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41.
曹玲  王庆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14-2116,2118
[目的]研究镉污染对4种植物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处理对白牛槭、刺玫果、金银忍冬和东北山梅花4树种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一个生长季结束后收获苗木,测定各项指标。[结果]随着土壤中镉处理浓度的增大,4树种新根生物量、根系活力、SOD活性均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上升,4树种的变化幅度不同。[结论]刺玫果和东北山梅花的抗镉污染能力优于白牛槭和金银忍冬。  相似文献   
142.
高淀粉玉米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21为试验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下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形态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玉米籽粒形态建成滞后,尤其是内、外珠被组织解体和胚乳淀粉粒积累的速度减缓。授粉后7天,水分胁迫处理的籽粒外珠被尚未退化消失,果皮、内珠被和胚乳细胞的界限模糊,几乎每个果皮细胞内都含有细胞核;而正常供水处理的玉米籽粒外珠被已退化消失,果皮、内珠被和胚乳细胞的界限清晰,果皮细胞内容物较少,细胞壁较薄,内珠被细胞明显较大,内容物少,绝大多数细胞无细胞核。授粉后11天,两处理的胚乳细胞的细胞壁明显变薄,细胞内容物显著增多,细胞内已明显可见大大小小的淀粉粒,但正常供水处理的淀粉粒明显大且多。水分胁迫处理的淀粉粒表面积、数目和体积分布均呈单峰曲线,而正常供水处理表现为淀粉粒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表面积分布和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水分胁迫可降低A型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和体积百分比,增加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和体积百分比。  相似文献   
143.
典型状态下荷叶润湿性差异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荷叶不同状态下润湿性差异的成因与机理,通过对荷叶在鲜、老、病、枯4个典型状态下进行润湿性观察、与水接触角测量、扫描电镜观测,分析其表面微观形貌、化学蜡质含量等要素的变化规律,揭示润湿性差异的成因与机理。结果表明:鲜叶为微米级乳突和纳米级蜡质层覆盖的二元复合微观形貌,枯叶乳突和蜡质层稍有萎缩,但微观结构变化不显著;老叶微观形貌中出现了少许"板条"状突起和乳突、蜡质层共同构成其粗糙叶表结构;而病叶"乳突+蜡质层"的二元复合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呈现无序的线型纤维柱状网络结构。不同状态荷叶表面与水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鲜、老、枯叶仍呈现疏水或超疏水状态,而病叶呈现亲水状态,润湿性能发生根本改变。荷叶表面蜡质含量在不同状态下也存在一定差异,老叶、枯叶蜡质含量与鲜叶接近,但疏水性皆低于鲜叶。研究表明荷叶不同状态下润湿性差异的成因在于其叶表微观形貌和化学蜡质含量发生改变造成的,从这2个因素对其疏水性的贡献率来比较,叶表微观形貌是决定其疏水程度的主因。研究结果为疏水表面仿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管理专家系统集中了黄瓜栽培、育种、植保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及经验 ,本文介绍了利用专家系统开发工具DET开发这一应用系统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5.
混交林中水曲柳落叶松营养元素含量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孟家岗林场22年生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叶,枝,皮营养元素含量及叶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两树种在不同一林分中,叶,枝,皮营养元素及分配明显不同,总的趋势是水曲柳高于落叶松;二者之间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最大的器官是叶;叶中N,P,K的含量在生长季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大部分营养元素在二树种叶中的含量动态呈非同步性。两树种间营养元素含量的较大差异和季节变动的百同步性,表明其种间关系的营养元素利用  相似文献   
146.
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研究表明,通过选用夏玉米高产新品种,并对其相应栽培技术组装配套,能够达到666.7m2产量超过900 kg的超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47.
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为搞清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关系,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积、日照时数、叶片光合速率、光合量、呼吸量和收获指数与单株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单株干重分别与当时的单株叶面积、累积日照时数、地上部呼吸量是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叶片光合速率相关性最差;收获指数与单株籽粒产量相关性最好,吐丝期穗下叶光合量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苗期的栽培措施应有利于扩大叶面积,育种实践中应注重收获指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8.
建国50 年来,山东玉米科技工作者在遗传育种、栽培理论与技术、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0 多篇,出版书籍23 部。1978~1998 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6 项。选育优良自交系20 多个,育成杂交种100 多个。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发展。1949 ~1999 年,山东玉米播种面积扩大1 .93 倍,单产提高5 .23 倍,总产增加17 .3 倍。21 世纪初,山东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将围绕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两个主要目标开展工作。产量指标为900 ~1000kg/666 .7m2 ,并培育各种增值玉米。各种现代高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育种过程。生产技术水平也会有较大提高,全省玉米平均产量将达到500kg/666 .7m2 以上。本文围绕上述目标,提出了下世纪初山东玉米科技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49.
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群体结构特点和变化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个密度处理的两个紧凑型新杂交种的群体结构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在各生育阶段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密度增加,群体干物质总量提高,叶片、茎鞘在干物质总量中的比例增加,果穗在干物质总量中的比例降低;叶片、茎鞘干重在植株中上部的分配增加,植株重心升高。另外,探讨了LAI、LAD、LDR等生理指标和叶角度、叶向值、株高、穗位高等外部形态指标变化与玉米耐密性的关系,分析了产量分布及其随密度变异的原因,提出了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的合理群体指标。  相似文献   
150.
土壤无脊椎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分解者,在凋落物分解的不同时期其群落结构会对凋落物分解产生影响。通过采用不同孔径(0.01、2.00、4.00 mm)凋落物分解袋法,探究了在不同时期(土壤冻结前期、土壤冻结期、生长期)落叶松(Larix gmelinii)、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纯林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率、养分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受凋落物类型影响。水曲柳林凋落物袋内土壤无脊椎动物优势类群是甲螨亚目(Oribatida)、线蚓科(Enchytraeidae)、棘虫兆科(Onychiuridae),落叶松林优势类群是甲螨亚目(Oribatida)、棘虫兆科(Onychiuridae)。水曲柳林无脊椎动物个体数、多样性高于落叶松林。土壤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结构随凋落物分解进程发生变化,且土壤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与凋落物分解率显著相关(P<0.05)。水曲柳林凋落物分解率大于落叶松林。土壤无脊椎动物对凋落物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大型、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大于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