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0篇
  1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P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研究了次降雨过程中红壤小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N,P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后,花生地、花-橘间作、橘园、板栗园和水田5种利用方式表层土壤N,P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花生地N,P含量下降最为明显,水田N,P含量降幅则最小;不同形态养分平均降幅依次为有效氮(5.49%)、有效磷(5.25%)、全氮(1.45%)、全磷(0.59%)。各样地地表径流中水溶态N,P养分含量花生地明显高于其他样地,而泥沙中N,P养分含量则以水田最高;各样地侵蚀泥沙中N,P养分有明显的富集现象,板栗园和橘园N,P养分富集率高于其他样地,水田N,P养分富集率最低。不同形态养分富集率也不同,全氮平均富集率为1.30,有效氮1.18,全磷1.11,有效磷1.38。侵蚀径流中N,P养分与表层土壤相同形态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2.
DNA条形码技术及其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物种鉴定,能够为野生动物的物种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为此,对DNA条形码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3.
毛皮动物主要疾病目前都依赖于疫苗进行防控和治疗,对于促进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众多养殖户对疫苗以及疫苗的使用等方面还认识模糊,甚至存在着错误的理解,不仅给疫苗的正确使用带来影响,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本文对我国当前毛皮动物疫苗情况加以简要回顾和梳理。以期对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4.
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土壤中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力刚  王晓龙  崔锐  张奇 《土壤》2012,44(2):225-231
农田氮素损失是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由于大量施用氮肥引起的土壤氮素淋溶损失又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针对农业不同种植条件下氮素损失控制难题,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集约化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硝态氮迁移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来评估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集约化种植区施肥量和灌溉量较大,硝态氮的淋失浓度明显大于常规种植园,土壤硝态氮浓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也最为显著。集约化种植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远远大于常规种植区,集约化种植葡萄园地下水中的硝态氮含量平均值11.2mg/L,是常规种植区平均值1.35 mg/L的8倍,集约化种植区过量施肥增大了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风险,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的污染威胁。研究结果可为农业集约化种植区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和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优质新疆拉面品种品质评价的多重PCR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拉面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特色面食之一,建立优质新疆拉面品质评价体系对其专用品种选育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3套检测新疆拉面优质基因的多重PCR体系,并对46份新疆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进行了检测。体系Ⅰ可同时直接检测Ax2、Pinb-D1b和ω-secalin(1B·1R易位)3种基因,体系Ⅱ可同时直接检测两个位点Psy-A1(Psy-A1a、Psy-A1b、Psy-A1c)和Ppo-D1(Ppo-D1a、Ppo-D1b)的5种基因,体系Ⅲ可同时直接检测Glu-B3a、Wx-B1a和Wx-B1b3种基因,3套体系检测对照品种(系)的结果均与已知基因型完全一致。对46份新疆冬小麦的检测结果表明,Ax2、Pinb-D1b和不含ω-secalin(非1B·1R易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依次为30.4%、45.7%和78.3%,Psy-A1a、Psy-A1b、Psy-A1c、Ppo-D1a和Ppo-D1b基因的频率分别为94.5%、4.3%、2.2%、91.3%和8.7%,Glu-B3a、Wx-B1a和Wx-B1b基因的频率依次为21.7%、91.3%和8.7%;其中,与新疆拉面优质性状相关的5个基因Ppo-D1a、不含ω-secalin、Pinb-D1b、Glu-B3a和Ax2的频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共检测到19种优质拉面基因的组合类型,其中含1、2、3、4和5个优质基因的组合类型依次占参试品种(系)的13.0%、32.6%、26.1%、23.9%和4.3%,没有发现同时含6或7个优质基因的品种(系),出现频率最高的优质基因组合类型为Ppo-D1a/不含ω-secalin(非1B·1R易位)、Ppo-D1a/Glu-B3a/不含ω-secalin和Ppo-D1a/Ax2/Pinb-D1b/不含ω-secalin。