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8篇
水产渔业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河蟹的生态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养殖已成我国水产业中一项支柱性产业。根据FAO专家制订的生态养殖三个基本原则分析,"种草、殖螺、稀放、轮养"等养殖方式不符合生态养殖标准。(1)河蟹养殖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有影响。河蟹养殖破坏水域的栖息地,排放营养物质,使用药物对水资源保护有负面作用;大量养殖导致野生资源种质下降,及对湖泊和海洋渔业资源过多的依赖均不利于相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河蟹养殖户获得权益不足。河蟹养殖业成为高投入的行业,河蟹养殖业发展一定程度并没有达到消除贫困和让更多人的权益人受益的目的。(3)河蟹养殖对其他部门发展有影响。河蟹养殖业对湖泊资源、湖泊生态、海洋渔业资源,沿海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按照生态养殖的三个基本原则,要从种质、饲料、设备方面规范河蟹养殖,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发展保险支持,保障养殖户权益;加强部门合作,合理发展河蟹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22.
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进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色是鱼类一种较为独特的表型性状。鱼类体色变异是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鱼类体色变异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更好地了解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总结和归纳了鱼类色素细胞的发育与类型、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学基础,以及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3.
瓯江彩鲤酪氨酸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是分布在我国瓯江流域的一种鲤科鱼类,色彩艳丽,体形优美,深受人们喜爱。瓯江彩鲤有5种基本体色:"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是研究鱼类体色遗传的良好材料和理想模型。酪氨酸酶(tyrosinase)是影响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转录的提前终止会导致黑色素无法合成。采用RACE技术从瓯江彩鲤皮肤转录本中克隆5种体色酪氨酸酶基因全序列,并对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在瓯江彩鲤的5种体色中,酪氨酸酶基因cDNA序列长度存在差异:"全红"为2 100 bp,"麻花"为2 107 bp,"大花"为2 073 bp,"粉玉"为1 976 bp,"粉花"为2 111 bp;且每种体色都存在两种类型酪氨酸酶基因(TYR-1,TYR-2)的转录。这两种酪氨酸酶基因mRNA所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仅在一二级结构上有所差异,而在结构域和三级结构上不存在差异。但酪氨酸酶基因的这些差异是否与瓯江彩鲤体色相关还有待后续的证明。研究亮点:在国内外首次克隆了鲤的酪氨酸酶基因,发现不同体色瓯江彩鲤均转录完整的酪氨酸酶基因,且每种体色都存在两种酪氨酸酶的mRNA转录。揭示了5种体色瓯江彩鲤酪氨酸酶基因的序列差异,对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与体色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微生物与生长间的关系,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四个温度下(26 °C、29 °C、32 °C、35 °C)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及肠道菌群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四个水温组的中华绒螯蟹蜕壳次数分别为2、2、2、1;成活率分别为82.81%、84.38%、87.50%、25.00%;平均蜕壳间隔随水温升高而逐渐缩短;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先升后降;四个水温组的肥满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肠道菌群的测序结果表明:四个水温组分别获得了929、744、680、518个代表性的菌群运算分类单元(OTU);α多样性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随水温升高而降低;β多样性结果显示四个水温组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差异显著(P < 0.05)。在门水平,四个水温组的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三者占整个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96.26%;26 °C水温组的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0.92%)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0.35%)、29 °C水温组的厚壁菌门(58.0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3.44%)、32 °C水温组的拟杆菌门(41.84%)在各自肠道微生物中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P < 0.05);在属水平,26 °C水温组的芽孢杆菌属(Gemmobacter)(3.55%)、29 °C水温组的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3.56%)、32 °C水温组的布拉格菌属(Pragia)(8.47%)、35 °C水温组的假单胞菌属(Psuedomonas)(8.77%)在各自肠道微生物中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P < 0.05)。本研究结果综合表明:中华绒螯蟹在30 °C左右时生长最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下降,高温会导致弯曲杆菌(Campilobacterota)和疟疾杆菌属(Malaciobacter)等有害菌群增加,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蜕壳和生长。  相似文献   
25.
