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以油用型"SU-5"和叶用型"龙紫苏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日期、密度、复合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寒地叶用型和油用型2种紫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参试因素对寒地紫苏茎叶及种子产量影响顺序:密度复合肥施用量播期。寒地紫苏"龙紫苏1号"茎叶的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方程为Y_(叶用型)=6 538.384 09-391.702 87X_1+638.515 28X_2+406.011 33X_3-554.797 78X_1~2-420.038 75X_2~2-829.829 91X_3~2-525.012 50X_2X_3;"SU-5"油用型紫苏种子产量的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方程为Y_(油用型)=2 214.749 73+111.163 60X_1+225.689 63X_2+190.452 68X_3-210.468 85X_1~2-212.678 02X_2~2-126.520 61X_3~2-196.875 00X_2X_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寒地叶用型紫苏茎叶产量高于5 305.96 kg/hm~2,理论上的组合方案是最佳播期为5月7日,最佳密度为5.38万株/hm~2,最佳复合肥施用量为462.5 kg/hm~2。寒地油用型紫苏种子产量高于1 839.38 kg/hm~2,理论上的组合方案是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佳密度为4.96万株/hm~2,最佳复合肥施用量为507.7 kg/hm~2。  相似文献   
102.
为明确耕作土壤固有频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自制不同含水率的耕作土壤试样,根据模态分析方法,采用Vib'SYS振动信号采集、处理和分析软件(ForWindows V1.02版本)中的多点锤击模块进行振动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用模态分析模块对传递函数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土壤固有频率。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固有频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某一特定值,土壤的固有频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极速增加;当土壤含水量超过另一特定值时,土壤的固有频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试验结果为新疆农用土壤的软路面谱形成机理和表达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是控制稻瘟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明确当前广东省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利用Pi1、Pi2、Pi9、Pib、Pita等5个已克隆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结合叶瘟和穗颈瘟自然抗性鉴定,对70份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含有Pi2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有10份(占14.3%),抗性贡献率显著;PibPit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份(60%)和37份(52.9%),但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较弱;未检测到上述已知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有13份(18.6%),表现为感稻瘟病;全部供试材料均未检测到含有Pi1Pi9抗性基因。本研究揭示了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及其对稻瘟病抗性的贡献,为华南稻区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应用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及系谱选育的方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的常规水稻新品种粤美占。该品种米质优,达国标、省标优质1级,抗稻瘟病,后期熟色结实好,抗倒性中。产量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潜力,增产显著,2016年9月通过广东省审定,累计推广面积7853 hm2。以其为亲本已育成发两优粤美占等组合,推广应用前景好。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5.
分别在广西北部湾和山东莱州湾开展长牡蛎的室内人工育苗,比较同批次亲贝在两地开展人工育苗的效果以及在南方和北方养殖的效果。长牡蛎的人工育苗于2018年3—9月北部湾和莱州湾同时开展,经过中间培育后,苗种进行了南北两地的养成比较,养成周期为2018年10月—2019年12月。长牡蛎人工育苗结果显示:莱州湾和北部湾两地长牡蛎的雌、雄配子受精率分别为(95.62±2.09)%、(94.07±0.65)%(P>0.05),幼虫孵化率分别为(88.83±1.40)%、(91.69±2.49)%(P>0.05),变态率分别为(18.95±2.36)%、(11.65±2.45)%(P<0.05),表明在北部湾海域利用自然海水开展长牡蛎人工育苗效果尚可,但整体育苗效率低于莱州湾海域;长牡蛎稚贝中间培育至90日龄时,在北部湾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在莱州湾的生长速度(P<0.05),而长牡蛎稚贝在莱州湾的死亡率则显著低于在北部湾的死亡率(P<0.05)。长牡蛎在南北两地的养成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北部湾养殖场进行海上养成的北部湾苗种和莱州湾苗种均有极高的死亡率,而在黄海养殖场的养成效...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主要从羔羊断尾的好处、断尾的时间选择、断尾羔羊的品种、断尾部位的选择、羔羊断尾的方法等方面介绍改良羔羊的断尾技术,并提出改良羔羊断尾技术要领,选择在羔羊出生后7~10 d进行断尾,做好消毒处理,一般选择第3~4尾椎之间作为断尾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107.
紫苏是我国传统的药用作物,近年来健康紫苏食品的开发迅速。为提高紫苏产量、质量及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紫苏保护地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介绍了紫苏棚室选择、品种选择、整地措施、合理施肥、种子处理、合理群体密度、病虫草害防治和合理收获技术等,以促进棚室紫苏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广西农村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性,对其污染现状及成因进行了一些阐述,并提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以期改善广西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环境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基于水文观测和遥感监测数据,获取近60 a巴尔喀什湖面积、水位变化信息,重建湖泊水量变化时间序列,探明巴尔喀什湖水量变化特征;依据湖泊水量收入(入湖径流、降水)支出(湖面蒸发)建立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模型,分析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要素变化特征,定量解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巴湖水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  相似文献   
110.
粤农丝苗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优质稻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高 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自 2011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以来,粤农丝苗已先后通过海南、 广西、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和河南等省(区)审定和引种备案,并作为早晚兼用型优质稻、一季中稻、再 生稻、直播稻及虾稻等广泛推广应用。对粤农丝苗的特征特性研究表明,粤农丝苗收获指数较高、抗倒力强、 后期结实熟色好,具有广谱抗稻瘟病抗性,是新一代的高收获指数品种。同时,粤农丝苗(即恢复系 R1212) 也是一个很好的育种亲本,以其为亲本育成并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或授权的水稻新品种已有 37 个,其中常规稻 10 个、杂交稻 27 个,这些品种均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好,体现了粤农丝苗作为优良亲本的“芯”片 作用,并作为试验材料广泛应用于栽培、生理等基础理论研究。粤农丝苗自 2012 年起成为广州市优质稻主导品种, 2013—2021 年连续 9 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在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