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3套多重PCR体系,结果稳定可靠,可作为新疆拉面品种品质性状快速评价的方法;利用本研究构建的多重PCR体系和筛选出的含优质基因(组合)的品种(系),开展小麦品质评价和分子聚合育种,将会提高新疆拉面品种评价和选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66.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发生病害的几率也逐渐加大.当前,鱼类极其重要的一种新生病毒性传染病——蛙病毒病,普遍分布于全球,黑龙江省鱼类中尚未见报道.本调查从黑龙江省抚远县采集鱼样本共计114尾,其中鲟鱼8尾,鲑鱼42尾,鲤鱼42尾,鲫鱼22尾.利用PCR方法对其蛙病毒带毒情况进行调查.检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抚远县鲟鱼、鲑鱼、鲤鱼和鲫鱼均未检测出蛙病毒.蛙病毒可经贸易传播,考虑到在黑龙江地区鱼养殖规模以及贸易市场的扩大,必须严格控制本地市场上的鱼类贸易,加大检疫力度,减少蛙病毒引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基于大鲵凝集素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以大鲵凝集素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非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获得的抗血清效价为1∶16 000,多克隆抗体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3 000,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30 000,抗原浓度在31.25~1 000.00 n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板内及板间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2.50%~9.88%和2.69%~11.59%,回收率为91.5%~109.5%。分布结果显示,大鲵凝集素在躯干部肌肉组织中的含量较高。[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鲵凝集素间接非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实际检测大鲵肌肉组织中的凝集素含量。  相似文献   
68.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对燕麦碳足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燕麦的碳足迹特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乌兰察布和呼和浩特燕麦主产区58个农户及16家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对我国燕麦加工过程中的碳足迹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在燕麦种植环节,单位面积的碳足迹是800.29±263.77kgCO_2-eq·hm~(-2),单位产量的碳足迹是0.380±0.125tCO_2-eq·t~(-1)。其中,种植大户单位面积碳足迹为801.93±814.05 kg CO_2-eq·hm~(-2),单位产量的碳足迹为0.380±0.386t CO_2-eq·t~(-1),接近于平均水平;种植散户单位面积的碳足迹为648.54±875.31kgCO_2-eq·hm~(-2),比燕麦种植平均水平低19.00%,单位产量碳足迹为0.422±0.570 tCO_2-eq·t~(-1),比燕麦种植平均水平低11.10%。在燕麦加工环节,燕麦加工产品燕麦粉、燕麦片、燕麦米的单位质量碳足迹分别是69.67±5.77、130.62±10.86和50.76±4.81 kgCO_2-eq·t~(-1)。从燕麦食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燕麦种植过程中的碳足迹显著低于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粮作物,可以大面积种植。其中,燕麦种植散户的化肥用量和大户的灌溉电耗是燕麦种植环节碳足迹的主要来源。燕麦加工环节中燕麦片的碳足迹最大,主要因为燕麦片加工中需加热灭酶、汽蒸,涉及天然气的使用,能耗增加。因此,通过农户规模化种植、选择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技术,引导相关企业就近和适度加工、优化节能减排的技术等方法来减少碳足迹,促进燕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9.
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为了给陕西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STS分子标记,检测了175份陕西小麦品种(系) GluA3 GluB3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结果表明,陕西小麦 GluA3位点存在4种等位变异,即 GluA3a GluA3b GluA3c GluA3d,分别占12.6%、1.7%、58.3%和27.4%; GluB3位点存在8种等位变异,即 GluB3a GluB3b GluB3d GluB3e GluB3f GluB3g GluB3i GluB3j,分别占4.6%、2.9%、45.7%、0.6%、2.9%、8.5%、4.0%和30.8%。在陕西不同地区小麦之间,两个位点等位变异的种类、组合及其分布比例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地区间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饮食习惯、育种目标及亲本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70.
为给新疆优质春小麦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小麦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的特异性标记,基于17份已知HMW-GS组成的品种(系),构建了3套多重PCR,体系Ⅰ可用于同时检测AxNull和Dx5基因,体系Ⅱ可同时检测Ax2*和By8基因,体系Ⅲ可同时检测Bx14和Dx5基因;用3套多重PCR体系分别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