提高肠脂肪酶活性和Na+,K+-ATPase活性(P0.05),同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认为,饵料中适量添加Ala-Gln可以提高哲罗鱼仔鱼肠道Gln和谷氨酸含量,以及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4.
选择平均体重14.5±1.0g,体长16.0±0.5cm的西伯利亚鲟鱼,随机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试验以磷酸二氢钙为磷源,配成磷含量分别为0.12%、0.20%、0.29%、0.39%、0.48%、0.60%、0.69%、0.80%、0.99%、1.19%和 1.38%的11组饲料,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磷对西伯利亚幼鲟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浆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随饲料磷含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在饲料磷含量0.69%时达最高(18.81g/L、6.99 g/L、11.63 g/L),然后随磷水平升高又逐渐下降;当饲料中磷含量大于0.29%时,磷含最对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_尢显著性影响(P>0.05);由血浆蛋白含量可以得出:西伯利亚鲟最适磷需要量为0.69%.  相似文献   
35.
36.
37.
以体质量为(75.0±4.3)g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 xAcipenser baeri )为对象,用膨化大豆代替鱼粉配成动植物蛋白比为1:1.70(G1)、l:1.25(G2)、1:1.00(G3)、1.25:1(G4)和1.45:1(G5)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研究其对幼鲟生长和免疫的影响.6周的饲养实验表明,大豆蛋白所占比例增加后,各处理组杂交鲟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G4表现较好,G4结束时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分别较G5提高9.29%、17.34%和11.69%,投饲系数下降22.95%.血浆SOD活力随大豆蛋白比例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G1时达最高值(123.87+23.17)U/mL,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P<0.05),随动物蛋白比例增加肝脏和血浆MDA含量显著(P相似文献   
38.
大鳞鲃幼鱼蛋白质的需求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7个蛋白质水平饲料(30.24%,33.22%,36.23%,39.33%,42.15%,45.33%和48.12%),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幼鱼的饲料蛋白质需要量进行研究。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初质量为(11.07±2.42)g的试验鱼放入水族箱(220L)中,循环水饲养(流速2L/min),饲养周期56d。结果显示,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0.24%增加到42.15%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蛋白质水平在42.15%~48.12%时,各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差异不显著。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蛋白质效率逐渐降低。低蛋白质水平处理组(30.24%、33.22%、39.33%、42.15%)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48.12%处理组。蛋白质水平为42.15%时,饲料系数、全鱼水分达最小值,粗蛋白水平达最大值;血清胆固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8.12%时最低,显著低于饲料蛋白质水平30.24%~39.33%处理组;血清甘油三酯在饲料蛋白质水平39.33%~48.12%处理组显著低于蛋白质水平30.24%~33.22%处理组。各试验组成活率、粗脂肪、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差异不显著。以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为自变量(x),分别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因变量(y)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得出增重率在最大值时,蛋白质的添加水平为43.09%,饲料系数为最小值时,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4.15%。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糖及糖水平对松浦镜鲤GH(Growth hormone)/IGF-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基因表达和鱼体组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8.30±0.15) g的松浦镜鲤4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分别饲喂添加25%和50%的淀粉(LS/HS)和葡萄糖(LG/HG)饲料,试验周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HS组和LS组的GH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LG组(P<0.05)。HS组的IGF-I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LS组和LG组(P<0.05)。各试验组的鱼体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HS 组的水分值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HS 组的Leu含量和Cys含量显著低于LG组 (P<0.05),Ala含量显著低于LS组和LG组 (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氨基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淀粉抑制了GH基因和IGF-I基因的表达,同时增加了全鱼粗脂肪含量、降低了一些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不同驯化温度对体质量为(6.26±0.21)g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幼鱼肝脏线粒体代谢的影响,将试验分为8个温度驯化组,分别设16、19、22、25℃4个恒温组,以及(16±2)、(19±2)、(22±2)、(25±2)℃4个变温组,驯化6周后取样,分别测定各驯化组施氏鲟幼鱼肝脏组织线粒体的蛋白含量、呼吸率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结果表明:施氏鲟肝脏组织线粒体蛋白含量在各驯化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和状态4呼吸率均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在16℃和19℃驯化组中,恒温处理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22℃和25℃驯化组中,变温驯化组的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和状态4呼吸率均显著高于恒温驯化组(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CR)随驯化温度的升高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在各温度驯化组中,线粒体的RCR在恒温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CCO活性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但酶活性在恒温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20~27℃的变温驯化能够显著诱导施氏鲟线粒体呼吸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