2011年在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种质研究试验站对"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F13、F14、F15 3个世代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67 d的试验结果表明:(1)F13、F14、F15 3个选育世代的平均试验末体重分别为:195.7、213.4和218.3 g,方差分析表明,F14和F15世代间的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483),但F14、F15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F13(P0.05);(2)F13、F14、F15 3个选育世代的绝对增重率分别为2.39、2.61和2.74 g/d,其中,F15比F14提高4.98%,F14比F13提高9.21%,生长速度逐代提高的平均值为7.10%,F13-F15生长性状的选择响应约为7.10%;(3)F13、F14、F15 3个选育世代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6.33%、4.87%和1.60%,即F13F14F15,呈现出逐代降低的趋势。据此可以推测,在连续定向选育过程中,"新吉富"罗非鱼的遗传改良进程并没有停止,尚未到达选育极限。  相似文献   
2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8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结果发现,荷包红鲤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21.05%),瓯江彩鲤和玻璃红鲤相等(15.79%),兴国红鲤最低(10.53%);群体平均杂合度期望值为0.0458~O0742,平均杂合度观察值为0.0440~0.0748;聚类分析表明,兴国红鲤、玻璃红鲤和瓯江彩鲤为同一分支,荷包红鲤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27.
瓯江彩鲤网箱饲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瓯江彩鲤是分布于浙江省瓯江流域的龙泉、丽水和青田等市县的传统地方性养殖对象,通常在稻田中养殖,在当地俗称田鱼。由于其体色绚丽、鲜艳而丰富,1999年上海水产大学李思发教授将其命名为瓯江彩鲤(Cyprinusacripiovar.color)。为了解瓯江彩鲤的生长和养殖特性,我们于2000~2001进行了瓯江彩鲤的网箱养殖试验,本文只将2001年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地点选择浙江省龙泉市紧水滩水库安仁狮子岩库湾,水质清新,网箱布置区域背风向阳,平均水深4~5米,透明度1.0~2.0米,pH值6.8~7.5,溶氧5毫克/升以上。1.2网箱设置网箱规格为2米×2米…  相似文献   
28.
2006-2007年,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智利经济区内、外采集的3批智利竹笑鱼群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b)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对遗传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在39个测序样本发现11个单倍型,其中一个为3个群体的共享单倍型.在730 bp的分析序列长度中,共有26个变异位点,其中2006、2007年经济外群体分别有3、22个变异位点,2006年经济区内群体没有变异位点;它们的单倍型多样件指数分别为0.330 9、0.640 5、0.000 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0 5、0.004 3、0.000 0.AMOVA分析表明:3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关系树显示,经济区外与经济区内群体的所有个体聚成一个簇群,即经济区内、外的智利竹荚鱼来自于同一个种群.  相似文献   
29.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对中国8个尼罗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养殖群体(埃及、吉拉达、美国、鹭业、吉诺玛、宝路、广东、新吉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相互间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所分析的237个样本中, 可归结为15种单倍型, 其中单倍型BL1为宝路(BL)、埃及(EGY)、吉拉达(GLD)、吉诺玛(GNM)和鹭业(LY) 5个群体所共享, 但没有一个单倍型为所有群体共享。8群体内的核苷酸多态位点数(S)4~83, 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的范围为0.50~37.26, 单倍型多样性(h)0.190 8~0.802 3, 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8~0.056 9AMOVA分析与群体间两两比较的遗传分化指数(FST)表明, 这些罗非鱼群体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与差异(P<0.01)。利用Kimura two-parameter模型分析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 宝路、广东和新吉富3个群体亲缘关系较近, 它们聚为一大支; 埃及、美国、吉拉达、鹭业、吉诺玛这5个群体聚为另一大支。单倍型网络(NETWORK)结果显示, 8个群体并没有明显的谱系分化。本研究结果旨为尼罗罗非鱼种质资源的聚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
甘谷县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设施滞后,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窄,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产业培育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最大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来抓,致使甘谷县精准扶贫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本文进一步探讨甘谷县产业扶贫经验做法,以期为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