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8篇
水产渔业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枕头脆枣是我市果农从长枣系列中选育出来的生食大枣良种 ,它以形如小枕头、质地细脆而得名。枕头脆枣具有耐瘠薄 ,抗干旱 ,抗逆性强 ,早实、丰产、优质等优良特性 ,而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1 生长结果习性枕头脆枣树势强健 ,幼树生长旺盛 ,当年萌发的枣头可座果 3~ 7个 ,枣股连续结果能力达 15年以上 ,但以 2~ 7年枣股结果能力最强 ,一般通过酸枣改接当年结果 ,第 4~ 5年进入盛果期。枕头脆枣自花授粉座果率高 ,平均每个枣吊座果 3~ 5个 ,6月上旬开花 ,中旬盛花 ,9月下旬成熟 ,平均单果重 2 4g左右 ,最大单果可达 34.6g。2 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42.
运用RAPD技术,研究了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和黑龙江流域的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运用筛选的34个有效引物,在自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57条,其中多态性带130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56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67条,其中多态性带135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85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6%。两种狗鱼间多态座位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2)引物S6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扩增出1943bp单态片段,但在白斑狗鱼群体内没有出现,故认为引物S68扩增的1943bp片段可作为区别这两种狗鱼的遗传标记。(3)在两种狗鱼间,遗传相似度是0.8090,遗传距离是0.0125;在种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白斑狗鱼是0.8171,黑斑狗鱼是0.8213,遗传距离分别是0.1829和0.1787,香农氏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1236和0.1241,三个指标的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3.
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生长率和存活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用同池比较法,研究了一龄和二龄阶段“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及“粉花”五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生长率和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一,二龄阶段,麻花存活率均最高,分别是98.8%和96.3%,但各体色彩鲤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不则体色彩鲤的生长率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一龄阶段,不同体色彩鲁的绝对增生率,瞬时增生率均依次为大花>麻花>粉花>全红>粉玉,差异极显著(P<0.01),二龄阶段,不同体色彩鲤的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次序和I龄阶段不完全相同。(3)一龄阶段,“大花”和“麻花”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二龄阶段,则是“粉玉”和“大花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  相似文献   
44.
不同密度瓯江彩鲤生长速度及养殖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规格为2m×2m×1m的10只网箱中,分别放养均重34.3g瓯江彩鲤(全红)鱼种360、480、600、720和840尾,每种密度设置1个重复.养殖期195d.实验结束时,个体均重分别为756.00、736.55、711.75、702.00及686.90g,随密度增加而下降.除840尾/箱试验组外,各密度绝对增重率趋势基本相同,以7、9及10月份生长较快,均在4g/d以上.单位面积净产量、产投比均以840尾/箱试验组为最高,分别为128.00kg/m2和2.48.各组存活率均在90%以上.饵料系数为1.97~2.09.综合考虑生长速度、单位面积净产量、产投比、饵料系数、存活率等因素,认为现有的放养规格下,每箱840尾(210尾/m3),是比较好的放养密度,能够充分利用水体,取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5.
中国红鲤四群体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起源及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成辉 《水产学报》2004,28(6):640-644
用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及瓯江彩鲤4种红鲤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RFLP分析。共产生17种限制性态型,其中5种酶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归结为5种单倍型;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核苷酸多样性(Ⅱ)分别为0.0087、0.0059、0.0094、0.0286,瓯江彩鲤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瓯江彩鲤起源于单倍型Ⅱ为主的母系祖先,推算分化时间分别约在11.5万年、9.5万年前;玻璃红鲤和荷包红鲤起源于单倍型I为主的母系祖先,推算分化时间分别约为5~5.6万年、2万年前。  相似文献   
46.
红鲤生长性状的上位性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荷包红鲤(C.carpiovar.wuyuanensis)和瓯江彩鲤(C.carpiovar.color)的双列杂交子二代F2的体质量和10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的上位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除体高外,其余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方差,其中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长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方差达显著水平(P<0.05);这10项性状的上位性方差占总遗传变异量的百分率为:体质量11.4%、全长22.6%、体长14.0%、体宽8.3%,头长24.2%、吻长17.5%、眼径12.9%、眼间距23.1%、尾柄长5.4%和尾柄高20.1%;通过3种红鲤亲本的遗传育种效应预测发现,瓯江彩鲤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能显著增加后代的体质量、全长和体长,而兴国红鲤和荷包红鲤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能显著降低后代的体质量、全长和体长。上位性遗传效应在鱼类数量性状的遗传育种中具有较重要作用。[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73-578]  相似文献   
47.
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生长动态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瓯江彩鲤5个配套选育系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25个组合的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5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生长性状(体重、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连续16个月的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5种体色瓯江彩鲤生长动态基本一致,呈现出“S”型生长特点,6-10月份生长极为迅速,其绝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大花”和“粉花”两种体色瓯江彩鲤从一龄阶段起就表现出生长优势,其生长显著快于其他3种体色(P<0.05),“粉玉”体色生长速度最慢;5种体色瓯江彩鲤不同月份的体重变异系数均较大(C.V=8%~35%);各生长月份体重对试验末体重呈显著直线相关,其决定系数随生长而逐渐增大(r2=0.000 2~0.993 6,P<0.01);在二龄阶段的7月份前,各体色瓯江彩鲤在不同月份的肥满度为3.2~3.5,在7月份之后,肥满度系数逐渐增高到3.7左右,“全红”体色瓯江彩鲤的肥满度各月份均最高,而“粉花”和“粉玉”两种体色的肥满度各月份均较低。本研究结果为不同体色瓯江彩鲤进一步优化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中华绒螯蟹国内外群体遗传变异与适应性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著种类,现已移居到欧洲和北美等地。利用20对微卫星标记对中华绒螯蟹国内土著群体(长江和黄河)和国外移居群体(德国易北河、荷兰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和美国旧金山湾)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国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丰富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等)略高于国外移居群体;国内外群体间,以及国外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贝叶斯遗传聚类分析显示国内土著群体、欧洲移居群体和美国移居群体分成明显的3个遗传聚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国外移居群体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歧化;荷兰莱茵河群体检测到显著的遗传瓶颈效应。表明中华绒螯蟹在海外的入侵过程中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49.
两种体色瓯江彩鲤黑色素形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50.
为探索崇明岛内不同区域大规格河蟹的养成效果,对崇明岛东、中、西部3个区域共12个试验点河蟹的养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试验点雌雄河蟹的平均规格为170.56 g,略高于中部(166.46 g)和西部(164.08 g)试验点。其差异主要体现在雄蟹规格上,东部试验点雄蟹规格显著高于西部(P<0.05),而3个区域雌蟹的生长规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区域河蟹的肥满度非常接近(0.59~0.60),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各试验区域内雄蟹的肥满度均显著高于雌蟹(P<0.01)。3个区域大规格河蟹(雌150 g、雄200 g以上)的平均比例为36.11 %~40.00 %,呈现出从西到东逐渐升高的趋势。通过对3个区域内蟹种放养量及放养规格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发现当前崇明岛采用的几种不同的蟹种放养量和放养规格均可取得较好的养成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