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工厂化养鲍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域共分布有鲍8个种,其中,以产于北方沿海的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质量最优。但是该鲍的自然资源量有限,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自然年产量仅有30~50t,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自70年代中期起,国内各有关研究单位相继开展了其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2.
对文蛤稚贝虾池中间育成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稚贝经164d中间育成,贝苗平均壳长达6.51mm,最大个体25mm,成活率达60.18%。报道了文蛤稚贝中间育成的主要技术环节,尤其是稚贝虾池网箱育成技术;介绍了提高育成稚贝的生长速度、育成成活率的方法与措施,以及稚贝在高温期间如何度夏等技术。  相似文献   
23.
模拟生态条件初探魁蚶致死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控制温度,充气量,饵料供给3种生态因子条件的改变,初探魁蚶致死原因,结果表明,魁蚶在近乎静水中,饵料适宜,水温不超过28℃生长良好,而在风浪较大(动水)水温超过28℃这两种情况下致死,且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24.
鲍(Abalone)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海产八珍”之首,常作为上等宴席上的一道名菜。近年来鲍的自然产量除澳大利亚稳中有升外,其余各国全部持续下降。但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致使价格不断上涨,这就为养鲍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发展前景将变得更为广阔。我国的养鲍业在经历了曲折之后依然能够在从南到北的海岸线上全面开展,足见其蕴藏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5.
菲律宾蛤仔稚贝期不同培育密度对生长、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002年在大连普兰店市进行了菲律宾蛤仔稚贝期在大水体培育条件下,培育密度为260万~400万枚/m2对稚贝的日生长速度、成活率的影响试验,2001年试验中总平均日生长速度为44 7μm,出苗量为12 168亿枚,成活率为85 4%;2002年试验中总平均日生长速度为39 2μm,出苗量为15 47亿枚,成活率为90 7%。试验表明,菲律宾哈仔稚贝培育密度为260万~400万枚/m2在实际生产中是可行的,对稚贝的日生长速度、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6.
王军  王志松 《水产科学》2003,22(4):51-52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知识产权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不仅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更是各国发展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武器,而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水产科研院所,肩负着愈来愈重要的历史使命。入世给我国水产和水产科研带来了巨大冲击,正确处理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适时研究新形势、制定新战略,对提高我国水产科技的创新力、增强我国水产科研工作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水产科研单位的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1 1 知识产权的含义知识产权是人们对自己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成果依法所…  相似文献   
27.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比较普遍,近年来不断的加重危害,尤其今年,据笔者在太康县的朱口、马厂、符草楼等乡镇田间调查来看,有80%的麦田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因此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8.
章丘大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章丘大葱,省工,投资小,收益高,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章丘大葱耐旱不耐涝,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活的土壤,大葱的适宜生长温度是:发芽出苗期13-25℃,全株增重期19~25℃,葱白增重期13~19℃。  相似文献   
29.
EST-SSR标记对我国斑点叉尾(鲴)种质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ST-SSRs对福建和湖北的1984年群体(P1984)、福建与辽宁的1997年群体(P1997)、湖南的2004年群体(P2004)和福建的1984年与1997年群体杂交的F.代群体(P8497)等4个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10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获得32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00~3.4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95~2.30,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4768~0.598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913~0.569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13~0.4829,群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不显著,且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发现,P1997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P1984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4个群体有18.75%的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群体各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稳定性较好.F-统计检验发现,P2004和P8497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过剩状态,P1984和P1997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群体间分化程度很弱,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30.
太平洋牡蛎生理活动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窑湾养殖太平洋牡蛎离体鳃为材料,周年观察鳃片的匍匐速度以及鳃片在不同盐度海水中和无氧状态下的耐受力。以此作为生理活动指标,描述了其季节变化。显示繁殖季节牡蛎的生理活动下降。同时发现本海区牡蛎鳃缘附有大量真枝螅,对牡蛎鳃纤毛的活动和生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